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85章 诗林怪才任谏官,乐天京都蒙恩

    贞元二十一年,对于大唐帝国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闪舞www首先是六十四岁的德宗皇帝驾崩,举国悼念;接着是德宗皇帝的长子李诵继位,他就是唐顺宗。这一年的八月,由于其革新遭到宦官和大部分朝臣的忌恨,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迫其退位。李诵无奈,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



    这宪宗皇帝李纯,原名李淳,被立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唐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长安宫中。



    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



    宪宗皇帝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登基之初就采取措施削藩,并且取得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坛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自高祖开创大唐基业以来,皇帝得到评价最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和唐宪宗。当然,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但是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



    还在宪宗皇帝很小的时候,长安城里就发生了“泾师之变”,仓皇出逃的德宗皇帝没有能够保障宗室子弟的安全,那些没有及时撤离的有七十七人死于叛军之手,这使德宗皇帝一直痛疚不已。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贞元四年六月,十一岁的他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六日,宪宗被册封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权勾当军国政事,即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宪宗得父皇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这一年,宪宗二十八岁。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一天上朝,大臣刘士元上前跪奏:“启奏陛下,臣于昨天下午得到周至县县尉白居易七言古诗一首,此诗涉及开元年间皇家后宫,请陛下过目。”说完,将抄写在一方白绢上的诗稿呈献给皇上。



    皇上心想,一首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竟然在上朝的时候呈上来只见皇上接诗稿在手,圆睁龙目看那诗稿,只看得数行,脸上开始显出喜悦之色。一瞬间,皇上的目光已经将一首一百二十句的七言古诗浏览完毕,只见皇上龙颜大悦,用手掌在龙椅上一拍:“绝妙之作!千古绝妙之作!”问道:“此诗从何而得”



    “启奏陛下,昨天臣走过朱雀大街,已经听到有好几处在大声朗读这首诗,臣略感讶异,向一读者询问,那位读者竟然将诗稿奉送与臣,臣回家细细揣摩此诗,觉得文辞极佳,含义深远,故而冒昧献于皇上。”



    “好!好呀!各位爱卿,朕索闻这白居易之诗才,今日看来,这白居易果然是旷世奇才,其诗歌不在李太白杜工部之下。”说到这里,皇上对身边的宰相裴度说:“裴爱卿,传朕旨意,着速派人去周至县,将白居易调回京师,朕将委以要职。”



    这时候的金銮殿已经是一片窃窃私语,又听到皇上说道:“各位爱卿,‘奇文共欣赏’,现在各位爱卿就将这首诗传阅吧。”说着将诗稿递与下面的大臣们互相传阅。其实在座的人中已经有不少人看过这首诗了,现在皇上让大家传阅,一时间大家热烈地议论开了:



    “想不到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啊!文笔如此精炼,想象如此瑰丽,感情如此真挚,描写如此动人!既有李谪仙的浪漫,又有杜工部的深沉,念起来还朗朗上口。”



    “这白居易也大胆,竟然敢这样明目张胆地描写皇帝爷的爱情生活,哪知道歪打正着,竟然得到皇上的喜欢。”



    “这叫着‘千古美人恨,风流君王情’!”



    “长恨长恨,真是一段千古遗恨哪!”



    “千古遗恨铸就千古奇文!”…………



    金銮殿群臣的议论还在进行。闪舞www



    于是众人争相传抄,《长恨歌》顿时成了全大唐最流行的诗歌。



    白居易的“追星族”开始剧增。有个名叫葛清的追星族,对白居易崇拜得发狂,不仅在身上刺满了白居易的诗,而且经常袒胸露臂,且行且歌。京都的人把他叫着“白舍人行诗图”。



    长安城内有个显贵招聘歌妓,许多歌妓都来应聘,每个人都显示了自己高超的表演和吟唱才能。主人一时间竟无法选择。这时,忽然一名歌妓走上前来,大声说:“我能吟唱白居易的《长恨歌》,谁个能比”这名歌妓当场表演了一番,于是这名歌妓身价大增,立即被聘用了。



    还有一个妓女,因为能够背诵《长恨歌》,于是抬高身价,客人的价钱若是出得低,她便会不乐意:“我诵得白学士的《长恨歌》,岂同他妓哉”



    于是乐天被召回京都,宪宗皇帝钦点乐天担任京兆府考官。通过口试,安排在集贤院担任校理。十一月五日,由集贤院召试制书等五道,乐天又顺利通过考试,授翰林学士,自此乐天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跟当年李太白的职务一样。当年李太白被大家称作“李翰林”,现在的朝廷大员仿照这称呼也就称白居易为“白翰林”,常常侍奉在皇帝爷身边。



    乐天担任了翰林学士,觉得应该有所作为,于是一本上奏就摆在了宪宗皇帝的案桌上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