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第364章 洪承畴的妙计

    公平地说,洪承畴称得上是个天才,首先表现在他很会打仗。

    但是他是文官出身,并不是个武将,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参加殿试,这是最高级别的考试,难度无疑也最大,关键是想做蔽都不行,因为是皇上亲自出题、亲自监考、亲自改卷。洪承畴得了个二甲第十四名的好成绩,直接赐进士出身,那年他才二十四岁。

    起初他与军队无缘。因为刚开始他在刑部上班,从地方的一个刑部主事干起,这是一个连七品芝麻官也不及的小吏,后来又当员外郎、郎中,这一干就是六年。

    以后又擢升提学俭事,相当于后世的教育人事部门,数年后才到了地方的三司衙门在布政使司上班,洪承畴第一次带兵剿贼时,还是布政参政,根本不是军官,相当于后世民政部门的官员。

    但是一战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名声大噪。

    不过他跟卢象升,孙传庭还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懂武艺,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他注定带不出天雄军、秦军这样的队伍。

    不过此人是个狠角色,在他的骨子里,容不得降将,但是讽刺的是他最后又成了降将,真是造化弄人。

    他在大明朝任陕西三边总督围剿流贼的时候,极力主张剿灭,反对招抚。他以“杀降”而著名,在剿灭流贼的过程中,一次成千上万的杀降,已不是什么新闻,据说被他斩杀的投降大流贼降将士多达数万。

    但是他信奉的又是儒家,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是他最喜欢读的书。

    正是他的这种自相矛盾,才注定了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

    他是大明朝的重臣,剿贼有功,但是站在大明朝的角度来说,他又是个大汉奸,因为他在与满清鞑子作战的过程中兵败变节,投降了大清。

    就是后世看历史的人,他在大明这段历史也不光辉,因为他镇压的是农民起义军,而且手段相当血腥,对投降者也要斩尽杀绝,他维护的是大明朝的腐朽统治,因此具有反动色彩。

    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他是又是一位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结束乱世、推进治世,建立满清统一王朝的大功臣。

    他的真正进步性在于投降大清之后,因为他最有意义的贡献就是为大清统治者统一天下出谋划策,建议满洲统治者用明制,习汉文,晓汉语,促成了“满汉合流”。

    从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角度来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大清的第一位汉人宰相,这一点宁完我和洪范文程都比不了,这两个人虽然也都是大学士,但他们没最终没有入阁拜相,洪承畴在大清的衔职是,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列内院佐理机务,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经略湖广等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位高权重,可见一斑。

    因此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现在由于主角林毅的穿越,延续了大明的寿命,并为这位走了276个年头即将寿终正寝的历史巨人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他完成凤凰涅槃,劫后重生,病树发新枝,枯木又逢春。

    因此部分地改变了历史走向,也部分的改变了洪承畴的命运。

    现在他性格的两面性也就暴露出来了。

    在他意念中,剿贼与抗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战争,剿贼务尽,而抗清能抗则抗,真抗不了,就得承认失败。

    因此三年前他兵败变节。这也是他痛苦挣扎之后的抉择,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很多高级别的鞑子和汉奸劝降,都被他骂走了,他要做大明的忠臣,死而后已,直到大汉奸范文程发现了他的气门,让孝庄皇太后一捅就破。

    感恩戴德的他本打算大刀阔斧,大显身手,没想到遇到林毅这个克星了,一切就全变了。

    而眼前的大清与三年前的大明情形何其相似同是宁锦之战,同是他是最高统帅,同是他兵败被俘,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好像历史重演了一回。

    所不同的是,大明与大清来了个换位,但不管怎么样换,他终究是失败者。

    这使得坐在囚车里的他不得不深入思考:看什么失败的总是我

    痛定思痛,洪承畴把这些年的纷争捋一捋,因为他觉得眼前比范伟遇上赵本山还乱。

    大明与大清像是一对冤家,这么多年了,你打我,我打你,总体来说各有胜败得失,但是曲线很明显,起初大明败大清,后来大清败大明,现在又是大明败大清,如果这是规律,过一段时间又该大清败大明了,因此应该顺应这一规律,隐忍撑住,只要大清在,总会有崛起的那一天。

    而他洪承畴,只要不死,总会出头!

    这辈子他已经对不起大明,绝对不能再对不起大清,在林毅没有劝他投降的情况下,他下决心要做一个有节操的汉奸。

    那就是忠于大清,拯救大清,不惜代价,舍出尊严!

    这是他献计的背景与根源。

    看到林毅来了,洪承畴道:“大人具体打算与大清如何走马换将”

    林毅没有回答,而是和宋献策看着他,不知道此时他说这种话什么意思,难道这个大汉奸反悔了要变卦

    洪承畴继续道:“大人,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大人的高义,在下深受感动,这件事对大明和大清都太重要了,在下这一路上就想了一个瞒天过海之法,仅供大人参夺,或许大人对此事早就运筹帷幄了,那就当在下没有说过。”

    林毅和宋献策相互瞅了瞅,倍觉意外,这个大汉奸,这是要为自己出谋划策吗

    他没答应投降大明,自己也没有劝他投降归顺,也就是说现在还是各为其主,两国的仇敌,只是为了走马换将,暂时达成了妥协。

    这事太新鲜了,林毅和宋先生简直有些难以置信,然后点了点头。

    “愿闻洪大人高论。”林毅友善的对他点点头。

    “皇上,太后,摄政王,尔等勿怪,并非微臣吃里扒外,反复无常。微臣这是在拯救大清,将功补过。宁锦一役,微臣有负圣恩。微臣深知,现在我大清内忧外患,内无强国之策,外无御敌之兵将,大明雄师虎视眈眈,不日即将兵临城下,则京师危矣,如风口之灯,比数年前的大明更甚。幸有大明监国林毅,愿意与大清休兵罢战,为促成此事,微臣忍辱负重苟且偷生,此计瞒天过海,并非有意欺君罔上,助明祸清,以换得自己苟活于世,实在是迫不得已,微臣无时无刻不想念着太后和王爷的恩情,感念陛下的隆恩,身为兵部尚书、右检都御史,在其位,谋其政,无时无刻不想着振兴大清,御敌于国门之外,微臣之忠心,可鉴日月……”

    洪承畴心潮澎湃,在心里默默念叨了几句,然后才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