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31章 长安城兄弟访名流

    乐天急于到京都去看看。吃了早点,乐天带上自己的诗卷,叫上哥哥幼文,一同到京都去。

    这渭村离京都不过百把里路程,加上马车跑的是驰道,一路飞奔,两个时辰就到了。

    这长安城就是隋朝的大兴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由隋朝著名建筑师、工部尚书宇文恺精心设计修建,作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出于“长久安泰”的意思吧,将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并不断修建和扩充。长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南城的优点,利用了当地“六坡”地形特点,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

    外郭城东西长近二十里,南北宽近十七里。是唐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十五个城门,东墙由北向南有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南墙由东向西有启夏门、明德门、安化门,西墙自北向南有开远门、金光门和延平门,北墙中段即宫城北墙,宫城以东有丹凤门,宫城以西有芳林门、景耀门和光化门,玄武门和安礼门与宫城共用。

    明德门是长安城的正南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的南端,规模宏大,是长安城最大的门。门址东西长十五丈多,南北进深近五丈。有五个门道,每个门道宽近两丈。门道间的隔墙厚近两尺六七。门道两侧有排柱柱坑,每排十五个,东西对称。各门道中部都有门槛,用青石制成。

    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街道十分宽阔,其中明德门内朱雀大街宽达四十多丈。两侧有宽一丈、深约六尺的水沟。城内大街把郭城分为一百一十坊,朱雀大街以东五十五坊为万年县,朱雀大街以西五十五坊为长安县。

    朱雀大街两侧四列坊有东西门和一条横街。皇城东西两侧的六列坊最大,有东西南北四门和十字街将全坊划为四个街区,又有小巷将全坊分为十六个小区。坊内是居民住宅、王公宅第和寺观,史籍记载佛寺一百多处,道观三十多座,西域大食寺两座,还有五座回教寺院。著名的寺院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还有大兴善寺、青龙寺等。坊有坊墙,坊门早启晚闭,设专人防守。

    在皇城东南和西南的外郭城内设有东西两市,隋代将东市称都会市,西市称利人市,两市面积各占两坊之地。市内有两条东西和南北大街,构成“井”字形街道,市周围有夯土围墙,四面各开二门。市内九个区,每区四面临街店铺是长安手工作坊和商业店铺的集中区域。

    宫城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包括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南北长三里,东西宽五里多,位于长安城北部正中央。宫城正南门为承天门,有三个门道,门基铺砖或石板。宫城北面有玄武门。

    皇城又名“子城”,位于宫城的南面。皇城内是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北与承天门遥相对应,南接朱雀大街,直达外郭城的正门明德门,是全城的中轴线。

    这时候乐天兄弟已经到了明德门的前面,乐天第一次站在长安城的大门外,心中不免肃然起敬,这皇城在普天之下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神圣!

    乐天又想,自隋朝在这里建都以来的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饱经磨砺的学子从这里走出了一条辉煌的仕途,从这里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衣锦还乡。乐天想,不知我白乐天是否也能从这里走向辉煌

    幼文已经到过这里许多次,对于这京都,他早已是熟门熟路。幼文带着弟弟从明德门进入外郭城,沿着朱雀大街径直向进入皇城的朱雀门走来。这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皇城里面就是人们常说的“朝廷”,中央官署都在那里。幼文带着乐天从朱雀门进入皇城,他们要在那里找到一个人,他就是当朝的著作佐郎顾况。

    这顾况乃是当时的著名诗人、画家、鉴赏家。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浙江海盐恒山人。至德二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至贞元二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

    乐天的父亲曾跟顾况有交往,所以在乐天来京都之前,就特别向乐天嘱咐,到京都以后去找一找这位文坛宿儒,于是乐天就按照父亲嘱咐找顾况来了。

    乐天兄弟来到顾府门前,跟守门人打招呼后,将名片递了进去。乐天在名片上写了“徐州别驾白季庚次子白居易拜谒老前辈顾佐郎大人。”名片上还附有一首诗:“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名片递进去了,一会儿,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对乐天兄弟说:“我爷爷叫你们进来。”

    乐天兄弟跟着小女孩向府里走来。他们来到一个颇为讲究的客厅,就看见一位满头花白头发的老者斜躺在藤椅里,正聚精会神地看书。对于乐天兄弟的到来,倒像毫不理会的样子。乐天打躬作揖道:“问老前辈安,晚生有礼了!”

    只见老先生仍然低着头看书,忽听得老先生问道:“后生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乐天听老先生开言,心想,不如跟老先生扯远点,多说一些话,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