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世子不按剧情来》第三十七章 长灯不灭

    夜里的护国寺格外寂静,也格外寒肃,承安还是没能阻止的了公主娘亲,她们一起用过了清淡的素斋,她见着母亲穿着极为素淡的素衣,头上朱钗褪尽,只是用了一条白色的发带将头发挽了起来,面上脂粉皆无,洗尽铅华。

    承安不放心娘亲的身体,不顾她的反对,硬是换了一套素淡的青色小袄跟着她一起去了镜台。

    镜台上有一处大殿,殿内点着数盏明明灭灭的烛火,慈眉善目的菩萨端坐在莲花台上,悲悯的看着世人。

    承安和母亲一起跪坐在蒲团上,长公主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承安听不懂她口中念的梵语,看着菩萨像有些走神。

    她原来是不信神佛的,可现在再世为人,却是有些信了,菩萨啊,若是您能听到我的心声的话,那便求您保佑那些我爱的人,希望他们平安喜乐,一世长安,愿我能改变书中原定的命运,好好的活着,不求自在肆意,但求家人环绕。

    信女赵染。

    承安俯身磕了几个头,双手合十。

    待她做完这些动作,便看到一个穿着土黄色僧服的白胡子老僧站在她旁边,若有所思的看着她,那目光带着慈悲众生的悲悯,沉重的有些让人看不懂。

    然后那老和尚双手合十朝她行了一礼,“阿弥陀佛。”

    母亲听到了声音,便恭敬的起身双手合十行了一礼,“慧远大师......”承安也低着头站在母亲身后,双手合十行了一礼。

    “小施主,有否极泰来之相,想来日后会平安喜乐一生。”慧远微微一笑,看着承安说道。

    承安看着这仙风道骨慈眉善目的老僧,只听到母亲平稳的声调,“多谢大师吉言。”她也跟着道了声谢。

    “殿下,跟贫僧来吧。”

    慧远大师走进了大殿后的侧门,娘亲拂了拂衣服上及不可见的烟尘,便跟了进去,“不得跟来,在这边候着。”

    她这一句话生生止住了承安才刚要提步跟来的动作,她只好在外头候着,理了理自己有些混乱的思路。

    不知母亲在做些什么

    侧门内仿佛是另一个世界,里面供奉了一块长生牌位,长公主点燃了一边的长明灯,看着那微弱的火苗在风中微微轻晃,她拜了四拜,将手中的香火插进牌位前。

    慧远坐在一边的蒲团上,手中拨着佛珠,口中念着祭奠先人的经文,长公主起身,坐在一边的案几上,拿起毛笔沾了些朱砂,提笔在纸上写下亡夫绍城几个字,随后只见她的衣袖挥动的极慢,仿佛每个字都暗自琢磨许久才动笔。

    若是你能看到这些的话,求你保佑咱们的女儿,她不该卷进来的,这个秘密应该随着你的死一直被常埋地下的,如今我却怕了,我怕她走上皇权争夺的漩涡里

    ,最后身不由己。

    那年嘉谷关之乱......你的死,非我愿,也非帝愿,若是你在天有灵,是非因果都报在我一人身上即可,切勿祸及染染。

    寡妻萧情陈上。

    她将信书夹在了天灯的暗缝里,“大师......劳烦了。”她双手合十行了一礼,慧远大师点点头,她随后拿着天灯走出了侧门。

    承安在外边等了好一会儿,跪坐在蒲团上的腿还有些麻了,见母亲从侧门里出来,她赶紧站了起来,许是起身太急,身体有些不稳。

    她见母亲的神色凝重,也不自觉屏息不语,跟在母亲身后到了镜台。

    长公主点了一支长香火,闭上眼睛,低声说了几句话,将香火点燃了天灯里的烛火,随后暖黄色的烛火燃起来,在寒风里晃动。

    承安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香火,也闭上了双眼,口中念念有词,父亲,女儿第一次来给您放天灯,若有何不敬之处,请您海涵,但愿父亲在天上好好护着我与娘亲。

    当她睁开眼睛的时候,那暖黄色的天灯已经被放飞到空中了,承安看着那暗沉的夜里唯一明亮的火光,心里一阵熨帖。

    她仔细看过去,那暖黄的烛火照亮了天灯的纸张,映出几个极为明显的字迹。

    亡夫绍城,嘉谷关之乱。

    这几个字让承安心里一紧,她侧眸看向娘亲,脑海里响起今日娘亲神色恍惚间念叨出声的死不瞑目,不能安息的话,还有她执意抱病来放天灯的行为,承安心里对父亲战死沙场的怀疑在心里渐渐萌芽。

    长公主萧情看着女儿点漆如墨的双眸里印着她的模样,心口忽然发紧,她有些心虚的从她手中接过快要燃尽的香火,将它插在一边石柱的缝隙里,她别开眼,转身离开了镜台。

    承安看着母亲可以避开她的视线,转身离开的背影,心里的疑惑愈加放大,她转头看向那逐渐飘向护国寺后山的天灯,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

    ......

    而在护国寺西边的一处枫林里,却在上演着刀光剑影的一幕,几十个苍狼图腾的黑衣人团团围住了一个白衣男子,两方对峙,只见那男子唇边泛起了一丝冷笑,眼底寒光凛冽。

    领头的黑衣人眼睛微微眯起,抬手高喝一声,“动手!”

    长剑出鞘,一道白亮的光映出了百里巡仿佛淬了寒毒的眼眸,身形闪动,白衣翻飞,所过之处,皆是倒下的刺客。

    &nb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