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33章 乐天京都游雁塔

    话说乐天兄弟向大雁塔走来,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离大雁塔不远的地方,兄弟二人一齐把目光集中在这大雁塔的上上下下。

    这大雁塔建于本朝永徽三年,是太宗先皇时候的名僧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近二十丈,是长安城的象征性建筑。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大唐佛教建筑的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高宗先皇时候的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西域天竺国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七层砖塔。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可以俯视整个长安城。

    乐天忽然提出一个问题,这大雁塔真的与雁有关吗关于这个问题,幼文却有了答案,因为前年初来时他曾经到看过大雁塔,当时幼文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回家后,他在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找到了答案,那书里记载了玄奘在天竺国所听说的关于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大唐西域记》第九卷记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一座雁塔,相传那里有一只雁投身于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警戒僧众不要吃肉。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关于大雁塔的故事讲完了,兄弟俩开始进入塔座的南门。

    塔的底层四面都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是本朝大画家阎立本的大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本朝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太宗先皇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高宗先皇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乐天兄弟从南门进入了塔座第一层塔室,只见那墙壁上写着许许多多的诗句,乐天走近细看,原来是历年来新进士及第后的题名。幼文告诉乐天,每年考上的新科进士,皇上都要在杏园赐宴,在曲江聚会饮酒,还要来这慈恩塔下题名,以表纪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

    乐天心想,这新科进士也够荣耀的了,不知我白乐天什么时候才能到这里“雁塔题名”

    在第一层里面,还有描写玄奘辉煌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和《玄奘译经图碑》等等内容。

    乐天兄弟来到第二层塔室,那里供奉着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被视为“定塔之宝”。到此游览的游客都要争先礼拜瞻仰。

    在两侧的塔壁上,还附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壁画两幅,还有不少诗句,多是本朝诗人登临大雁塔有感而发的诗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长。

    第三层塔室的正中,安放着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关舍利的由来有着一段故事,它是西域天竺国玄奘寺住持悟谦法师所赠,属一乘佛宝。

    第五层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该碑是依据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碑上有各种各样的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富,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的说法。

    第六层题写着本朝五位诗人的诗会佳作。开元年间的一天,诗圣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五位诗人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酒筹助兴,赋诗述怀,个个才华横溢,诗句出神入化。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题于塔壁之上。

    最后,乐天兄弟登上大雁塔的第七层,这里是大雁塔的最高处,向四周远眺,只见古城四方八面一片开阔,万千奇景尽收眼底。塔顶上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莲花,花瓣上共有十四个字,连环为诗句,可有数种念法。壁上有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他在西域天竺国听到的关于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向游人解释了雁塔的由来。

    离开了大雁塔,乐天兄弟觉得应该早点回去,于是兄弟俩走出皇城,走过朱雀大街,出了明德门,上了一辆马车,向着下邽方向飞奔而来。

    听说乐天兄弟回来了,白家大院的叔伯弟兄和女人们都来探听消息,因为今天这消息关系到白家的荣耀。

    从乐天兄弟的脸色看,今天的消息可能不太好,敏感的白家人已经猜着了几分,今天兄弟俩带来的消息可谓是喜忧参半。首先是幼文以低沉的语调告诉大家,今年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