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第171章 圣善寺乐天藏文集,刘禹锡洛

    文宗皇帝又改了年号,大唐历书上又变成了开成元年。www正月十五这一天,圣善寺又有法事,年前十二月二十三日圆寂的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迁葬於奉先寺祖师塔西,按照知如和尚遗嘱,要给他建一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即智如和尚的茶毗幢。乐天作为知如和尚的好朋友,被邀请为这件事写一篇记。



    说起来,乐天跟圣善寺的和尚们已经有了数十年的交往了。早在贞元年间,乐天到洛阳看望母亲,曾经在圣善寺向凝公大师求法。凝公大师教以“观、觉、定、慧、明、通、济、舍”八音。记得那一次去拜访凝公大师,乐天是“升于堂,礼于床,跪而唱,泣而去”,对凝公大师充满了崇敬。三十三岁那年,乐天回苻离搬家,在洛阳做短暂停留,又在圣善寺结识了凝公大师的弟子圣善寺华严院如信,那时候凝公大师已经于前一年圆寂,乐天去圣善寺是为了瞻仰凝公大师的法身。乐天记得那一次向如信请教关于法身的问题,得到如信的启发。乐天记得,那一次自己还为如信作《八渐偈》。如信于长庆四年去世。次年,乐天在苏州刺史任上,应如信弟子智如、严隐等人的邀请,作《如信大师功德幢记》。现在圣善寺的振公是智如的弟子,从凝公大师到振公,乐天与圣善寺和尚的交往已经有三代了。



    于是乐天来到圣善寺,振公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圣善寺的方外贵宾。乐天沐浴更衣,走上法坛,烧香礼拜毕,早有小沙弥递上文房四宝,乐天怀着对知如和尚的深深崇敬之情,一篇《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茶毗幢记》一气呵成,其文曰:



    “浮图教有茶毗威仪,事具《涅经》,陀罗尼门有《佛顶咒》功德,事具《尊胜经》,经文甚详,此记不载。今但载大师僧行佛事,与建幢义趣而已。大师姓吉号智如,绛郡正平人。自孩及童,不饮酒,不茹荤,不食肉,不儿戏。年十二授经於僧皎,二十二受具戒於僧晤,学四分律於昙律师,通楞伽思益心要於法凝大师。贞元中,寺举省选,累补昭成、敬爱等五寺开法临坛大德。繇是行浸高,名浸重,僧尼辈请以圣善寺敕法宝严持院处之。居十年而法供无虚日,律讲无虚月,使疑者信,惰者勤,增上慢者退,僧风骤变,佛事勃兴,实我师传授诱诲之力也。太和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於本院,报年八十六,僧夏六十五。明年正月十五日,合都城道俗万数,具涅仪,移窆於龙门祖师塔陂。莹铟年某月某日,用维法,迁於奉先寺祖师塔西而建幢焉。噫s师自出家至即世,前后讲毗尼三十会,度刍百千人,乘律登坛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四部瞻仰,敬而畏之。矧又以直心坐道场,以密行传法藏,为东王城十大德首,为南赡部八关戒师,名冠万僧,利及百众。所谓提智慧剑,破烦恼贼,挝无畏鼓,降内外魔,凛乎佛庭之直臣,郁乎僧坛之大将者也。初师之将迁化也,无病无恼,宴坐斋心,领一童诣诸寺,遇像致敬,逢僧与游,口虽不言,心若默别。后数日而化,识者异之。及临尽灭也,告弟子言:「我殁后当依本院先师遗法,勿塔勿坟,唯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幢,吾茶毗之所。吾形虽化,吾愿常在,愿依幢之尘之影,利益一切众生,吾愿足矣。」今院主上首弟子振公洎传法受道侍者弟子某等若干人,合力建幢,以毕师志。振辈以居易辱为是院门徒者有年矣,又十年以还,蒙师授八关斋戒,见托为记,附於真言,盖欲以奉本教而满先愿,寻往因而集来果也。欲重宣此义,以一偈赞之。偈云:



    幢功德甚大,师行愿甚深。孰见如是幢,不发菩提心。”



    做完了知如和尚的事,乐天的事情又来了。圣善寺的和尚们听说乐天把他的六十卷文集放在庐山东林寺珍藏,大家都有些眼红。闪舞www于是委婉地向乐天透露了想法,只听得清闲和尚问:



    “白先生,听说你那六十卷文集放在庐山东林寺”



    “是呀,俗人刚刚在去年年末才编辑成,适逢东林寺的朋友到寒舍玩了几天,我给他们看了那些东西,想不到他们竟然希望俗人把文集放到庐山去,于是俗人就答应了他们,让他们把文集带走了。怎么清闲师傅的意思是……”



    “老衲的意思是,要是白先生能够再弄出一套文集放在我们圣善寺,那就是我们圣善寺的缘分了,只是怕白先生太忙……”



    振公接过话头说:“这样吧,如果白先生太忙,我们圣善寺有的是人手,白先生的文集已经有了编辑手稿,我们圣善寺来几个人,把那文集全部抄写一遍,然后把文集放在我们圣善寺,白先生你说好不好”



    话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乐天自然只能答应和尚们的要求。



    乐天回到了家里。第二天,清闲和尚带着几个有道高僧来到白园。于是乐天同和尚们投入了抄写文集的工作。



    在抄写文稿的过程中,乐天又有了一些新想法,对文稿进行了一些调整,最后编辑成了六十五卷。乐天为文集写了一篇简短的《圣善寺白氏文集记》,其文曰:



    “中大夫守太子少傅冯翊县开国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太原白居易字乐天,与东都圣善寺钵塔院故长老如满大师有斋戒之因,与今长老振大士为香火之社。乐天曰:“吾老矣,将寻前好,且结后缘。”故以斯文藏於是院。其集也帙六十五卷,凡三千二百五十五首,题为《白氏文集》,纳於律疏库楼。仍请不出院门,不借官客,有好事者,仍就观之。开成元年五月十三日,乐天记。”



    五月十四日这一天,圣善寺的和尚们带着厚厚的一叠六十五卷《白氏文集》回到了圣善寺。&l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