《白香山传》第25章 五子聚会乐天设宴,才俊侃谈科

    近几天来,白大人和陈太太对乐天兄弟的学习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从去年幼文在春试中失败,白大人和陈太太急了,心想我白家世代官宦之家,可不能让孩子们没出息。白大人和陈太太对幼文兄弟都寄于厚望,尤其是乐天,从乐天的天赋看来,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是毕竟“宝剑锋从磨砺出”,现在三兄弟都已经不小了,可不能让孩子们由着性子只讲好玩,得在学业上下点功夫了。

    于是白大人吩咐陈太太,对乐天兄弟加强督促,每天必须保证有足够时间学习,除非有特殊情况,比如有学习方面的同道者来访,或者在爹娘的同意下适当进行一些必要的游历,一般情况下,不能轻易到外面玩。

    陈太太对乐天兄弟的严厉管束甚至涉及到了乐天的小玩伴湘灵兄妹。一天,湘灵来找乐天哥哥,她在家里看一首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面有一个问题她想不通,就是那刘兰芝那么好的姑娘,可是婆母却老是不喜欢她,这到底是为什么,湘灵反反复复想这个问题,可是就是想不通,她来问一问乐天哥哥。这时候乐天正在书房,湘灵刚准备走上楼,陈太太走了过来轻声对湘灵说:“湘灵姑娘,你伯母有句话对你说,不是婶娘不喜欢你来玩,现在你乐天哥哥每天要看书学习,很忙,你们也……”湘灵听到这里,早已明白了意思,打断陈太太的话说:“湘灵明白,乐天哥哥学习是大事,湘灵没事,我回去了,婶娘好!”湘灵回转身就回去了。从那天以后,湘灵再也没有到白家找乐天哥哥。阿毛也不来找行简玩了。

    对于参加科举考试,乐天对“贴经”一类的题目已经不太担心,因为乐天的记忆力特别好,对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乐天早已熟览于心。但是乐天也还有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地方,比如诗经方面的引申著作《韩诗外传》和《毛诗正义》等著作,还有对经传里每一句话的准确理解等方面,说起来就没有一个尽头了。最难的是,由于每一年的主考官不同,他们对经传里面每一句话的理解也许有很大不同,所以参加会试或者解试的学子们不但要精通经传的义理,而且还要对每年的主考官有所了解,根据主考官的情况对经传的理解做一些灵活的变化,这方面的功夫就尤其深奥了。

    现在乐天正在看一本《毛诗正义》,这《毛诗正义》乃是本朝贞观年间由国子博士孔颖达、王德昭、齐威等奉太宗先皇诏命编撰的《诗经》研究著作,为本朝由官方颁布的官书。根据当时曾经多次参加过解试和会试的举人和生徒们反映,这本书的内容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乐天决定把它反复研读。

    就在乐天把全副精力投入到《毛诗正义》里面的时候,忽然大门外有人高声地叫唤,乐天一听,原来是张兄和贾兄二人叫唤,乐天兄弟忙走出书房打招呼,原来同来的还有刘大哥和张兄贾兄的两位小弟一起来了。

    这张贾兄弟都是这毓村的邻居,与白家不过是一个在村子东头一个在村子西头。张兄名叫张仲素,比乐天大三岁,弟弟张美退,比乐天小两岁;贾兄叫贾据中,比乐天大一岁,弟弟贾沅犀,比乐天小三岁。你可别小看这两对兄弟四人,他们都出生在苻离毓村的诗书之家,一个个天资异常,聪明绝顶,虽然年纪不大,都已经饱读诗书,在苻离早有名气。加上一个叫着刘五的人,时称“苻离五子”。这刘五家住离苻离不远的一个小市镇,常常来苻离同其他四位聚会。由于刘五年纪最大,比张仲素还要大七岁,所以大家尊称他刘大哥。

    其实乐天兄弟跟“苻离五子”结识还不深。五年前,乐天一家从河南新郑迁来苻离,那时候不但乐天兄弟年纪都还小,就是“苻离五子”也还没多大名气,因为那时候他们的年纪也都还小,只有刘大哥有二十一岁,乐天只是从邻居小玩伴口里知道了他们的名字。

    也许正着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句成语,五年过去了,“苻离五子”居然在整个淮北名声大震起来。乐天兄弟早在他们回苻离的路上,就听说了关于“苻离五子”的传闻。当然,乐天兄弟的名声也远非五年前可比。就在乐天兄弟回到苻离的第二天,张仲素跟贾据中就到面见了乐天兄弟,开始了他们的交往。

    眼下“苻离五子”一同来到了乐天家里,乐天兄弟自然高兴万分。当然,由于“苻离五子”的名气,陈太太对于他们的到来自然是欢喜的,让乐天兄弟跟这些有作为的孩子们结为朋友,对乐天兄弟的学业一定有督促作用,于是陈太太也忙着叫厨屋柴叔准备午宴。

    正所谓“三个屠户说猪三个书生说书”,一伙青年才俊聚在一起,说的话当然就离不开书了。不过由于刘大哥和张仲素都参加过乡试,要谈的议题当然离不开科举考试的问题。

    “听说刘大哥跟张兄去年都参加过在彭城举行的秋试”乐天说话总喜欢直来直去,不会转弯抹角。

    “说来惭愧,去年你老兄不争气,在科场败北了。”刘五很觉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