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135章 竹筒传诗留佳话,白刺史工地

    兄弟俩又要分别了。闪舞www乐天把玲珑唤到面前,问玲珑:“玲珑姑娘,元丞相很喜欢你,你愿意不愿意跟元丞相去一段时间”玲珑说:“玲珑没话说,只听大人吩咐。”于是乐天带着玲珑来到元稹面前说:“元稹兄弟,你喜欢玲珑姑娘,就把玲珑姑娘带去一段时间吧,玲珑姑娘自己也乐意。”元稹说:“君子不夺人之爱,我怎么好把玲珑姑娘带走呢”乐天说:“没事的,过些日子我派人来接玲珑姑娘。玲珑姑娘听着,我有一首诗送给你:



    “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玲珑姑娘来到元稹面前,元稹好高兴好感动,自古以来只听说男人们为争夺女人而大动干戈,现在乐天哥哥竟然把自己心爱的歌妓送朋友,这兄弟间的情谊也太有些过头了吧。想到这里,元稹也把刘采春唤到面前说道:“采春妹妹,白大人喜欢你,你能不能跟玲珑姑娘换一换,在白大人这里过一段时间你家里的事情,我会照顾的,怎么样”采春说:“丞相差遣,采春听命便是。”于是采春就来到乐天面前。元稹说:“采春妹妹,元稹也有一首诗送给你,你听着: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临别,乐天拿出一个竹筒说:“元九兄弟,你到那边以后,我们就用这竹筒传递信件和诗歌,用不着用信封,很方便。而且诗稿不会因折叠而起褶皱。来,我这里还有一些竹筒,你拿去用,免得到那边再去准备。”



    元稹接过竹筒,心想,乐天哥哥真是别出心裁,竟然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于是说道:“好吧,今后我哥俩就用这竹筒传诗,来一个千古首创。”



    乐天和一帮官员送出钱塘门外,元稹一行人上了一艘“江浙一号”豪华海船,他们将从西湖进入钱塘江,沿着钱塘江而下,在萧山县的西陵驿进入运河,直到越中。www



    现在元稹已经在船上频频向乐天招手告别,双方一边挥手,一边大声说着告别的话:



    “再会!再会!……”



    乐天回到家里,心中空落落的,无奈之余,走进书房,手提羊毫,一首《上船后别微之》草成,诗曰:



    “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第二天,乐天接到了元稹第一个竹筒,乐天急忙取出诗稿,只见写着:



    “《别后西陵晚眺》:晚日未抛诗笔砚,夕阳空望郡楼台。与君后会知何日不似潮头暮却回。”



    后面有一个说明:“渡钱塘江,至西陵驿,回首晚眺,慷慨系之。”



    乐天当即提笔,一首《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又草成了: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乐天把诗稿装入竹筒。



    元稹走了,乐天开始考虑州府工作,他首先要了解一下六井的疏浚情况。负责工程的郑参军告诉乐天,六井的疏浚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现在正在进行闸门的改造。



    乐天听了汇报,就要亲自去看看。乐天在郑参军等几位随从的陪同下,首先来到了六井之首的相国井。井旁一个亭子,据参军们说,那亭子是为纪念李泌而建,后来李泌做了宰相,所以这口井就叫着“相国井”了。还有那座桥,由于这里既有井又有亭,所以就叫着“井亭桥”。



    乐天仔细地看了新修的相国井。乐天记得,当初李泌在涌金门到钱塘门一带开挖的六口井,并非是挖土取地下水的井,而是由入水口、地下沟管和出水口三部分组成。先是在西湖沿岸靠近州城的湖中疏浚湖底,挖成水口,并用砖石砌起来,再在它的外围用木桩护着,里面就蓄积起清澈的湖水。www还设置水闸,用来调节和开闭水源。然后在居民聚居处开挖水井,周围砌上砖石,蓄积饮用水。在入水口与出水池之间呢,挖掘成深沟(沟要低于西湖水底),沟内用石槽砌好,石槽内又安放连接着的竹管,铺上泥土后与地面齐平,就成了埋在地下的输水管道了。这样一旦打开入水口的闸门,清澈的湖水就会顺着管道注入水井。只要西湖的水不干,水井里的水也不会枯竭。



    李泌修建的六井有两个缺点,一是过水道用竹管,由于竹管大小受到限制,时间久了,竹管内泥沙淤积,就不能过水了;二是在入水口没有安装过滤筛子,杂物容易进入竹管,就容易造成堵塞。现在好了,把过水沟用石块砌成阴沟,加大了过水量,在入口处装上陶制过滤筛子,这样以来,粗物不能进入阴沟内,泥沙也不容易淤积了。



    乐天沿着六井依次检查,这时候来到白龟井边,这白龟井的井口成长方形,井壁全用石块砌成。由于井水很清,一眼可以看到水井的底部。奇怪的是井的底部看起来很像一只乌龟的背部,乐天量了量井水深度,由于底部是龟背型,高低不一样,中间最高处深度只有四尺五寸,靠边的最低处有六尺。不过乐天对这井名还有点奇怪,怎么叫着“白龟井”呢于是就把这疑问提了出来。一位在场的农夫说,三十多年前,有人在这井边烧香纸敬井神,想不到从水井里爬出一只脸盆大的白乌龟,大家都说那白乌龟就是井神,从此以后,这口井就叫着“白龟井”了。



    乐天听了农夫的故事,心想,这乌龟被文士们说成“神龟”,当年曹孟德就有《龟虽寿》一诗传世:“神龟虽寿,犹有竟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