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第58章 刑部尚书之位

    叶绍袁四人离去不久,吕琦便走进了上房向崇祯报告,说刑部尚袁可立在宫外求见。

    朱由检下意识的看了看墙角的时钟,才有些疑惑的说道:“他要见朕在这个时候袁尚可说过是为了什么么”

    吕琦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袁可立是为了什么事而来。朱由检犹豫了下,才对吕琦说道:“先请袁尚进来吧,想来他总是有什么事要找朕商议。”

    吕琦答应了一声,便退出了房间。朱由检这才将手上的一份文件交给边上的王承恩说道:“把这交给来宗道,告诉他今次会试便拿这两份卷子考试,考试时间便定在四月一日到三日。

    主持会试的考官,除了礼部的周延儒外,让吏部也出一人,然后报内阁审核即可。”

    随着王承恩前去传达崇祯的命令,不一会吕琦便将刑部尚袁可立引了进来。

    朱由检立刻起身迎接,不待袁可立施礼便扶住了他,脸上微笑着对他说道:“袁先生就年老德勋,就不要弄这些虚礼了。先坐下说话,吕琦,去给先生倒杯茶来。”

    在崇祯双手强行的搀扶下,袁可立终于还是免去了行礼。虽然他对于皇帝的礼遇甚为感激,但是脸上却没有露出半点神情。

    坐下后的袁可立,和朱由检寒暄了几句之后,他终于说到了正题,“其实老臣今日前来,是想要向陛下求去的,还望陛下恩准。老臣自去岁入冬以来,深感身体疲惫不堪,生上一点小病也长久拖延着不能康复,平日里更是时常难以集中精力,臣觉得自己的确是老朽了。

    为了不耽误国事,臣才向陛下请求,希望能够辞去刑部尚一职,留出时间专心料理刑事大学的校务工作,也算为大明的未来培养出一些有用之才。”

    朱由检听后立刻出言挽留了袁可立,不过袁可立的表现相当坚决,他便不得不退让的说道:“既然袁先生自感精力不济,朕也不好继续强留。

    不过朕希望袁先生能够答应朕,在坚持一段时间,让朝廷决定好刑部尚的人选后,再致仕如何”

    袁可立只是犹豫了一下,便点着头答应了。朱由检这才对着他继续问道:“那么袁先生作为现任刑部尚,不知你对下一任刑部尚的人选,有没有什么推荐的人选呢”

    袁可立思考了片刻之后,便正色说道:“臣以为,刑部侍郎惠世扬行事干练,资历深厚,让他接任刑部尚一职,对于刑部内部的影响会降到最低。”

    朱由检点了点头,随即将话题岔开了去,他同袁可立交谈许久,方才结束了谈话,让吕琦将袁可立送出了宫去。

    待到袁可立离去之后,朱由检才转头对着王承恩说道:“去将刑部侍郎惠世扬的资料找出来,让朕看一看。袁尚请求致仕的消息先保密,待朕确定了刑部尚的人选之后,你再派人传出去。”

    王承恩赶紧答应了一声,这才跑去了上房相邻的档案室内,翻找出了惠世扬的资料。

    朱由检仔细的翻阅了惠世扬的资料后,足足思考了近半个小时,方才对着王承恩下令道:“明日一早,让惠侍郎来见见朕,就说有一件叛国案,需要他接手。”

    王承恩有些没反应过来,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叛国案陛下指的是”

    朱由检指了指左手的一份文件说道:“不就是锦州回报,孙得功一家32人被绑送而来,还有刘兴祚家小族人数百也到了锦州,现在正向宁远送去。

    这孙得功是广宁之败的罪魁祸首,正是他投靠后金,才令我数万将士埋骨于沙岭,河西之地的百姓尽入建奴之手,他不就是最大的叛国贼

    朕正打算让人去将刘兴祚家小族人接回京城居住,以安刘氏兄弟之心。此外顺便将孙得功一家在沙岭死难将士的墓前正法,以抚慰我死难将士之怨恨。

    现在还能试一试,这惠世扬对于叛国罪究竟是个什么态度,不是正好。刘兴贤不是就在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么就让他去接自家的亲戚族人好了,通知他准备一下,等待队伍组成后一起出发…”

    听完了崇祯的解释之后,王承恩这才点头连连说是,然后离开房间传达皇帝的命令去了。

    翌日上午,阳光甚是明媚,惠世扬在一位太监的带领下,从开阔的汉白玉广场走入了宫内。

    虽然袁可立将要致仕的消息还没有传播出去,但是作为袁可立的接班人,惠世扬自然是清楚这件事的。

    而他心里也知道,今日皇帝召见他的目的,大约是为了考察他是否能够接任刑部尚一职。

    作为一个和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同为东林五虎将的东林骨干,又在移宫案中立下大功的惠世扬,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在东林党人之中,资历都可谓深厚。

    但是惠世扬吃亏在,他是陕西人,虽然祖父、父亲也踏入过仕途,也只是担任了些中低阶官职,声名不显于天下。

    东林党人原本就是以东林院为纽带联系的文人团体,这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