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第605章 对于胜利的信心

    当崇祯的队伍抵达了蓟州城西门前时,跟着他们身后返回的百姓已经多达数百人了。而在远方的大道上,此前看到皇帝旗帜后,就有些放缓了脚步的百姓们,看到这么多人跟着皇帝返回蓟州城,顿时都不时的停下了脚步,扭头对着身后频频望去。

    在这些百姓之中,一位头上裹着白布,怀抱着一个孙子坐在一辆大型独轮车上的老者,咬牙切齿的想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对着前面牵着毛驴的大儿子和后面推车的小儿子喊道:“大柱子你停一停,把车子调头,我们还是回家去,不走了。”

    这老者坐的是一辆双缱独轮车,这种北方特有的大型独轮车,前用驴拉、后以人推,顶上还装了一个拱形席顶,一次足可搬运上千斤的物品。老者抱着幼小的孙子坐在右侧,左侧则堆满了箱笼杂物,一对年纪较大的夫妇在前面牵引着毛驴,一对较为年轻的夫妇则在后面推车,边上还有数名半大的孩童愁眉苦脸的跟随着。

    听到这位老者的话语,几名孩童顿时喜笑颜开了起来,这几名十来岁的孩童刚出门的时候也许还比较兴奋,但是这3、4里路走下来,他们已经感觉自己两条腿都有些麻木不仁了,这时候他们才觉得这趟出远门真不是好玩的。

    不过同这些孩童听到回家兴高采烈的模样不同,前面拉着毛驴的中年男子听了这话顿时有些愁眉苦脸的回头说道:“爹,咱们不是已经说好了么先去顺义乡下的三娘舅家里躲一躲,等那些东面的鞑子离开后再回来。

    听人说,东面那些鞑子凶悍的很,连朝廷的大军都都有几十万人死在他们手里了。就蓟州城那些官爷,儿子觉得也是白送。咱们这一家大小的性命,可不能指望这些官爷啊。”

    刚刚还有气无力的坐靠在独轮车上的老者,却一手抱着孙子,一手拍着车上的木挡,神情十足的对儿子喝骂道:“你个榆木疙瘩,你刚刚没看到皇上都来蓟州城了么有皇上在,这蓟州城怎么可能还会有事

    要是蓟州城有危险,皇上还会过来么就算那些鞑子围住了蓟州城,天下勤王之师也会源源不断的跑来救援蓟州城的。赶快回头,你那三娘舅家里还不如咱们家呢。咱们这一大家子跑去投奔,这个冬天吃什么喝什么千好万好,不如自家的狗窝强。回头,我就不信了,这些鞑子还能长了三头六臂,连皇上的大军都挡不住了”

    在这老者的呵斥中,拉着毛驴的中年男子终于还是犹犹豫豫的掉头了。有这一家人作为榜样,边上顿时有十多户人家跟着转身往回走了。

    能够带着家人逃亡的,起码也是有点家底的人家。要是跑出去连衣食都无着落,也就用不着跑了,被鞑子砍死和流亡在外冻饿而死,看起来也没什么区别。再说了,蓟州这么大,鞑子未必能找上自己,但是这个时候往外跑,在野外冻上一晚,就是一条性命消失了。

    这些百姓抛弃了家业逃亡,实在是出于对朝廷能否保住蓟州城没有信心,只要有这么一丁点希望,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而崇祯的到来,让这些向外逃难的百姓莫名的生起了一点希望,和大明会把入侵鞑子赶走的信心。

    正是这点希望和信心,又再次把这些百姓们重新拉回了蓟州城。哪怕是这些有些家底的人家,一次逃亡之后还能不能恢复之前的生活,都是一种奢望。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这个时代显得更为真实一些。

    固地自守的宗族乡党风气,使得外来人口受到排斥,在大明已经是一种常态。就像这些蓟州人此前曾经排斥过从遵化地区逃亡而来的难民一样,他们一旦去了其他地方,同样也是被排斥的对象。

    有亲友可投奔的人家还好,起码还能有个落足点。无亲友可投奔的难民,往往就成了本地奸猾之辈巧取豪夺的对象。因此不到迫不得已,大明百姓都不愿意逃离自己的家乡。

    朱由检驻马停在了蓟州城西门外的瓮城外面,并没有立刻进门。他看了看身后聚集起来的百姓队伍,突然便调转了马头,跑到了队伍的末尾,到了紧紧跟在队伍身后的百姓面前。

    朱由检的身体向前倾了倾,对着最靠近自己的百姓温和的询问道:“你们跟着朕回来,可是有什么话对朕说吗如果有话便快些说吧,现在的天气晚上可是冷的紧,你们不抓紧时间赶路,在野外露宿可不是好玩的。”

    崇祯的举动,虽然把一大部分百姓都给震住了,但还是有一些年轻人看着这少年模样甚为温和,并不像往日见到的官吏这么凶恶,便大着胆子七嘴八舌的问道。

    “您真是圣人吗”“圣人,这蓟州城能不能保住啊”“圣人,你来了还走不走…”连善祥正想上去把皇帝同这些百姓隔离开来,这些人可不是京城百姓,天知道这里有没有后金的奸细。

    不过他很快就被皇帝拦住了,崇祯在马上坐直了身体,尽力让更多的百姓看到自己,然后才说道:“是啊,朕就是大明皇帝朱由检,朕来蓟州自然是为了保住蓟州城,朕不仅仅是要保住蓟州城,朕还要把那些后金强盗赶出长城去,让大家好安居乐业。不把那些鞑子赶出长城,朕是不会回京的。”

    随着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