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91章 阉宦带兵遭败绩,乐天丁忧回故

    话说乐天虽然离开了朝廷,但是由于继续住在京城,消息灵通,所以有关朝廷的军国大事也时不时地传到乐天的耳朵里。



    俗话说:“耳不闻心不烦。”有些事情,你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听说了,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朝廷命官,要装聋作哑也有点难。乐天就属于这一类人。



    一个让乐天心烦的消息又传到乐天的耳朵里:皇上居然任命宦官吐突承璀为制将统领,带领大军征讨王承宗的叛军。



    这王承宗乃是成德军节度使赠司徒王士真的儿子,王士真死后,接替父亲做了节度使。眼下掌握着十多万成德军,占据着恒,冀,深,赵,德,棣六州,是实力最强大的藩镇。



    原来这承德军为史朝义所建,后来节度使张忠志投降朝廷,赐姓名李宝臣,把他所属的军队赐名叫做承德军。拥有恒,赵、冀、沧等十余州。李宝臣死后,他的儿子李维岳背叛朝廷,兵马使王武俊出战打了败仗,于是干脆给李维岳杀了一个回马枪,李维岳措手不及,被王武俊砍了脑袋,投降了朝廷。后来王武俊随朱滔叛乱,乃分地为二,王武俊据有恒,冀,深,赵,德,棣六州,号承德军,张孝忠据有易,定,沧三州,号义武军。王武俊死后,他的儿子王承宗袭位。



    由于王承宗是当时最强大的藩镇,宪宗皇帝早就想铲除这一大唐祸根,现在居然把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交给吐突承璀这么一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混蛋,你叫那些对大唐社稷负责任的人怎么不担心呢



    乐天听到这一消息,心急如焚,那吐突承璀哪里是带兵的料让这样的人带兵打仗,岂不是把战争当作儿戏让那阉宦斗鸡走狗还可以,让他去带兵打仗,明明是让朝廷官军去送死。闪舞www



    这吐突承璀何许人也原来这吐突承璀乃是南闽人,字仁贞,以黄门直东宫,为掖廷局博士。文墨方面还过得去。宪宗即位,为内常侍,知内侍省事,深得宠信。元和初年,擢累左监门将军、左神策护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封蓟国公。官阶高,资格老,但是在军事方面却是一个二百五。



    当王承宗发动叛乱的时候,吐突承璀自告奋勇要求带兵平叛,皇上对他还不太放心,可是俱文珍极力吹捧,皇上也只得同意了。于是诏承璀为行营招讨处置使,以左右神策军以及河中、河南、浙西、宣歙兵遥相呼应。内寺伯宋惟澄、曹进玉为馆驿使,自河南陕西河阳等地一同行动。又诏内常侍刘国珍、马朝江分领易、定、幽、沧等州粮料使,负责粮草供给。



    表面看起来是一派浩浩荡荡,其实略懂军事的人都担心,这么大的军事行动,由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充当总指挥,很危险。虽然朝中不少谏官提出过不同意见,但是皇上不听。



    “不好!这样的大事,我白居易岂能装聋作哑不能!别人怕你阉宦权势大不敢说,我白居易就偏偏要说!”于是,一纸状文《又论承璀中使不当为制将统领》摆在了皇上的龙案之上。



    皇上又有点为难了。平心而论,白爱卿的看法也是对的,那吐突承璀实际上对军事一窍不通,但是那俱公公偏偏相信他,一定要把那制将统领交给他,怎么办呢是采纳白爱卿的意见,还是迁就公公们呢



    皇上到底不能得罪公公们,还是让璀公公试试吧。于是将白居易的陈状丢进了垃圾桶里。



    乐天等了许多天,杳无音信。乐天心急如焚,等待不及,于是又连续写了《请罢兵第二状》、《请罢兵第三状》。可是仍然杳无音信。



    不久,乐天得到消息:吐突承璀带领十多万大军从京师浩浩荡荡出发了。乐天几乎急得要哭,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又过了些时日,乐天听到消息,朝廷官军连吃败仗,目前已经一败涂地,难以收拾了。皇上大发雷霆,满朝文武官员在金銮殿被骂了个狗血喷头,理由是这么多大臣全是一帮饭桶,竟然没有一个人像白居易那样冒死直谏,以至于让朕做出错误的决策,让一个狗屁不懂的废物充当军事总指挥。这时候皇上非常后悔没有采纳白爱卿的意见,以至到了这步田地,但是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呢



    到了六月,吐突承璀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京都,按照皇上的脾气,几乎马上要把承璀五马分尸,但是他不能这样做,俗话说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俱公公的面皮上,皇上将吐突承璀降为军器使,专门管理朝廷的武器库房,不再让他带兵了。



    七月,皇上不得已,只得恢复王承宗的官职,将原属于王承宗管辖的两个州退还给王承宗,命令各地征讨军停止征讨,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