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132章 西林桥头埋玉骨,孤山顶上联

    江南的春天来得早。www立春过后,一连许多天的晴和天气,人们很自然地感觉到一股春潮在涌动。其实这所谓“春潮”是一种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果要你说出到底什么是“春潮”,你也许会觉得为难。但是,就在你不知不觉之间,你仔细地看看路旁的地面,你也许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在比较光滑的地方,你会发现地皮的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细小的缝隙,你再拿一个小棍子把那有缝隙的地方挖一挖,那地方的秘密就暴露在你的面前,原来那里有一个嫩白的小芽正用力地往上伸展,那细小的缝隙原来是它在捣鬼。



    再过几天,你在郊外的道路上走走,不经意间,你发现路旁的地面上伸出了许许多多的黄色小芽,有些小芽已经有点转成嫩绿色。



    这时候,你开始在家里坐不住了,一股冲动驱使着你往外走,走到哪里倒是无所谓,只要是郊外都行,因为你急切地需要到那里将在冬季集聚起来的郁闷进行释放。



    “到外面去走走!”乐天这么一想,立刻行动,离开火炉,伸伸手,扭扭腰,蹬蹬腿,把身子活动一番,说一声“走,到西湖边看看!”就往外走。几个小孩听爹说要到外面玩,一齐跟了上来。



    乐天带着几个孩子由河坊街向西进入清河大街,再向西穿过吴山广场来到涌金门附近。乐天想到南边的柳浪闻莺公园去逛逛,于是大家继续往南边走。一路上,乐天看到人们都在外面晒太阳,有的站在房前屋后的园子里观望,有的干脆就坐在庭院里晒太阳,于是一首《立春后五日》的诗稿又草成了:



    “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坐。还有惆怅心,欲别红炉火。”



    正月十六这天,由于元宵节已过,工作应该走上正轨。吃过早点,乐天来到州府府邸,对当前工作作了一些安排,要求州府官员们继续抓好疏浚六井和整治西湖的工作。一定要在农忙之前把疏浚六井的工程拿下来,还要把那些最要紧的灌溉渠道修好,防止今年出现严重干旱。散会后,乐天对几位州府的官员说:“走,我们去西湖那边看看,大家没事吧”白刺史这么一说,大家自然乐意,于是一帮官员们陪同刺史大人向西湖白沙堤走来。



    过了白沙堤,又来到了平湖秋月。今天乐天不想欣赏歌舞,他想同官员们爬上孤山顶欣赏“孤山远眺”。不过乐天还想在平湖秋月的周围到处转一转。



    一行人径直走到链接孤山与西部湖岸的西林桥,大家站在西林桥上赏景,在这里可以看到孤山周围许许多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既可近眺里湖,又可远瞩外湖;白沙堤近在咫尺,苏堤又隐约在望。附近疏疏落落的农家房舍,满眼的芦苇、桃树和柳树。古人有诗曰:“东风客每携壶过,落日人还唤渡无最有春来狂可玩,桃花千树柳千株。”“远近皆僧舍,西村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说明孤山上那些房屋都是僧舍。



    “白大人你看,那座坟墓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苏小小的坟墓,上面的亭子也是为纪念苏小小而建,想去看看吗”



    乐天看过六朝南陈徐陵编集的诗集《玉台新咏》,记得其中有一首《钱唐苏小歌》就是写苏小小的,但是对这位历史上著名才女的具体事迹还了解不多,于是说道:“去看看。”于是大家向苏小小墓走来。



    走近坟墓,墓碑上题着“钱唐苏小小之墓”,下面刻着一首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再看那亭子,题着“慕才亭”。两边亭柱上一副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岁月其人可铸金。”



    萧悦说:“说起来这苏小小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白大人如果感兴趣,我们这些长期在杭州的人都知道一些,因为杭州的百姓都知道,你只要向他们一打听,他们就会详细地给你说。”



    “哟,我知道你萧老是杭州通,有故事就说给我白某听听吧。”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苏小小的故事。



    原来苏小小是六朝南齐时人,是钱塘有名的一个歌妓。苏小小是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子,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西林桥畔的姨母家里,因生活所迫,沦为歌妓。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擅长演奏各种乐器。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平时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独坐车中,叫人推着,遍游湖畔山间。一日,苏小小沿湖堤而行,遇到一位叫阮郁的青年,正骑着一匹青骆马迎面而来。两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为了表达爱慕之心,苏小小口吟一首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阮郁本来就被苏小小的美貌所吸引,现在又听女子吟出这样一首表达爱情的诗,当即跟苏小小搭话,互诉爱慕之情。此后,二人频繁往来,不久,这对年轻人结成良缘。



    不料好姻缘不长久,仅仅过了三个月的婚后幸福生活,阮郁在京都做官的父亲派人来催他去京都求功名。阮郁父命难违,与苏小小挥泪而别。



    这年秋天,苏小小在烟霞岭下一座破庙前,看到一位书生正在攻读诗文。交谈这下,方知这位书生名叫鲍仁,正欲上京赶考,但缺少盘缠,不能前往。苏小小十分同情书生,慷慨解囊,赠银百两,资助鲍仁上京赴试。并且让鲍仁带去一封给阮郁的信。



    眨眼间一年过去,这一天,苏小小偶犯风寒,居然一病不起,眼看生命不保,临终前,她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生于西冷,死于西冷,埋骨于西冷,庶不负我苏小小迷恋山水之心。”说毕,奄然而逝。正在此时,得到苏小小资助去京应试登第、已任滑州刺史的鲍仁,专程来杭州向苏小小道谢,正碰上苏小小去世,于是抚棺痛哭,悲伤不已。鲍仁按照苏小小“埋骨西林”的遗愿,出钱在西林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唐苏小小之墓”。后人又在墓上建亭,亭名“慕才亭”。



    听了官员们的故事,乐天颇有感慨,一首《杨柳枝词》脱口而出: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众官员们赞叹不已,想不到白大人竟然在一念之间吟出如此佳句,简直叫官员们傻眼。



    现在大家开始爬孤山。这孤山本来不怎么高,只是因为它挺立于西湖西北角,四面环水,一山独立,周围景点文物众多。它因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