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145章 日光入屋梦兆升官,城东赏花子

    现在乐天清闲起来,每天不过看看书,弹弹他那冷落了几十年的琵琶。www到了年过半百的年纪,虽然走起路来还不感觉怎么吃力,但是也不想到处溜达了。对于那种热闹的酒宴也渐渐没兴趣,至于朝廷那边的事情,他更是懒得费精神。但是附近的和尚道士们却常常喜欢上乐天家串串门子,那些和尚常常说起佛门的清净,说起喝酒的不少害处,有的劝乐天把酒戒了,或者干脆辞了官遁入空门。还有那些道士,常常穿着道袍找上门来,说一些修仙炼丹的闲话,虽然乐天对炼丹修仙并不很感兴趣,但是不能得罪朋友,也常常附和着说一些官场的累人,道士们以为说话投缘,也常常干脆劝乐天把官辞了,无牵无挂地寻一处道观隐居下来。但是乐天毕竟还丢不下凡尘的俗务,不过跟和尚道士们交交朋友而已。



    一天,乐天忽然感到,已经很久没写诗了,也没有什么可以写。但是乐天既然想到写诗,他的脑子里就有了一种诗意,正是“无事切做有事吟”,一首《洛下寓居》就被他撮合成了一首诗。这乐天就有这么一种能耐,日常的这么一些生活琐事,被他这么一糊弄,居然也能成为一首诗,甚至还可以说是耐人寻味的好诗,看官请看:



    “秋馆清凉日,书因解闷看。夜窗幽独处,琴不为人弹。游宴慵多废,趋朝老渐难。禅僧教断酒,道士劝休官。渭曲庄犹在,钱塘俸尚残。如能便归去,亦不至饥寒。”



    乐天又想起了杭州,一首《杭州回舫》又草成了: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也许是“忙人多事闲人多梦。”日子清闲就容易做梦。这天晚上,乐天居然在梦中见到了弟弟行简。醒过来以后,梦中的情景还清晰地记得:天气晴和,满眼的湖光山色叫人流连忘返。这时候忽然来到一个池塘边,正待吟诗,奇怪的是竟然想不出一句诗来,正在着急,弟弟行简笑吟吟地迎面走来,兄弟二人正待相聚,想不到忽然一下就醒过来了……



    回忆起梦中情景,乐天很觉得遗憾,睡眠也没有了,干脆爬起来,点上灯,一首《梦行简》铺在了书桌上:



    “天气妍和水色鲜,闲吟独步小桥边。www池塘草绿无佳句,虚卧春窗梦阿怜。”



    关于做梦,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做梦跟人事有某种联系,但是它不直接告诉人们,而是用一种转弯抹角的方式给人们一种暗示。这种转弯抹角的暗示,一般的人无法解破,只有那些有大智大慧的智者才能参破,人们把这一类人叫着“圆梦先生”或者“解梦先生”,西周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就是古代最著名的解梦先生,他的《周公解梦全书》就是古代最有名的解梦著作。



    《周公解梦全书》序诗云:“夜有纷纷梦,神魂预吉凶。庄周虚化蝶,吕望兆飞熊。丁固生松贵,江海得笔聪。黄粱巫峡事,非此莫能穷。”这就说明做梦是预先告诉人们将有吉凶出现。



    按照《周公解梦全书》中的“日光入屋官位至,日初出无云大吉”的说法,乐天觉得今晚这个梦应该是一个好梦,因为那梦中正是一个旭日高照的艳阳天,正合着“日光入屋官位至”。但是乐天又觉得有些茫然,像我乐天目前的情况,再要升官不太可能。忽然乐天想到了行简,行简不是出现在梦中么这升官的事也许应验在行简的身上,乐天这么想。



    也许《周公解梦》确实很准,就在做了这个梦的几天后,乐天就收到了京都来的快递,拆开一看,竟然是弟弟升官的大好消息:弟弟行简由秘书省校书郎升为司门员外郎,任主客郎中,加朝散大夫。这一下乐天高兴了,心想自己也是在五十岁这一年任主客郎中,加朝散大夫,怎么这么巧,两兄弟的仕途刚好走了一样的路子。



    乐天一高兴,诗又来了,一首《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一气呵成:



    “吾年五十加朝散,尔亦今年赐服章。齿发恰同知命岁,官衔俱是客曹郎。[予与行简俱年五十始着绯,皆是主客郎官。]荣传锦帐花联萼,彩动绫袍雁趁行。[绯多以雁衔瑞莎为之也。]大抵着绯宜老大,莫嫌秋鬓数茎霜。”



    忙忙碌碌的一年又过去了,乐天在洛阳履道里过了第一个新年。对于乐天一家人来说,在一个新的坏境里过年已经并不稀奇,尤其是乐天本人,如果要说他这大半生在那些地方过过年,他还得先来一个统计,不然一时还说不清。如今在洛阳的履道里又过了一个年,乐天也觉得很平常,不过给孩子们压岁钱,年夜饭喝几杯酒,然后给孩子们讲一讲年轻时候的故事,正月里来来往往相互换工挠背地做东或者做客。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去,又继续重复着历年来反反复复重复过的事情。



    到了二月十三日这一天,圣善寺的如信大师的坟墓由龙门山的南冈迁葬於奉先寺,乐天的事情又来了,一篇《如信大师功德幢记》自然成为乐天的事情,其文曰:



    “有唐东都临坛开法大师,长庆四年二月十三日,终於圣善寺华严院,春秋七十有五,夏腊五十二。是月二十二日,移窆於龙门山之南冈。宝历元年某月某日,迁葬於奉先寺,其先师塔庙穴之上。不封不树,不庙不碑,不劳人,不伤财,唯立佛顶尊胜陀罗尼一幢。幢高若干尺,圜若干尺,六隅七层,上覆下承,佛仪在上,经咒在中,记赞在下。皆师所属系,门人奉遗志也。师姓康,号如信,襄城人。始成童授《莲花经》於释岩,既则戒,学《四分律》於释晤,后传六祖心要於本院先师净名。《楞伽》《俱舍》《百法》,经根论枝,罔不通焉。繇是禅与律交修,定与慧相养,蓄为通粹,揭为僧豪。自建中讫长庆,凡九迁大寺居,十补大德位,莅法会主僧盟者二十二年,勤宣佛令,卒复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