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来到之时》第二十三章 李东的故事(一)

    李东坐在越野车的后座上下颠簸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人生也就到这里了。

    李东在得知天上的不明物体是外星的之后,不像普通人要么紧张,要么害怕,他的内心准确的来说,是高兴的,是开心的,是喜出望外的。只是他表现的还是跟往常一样,所以并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个秘密。

    当他得知外星机甲开始攻击人类,并以人类为目标的时候,他还是既不害怕也不紧张,他还是高兴的,开心的,直到抓阄被选中下山侦查收集物资的时候,才开始紧张起来,害怕起来。他为什么会这样,事情恐怕要从李东的童年说起。

    李东出生在一个县城的贫困家庭。六十年代的末期。虽然他没赶上的困难时期,但是对于一个家里有三个孩子,只有父亲一个人上班挣点微薄工资的家庭而言,多口人吃饭就是很重的负担。好在那时候的孩子好养活,李东也熬过了初生儿容易夭折的时期,到了三岁。同时期的孩子这个时候都该去幼儿园了,可是贫困的家庭只能让他在家呆着。母亲只有接点给人洗衣糊火柴盒的零工挣一点点钱。3岁的李东就开始帮母亲做事了。

    母亲洗衣服的时候他跟三姐一起帮忙,糊火柴盒的时候,他也能独当一面,虽然慢,但是一样能糊。在上学之前,他几乎几乎都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的。直到上学,他才觉得上学太美好了,因为可以有大把的时间不用干活。

    童年生活贯穿李东思想只有一个东西,就是吃。

    因为他几乎没有吃饱过。所以他不管做什么,在哪里,脑子里就一个事情,吃。

    上学之后,因为跟同学之间有了交流,他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的存在,但是大多都是在看同学们吃。听同学们描述这么美好食物的味道和感觉。

    当他回家跟父母描述这些东西,期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丝可能的时候,往往等来的不是斥责就是直接一脚踢一边去了。

    他跟姐姐们说这些的时候,姐姐们也不待见他,只会挖苦羞辱。甚至因为勾起了她们的馋虫又没有获得满足的可能,而最终打他来撒气。

    整个小学期间,他就从来没有好好学习过,脑子里想的全都是吃。

    春天里,柳树才萌了芽,榆树出了榆钱,他会爬到树上捋下来这些新鲜的食材,饿的太狠的时候他甚至会边捋边吃,先填饱肚子。等到装满了书包,甚至外衣都脱下用来包这些食材,拿回家去,母亲用一点点面裹了,放在锅里蒸熟,他在跑到谁家的厨房央求一颗蒜,几根葱捣烂了,最后拌在蒸好的柳树芽或者榆钱里,那是再好吃不过的东西。

    李东最喜欢的还是夏天,学校旁边就是农民的菜地,夏天到来的时候,他的午餐就在菜地里解决,黄瓜、西红柿、蒜苔、以至于茄子,都能生吃。他一般会用极快的速度采摘好中午的菜量及品种。找一个无人的地方,拿出早上从家带的黑面馒头,然后就着菜把馒头吃了。一个馒头对于他而言是根本不够吃的,那么剩下的肚量,就需要那些蔬菜填补。

    夏天里也是多种水果成熟的季节,这个时候他会跑到远一点的县城郊区,各种果园西瓜地就是他的餐厅。大点的果子从杏到桃,小点的果子从桑葚到樱桃,对于饥饿的孩子来说,都是天赐的美食。西瓜那就更不得了,又饱腹又解渴又消暑,在夏天最热的时刻,李东可以早中晚三顿都用西瓜来解决。

    秋天也很好,是丰收的季节。各种作物秋收的时候到了,玉米,花生,豆子等等,水果中的苹果、梨也在这个时候成熟。玉米这些农作物需要火的加乘,变成极品的美味。花生则生熟皆宜。书包衣服口袋里都装满,想吃的时候掏出几颗直接就可以扔到嘴里。同样的,红薯也是这样的东西。生则生津甜美,熟则软糯甘香。

    在冬天来临之前,李东就会早早的开始过冬的准备工作。作为淮北黄泛区平原的萧县人而言,酱豆是冬天里很多家庭的必备食物,这种食物的熟成需要阳光的加成。没人看管的酱豆盆就是李东的过冬物资之一。虽然李东的母亲也会晒酱豆,但是那些只能在餐桌上小小一碟子,多看两眼甚至父亲的筷子就敲到了头上。而且,人家晒的酱豆里会放置各种的香料或配料,要比自己家晒的好吃很多很多。

    李东不是一个贪心的人,用自己找的一个人家不要的腌菜的坛子,把每家的酱都到一点进去,这个过程是个繁杂而又辛苦的。他事先要在偏远的一个废弃的砖窑里刨个坑,把坛子埋进去,随后在上面盖满秸秆之类的东西以防他人发现。他从家里偷出来一个小碗,然后晚上就会走街串巷的挨家挖别人的酱豆,每家也不多,就是半碗而已。然后每挖一次,他都要跑到很远的那个砖窑倒进坛子里。反复的挖直到把坛子装满。

    装满之后,他会小心的用土把坛子埋起来,上面再盖上秸秆,等到冬天的到来。

    冬天到了的时候,每家冬储的大白菜,大葱,菜窖里的土豆萝卜就成了李东日常的食材。大白菜、大葱、萝卜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