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第477章 朝鲜特使

    从回龙观返回京城的路上,冯铨和钱谦益坐在了同一辆马车内。虽然冯铨没有接受钱谦益的邀请,加入新东林党,反而加入了科学进步党,但是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疏远。

    陪同皇帝完成了前往天寿山拜祭的任务之后,他们总算是放下了一件心事,趁着返程的空闲时间闲聊了起来。

    聊了一会最近京城发生的新鲜事之后,钱谦益犹豫了一下,便把话题转到了总理衙门招募人员的考试上来了。

    “振鹭兄,其实余倒是有件事想要向你请教一番。听说你这次担任了总理衙门的大臣,不知道你能不能给余说说,这总理衙门招募人员的考试,可有什么要求么”

    听到钱谦益突然提起了这个话题,冯铨不由抬头看了他一眼,方才微笑着说道:“牧斋兄怎么关心起这个来了难道你有什么学生还是子弟想要参加这次的考试么”

    钱谦益点了点头说道:“此前大明时报登出了,总理衙门的入职待遇之后,乡间不少亲友和子侄辈便有些动了心思。

    你也知道,如今乡下的日子也不好过。科举之路毕竟过于艰辛,苏州又是文风茂盛之地,吾乡之人想要取得一个功名,无疑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总理衙门待遇这么高,报考的条件又这么低,所以余就想要替这些亲朋好友问问,看看振鹭兄方不方便说说情况。余也好回去同他们解说一二。”

    冯铨低头沉思了片刻,才对着钱谦益直言不讳的说道:“余虽然受命组建这个总理衙门,但是对于这个衙门要怎么去办理,其实心里也是没底。

    如果牧斋兄能够推荐1、2干才,那么余倒是不吝收下。不过这考试分为两场,第一场是书面考试,第二场是面试。

    余能够施加影响力的,不过是第二场的面试。如果贵亲友能够通过第一场的书面考试,余倒是可以斟酌一二。”

    听了冯铨的说法,钱谦益顿时心中有了底,他心情愉快的问道:“这书面考试的内容可定下来了么”

    冯铨想了想才说道:“这总理衙门招募人手的考试,不会只有今年这一次。

    如果今年牧斋兄的亲友没有通过书面考试,不妨去燕京大学进修一年,想来下次考试便应当没有什么问题了。

    另外,余最近翻阅宋史,正想同牧斋兄请教下,关于怀宗赵昺的生平问题…”

    原本还有些奇怪,好端端的冯铨为什么会谈起历史来了,不过他很快便明白了,冯铨的用意是什么。

    聊了一会宋史之后,冯铨突然又说道:“其实,余还有一个更好的建议。如果贵亲友有足够的胆量和才能的话,其实不必通过考试,也能弄到一个官职。”

    钱谦益有些愕然的说道:“这话怎么说”

    冯铨神秘的笑了笑才说道:“总理衙门管理海外事务,正要挑选一些人员驻扎海外藩国,以调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维护大明同藩国之间的关系。

    这些人员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资格,只要他们能够通过余和陛下的审查,就能被授予官员的资格,如果能够完成2年的驻外特使任务,就能正式登入官籍。

    所以,贵亲友若是能够不畏惧海外风浪,倒是可以冒险一试。余可以向陛下推荐,牧斋兄以为如何”

    钱谦益果然生起了兴趣,随口问道:“不知这海外藩国都是什么地方可是朝鲜王国吗”

    对于钱谦益来说,海外藩国唯一能够能够让他感觉类似于大明,而不是蛮荒之地的,也只有号称海外小中华的朝鲜王国了。

    其他地方不是路途上风波险恶,便是气候恶劣,恶疾丛生,风土人情同中华绝不类似,不是他们这些士大夫们愿意让亲友去冒险的地方。

    不过,钱谦益显然要失望了,冯铨摇了摇头说道:“朝鲜王国、琉球王国、渤泥王国、暹罗王国还有日本国,这五处地方的人选已经议定了…”

    朱由检在武英殿的办公房内,接见了冯铨带来的五名驻外使节人选。

    冯铨指着这五人一一为崇祯介绍道:“这位是思鲁公次子刘养噩,字星源。虽是邑增广生员,但是颇有才名,是本次担任朝鲜王国特使的人选。”

    随着冯铨的介绍,年逾四十,在皇帝面前还是一副不温不火模样的刘养噩,便上前对着崇祯行礼问了安。

    朱由检低头扫了一眼手上拿着的详细资料,顿时了解这位刘养噩的来历。

    这位刘养噩虽然只是一个区区生员,但是他父亲是故云南左布政使刘汉儒,娶的继室是李精白的女儿,家世可谓显赫。

    刘养噩虽然喜欢读书,但是对于科举之途却不怎么上心。加上年轻时父兄先后亡故,不得不负担起照料家族的重担,也就干脆放弃了举业。

    李精白如今虽然执掌一部,但他也知道自己的根基不足。加上当年魏忠贤掌权时,他在山东弄出了一个麒麟祥瑞,上书曰:厂臣修德而生仁兽。

    因为这事做的太没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