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77章 校书郎京都安家,众同年吟诗曲

    话说乐天在三十一岁这一年的初冬十月,乐天参加了吏部侍郎郑珣瑜主试下的书判拔萃科考试,又以优异成绩及第。闪舞www一同及第的有元稹等八人。第二年春三月,乐天被授予校书郎,成了一名正式的朝廷命官。虽然官职不高,仅仅只是一个九品芝麻小官,但是毕竟是做官了。按照实际才能和考试名次,乐天感到有些受委屈,但是你能嫌官小吗小点就小点吧,总的来说毕竟在京都做事,说起来名声也好。另外,在这京都做事,可以说就是在皇帝爷身边,可以常常有机会跟那些朝廷大员甚至皇帝爷打交道,对将来提拔恐怕也有一些好处。所以乐天还是怀着比较愉快的心情来到秘书省上班了。



    这秘书省的工作主要是主管太史以及著作的出版,而校书郎则是专职负责校刊书籍。这项工作对于乐天来说是很轻松的,实际上这些文字方面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压力,每天不过坐在办公桌前看看书,偶尔给文章改动一两个字、一两个词语或者一两句话。这些工作即使你不做也无大碍,所以这校书郎实际上是一个闲职,



    有了工作,就得考虑安家。经多方打听,终于在皇城常乐坊十字街西北方的常乐里租下了已故关相国相府的东亭作为落脚之地。



    由于常乐坊的西边是一条南北大道(朱雀门大街东第四街),坊西门外又是长安最繁华的商贸中心──东市,那里有大大小小酒店,乐天爱喝酒,这里正是理想的住处。



    关相国名叫关播,原是检校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之职,所以称为相国),于贞元十三年正月去世,享年七十九岁。眼下相国去世已经六年,除了住着一家为相国看家的人,大部分房子都被他人租用。由于还空着好几间房屋,于是乐天住进了关府的东亭。



    住进相府的第二天,乐天漫步来到东亭的东南角下,眼见一片丛竹枝叶憔悴,无声无色。乐天向一位关府的老人打听,才知这片竹丛原来是老相国亲手所栽。相国去世后,府内房舍己为他人租用,那些住户常常砍竹子编织篾器用具或者做扫帚,所以剩下来的竹子已经不多,仅仅只剩下数十根。www其中连一根长竹杆都难以找到了,竹丛中却长满了茂盛的杂草。



    乐天是一位酷爱翠竹的诗人,目睹此情此景,感慨之情便油然而生。于是当即回书房,命书童准备好文房四宝,乐天手提羊毫,一篇《养竹记》一挥而就,其文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於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於亭之东南隅,见丛竹於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於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馀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於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於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於人何有哉以其有似於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於草木,犹贤之於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於亭之壁,以贻其後之居斯者,亦欲以闻於今之用贤者云。”



    乐天写好文章,又把它书写在东亭的墙壁上。



    乐天在关相国府还租了四五间房屋,养了一匹马,雇了两名仆夫,其中一名厨倌,另一名负责日常做杂物,养养马。还把柴叔的第三个儿子三娃请来作了管家。所以现在乐天也有了自己的家了,家里有马夫一人,仆夫两人,管家一人,加上自己和书童,家里也有六个人了,只是眼下还没有女人。



    他每个月只需要去秘书省上两次班,工作倒是很轻松。月俸为一万六千钱,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是也足以养家糊口了。这样以来,乐天就过上了幽闲无拘、无牵无挂的生活。他常常邀七八位同窗一起在东亭玩竹饮酒,一同出直城共游曲江杏园,这些地方都是花卉环绕,烟水明媚,殿宇楼阁亭台水榭遍布的游览胜地。



    这一天,乐天同一帮同年和京都朋友又聚在一起了。他们是刘舆、王起、吕灵、吕频、崔玄亮、元稹、刘敦质、张仲元等。他们首先在东亭的竹园旁边玩竹饮酒。酒过三巡,乐天的诗兴又来了,叫书童拿来文房四宝,手提羊毫,乘着酒兴,一首诗一挥而就: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一起、吕二灵、吕四频、崔十八玄亮、元九元稹刘三十二敦质、张十五仲元、时为校书郎》: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勿言无知己,躁静各有徒。兰台七八人,出处与之俱。旬时阻谈笑,旦夕望轩车。能雠校间,解带卧吾庐。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



    当乐天写到最后两句“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的时候,大家一齐大声吆喝起来,大家满筛一杯,一饮而尽。



    接着大家沿着常乐坊十字街向著名的曲江皇家园林走来。这里有著名的曲江池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