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逍遥王》第141章 算盘

    感谢无敌贱剩的7票推荐,还有690425786的4票推荐,还有5177311,我和你的推荐票。没办法了,本来下了班有点累,想偷下懒的,但是看到大家的投票,山人只得赶紧赶写了,上传是晚了一点,但请谅解,再次谢谢大家,呵呵。

    ===============

    颜硕这才想起来,这时代没有算盘这东西,要算一些复杂的问题,还得靠算筹。

    他比了比手中的算盘说道:“这叫算盘,上面的一个珠抵五,下面四个珠子每个抵一,上下相加就是九,超过了九,就逢十进一位,这算盘里的每一档就是一个十位档。

    我这个是个小的,只有十二档,除去两档用作小数点的话,它只能计算到十亿位的数,但是出门带着却方便。

    家里面我做了一个更大的,位数也更多的,有十五个档的呢。可是日常计算的话,到十亿位也就足够了。”

    “可以给我看看吗”张良越听越神奇。

    颜硕想也不想,直接将那小算盘递给他:“这有什么的,这东西又不是什么稀奇货,我还打算将来我们的小学馆建成后,公开教授呢。”

    算盘这东西,那可算得上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从它的贡献上看,有的人甚至把它当成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又一重大发明。

    它的起源也很早,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左右。不过那时人们称其为算板,只是将十个算珠串成一串,一串一串放到木框之中。主要就是用来计算简单的进位,退位加减,代替算筹来用。

    真正的算盘,那得到汉朝中后期,甚至东汉末才出现。而经过不断改良发展后的,普通的,快速的珠算计算方法,那得是唐宋,甚至元明以后才是算盘大行其道的时候。

    那时的算法仅是乘法,就有留头乘,破头乘,隔位乘,掉尾乘数种,除法有归除法,商除法两种,甚至还有不常用的乘方,开方口诀表。

    颜硕小时候调皮,经常跑到村会计家玩。村会计有一把很大的牛角算盘,被他拿去当车子在地上水溜。长大一些后,才知道那是算账用的,而且,还学过一段时间,基本的加减乘除都很熟练。

    有些不了解算盘厉害的人,说是不及计算器快。那是你没见过以前财会专业毕业的人打算盘。当然,现在财会专业的也不打算盘了,图省事。

    但是算盘厉害的,那是真的快,特别是加减法。国家能手级的,基本都是采用一目三行,首尾法那种变态的计算方法。十组万位的数字,只要三、四秒就计算完了。

    哪怕是八、九十年代时,那些财务专业毕业的,普通珠算国家四级的,也只要十几秒就能计算完十组万位以下的数字,那是颜硕亲眼见过村会计打过的。

    村会计刚开始教颜硕的时候,就只教他几个很有趣的珠算加法的打法,什么双龙抱柱,凤凰展翅,加百子之类的,你按加法口诀一路打下去,算盘里由算珠组成的图形就会随之变化成有趣的图形。

    当时颜硕只是当成游戏来玩,后来才发现这东西是有真正实用的地方的。他大学毕业后,曾留在省城打零工一段时间。出大力的活,他不愿干,要资历的活,轮不到他,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后混到一处工地上替人看仓库。

    仓库里每个月盘点的时候,七八个仓库管理员都是拿着计算器,用一指禅来计算每月的进、出、存三组数字,快得要一天时间才算完,慢的,甚至要两、三天。

    而颜硕,拿了一把小算盘,左手翻指数字,右手五指齐出,清脆的算珠声响了一个多小时,就搞定收工了。

    所以,在颜硕的心里,在电脑出现之前,算盘绝对是计算的一大利器。

    张良接过去看了好一位,才问道:“这东西,怎么用”

    他会算筹,也用过算板,所以,他刚才就是被颜硕那种更加快速,更加简单,更加准确的计算方法给震动了。可是他不懂口诀,接过去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

    颜硕接过来,边说边背口诀给张良听:“先得背口诀,但是死背口诀太累人,也不容易计住。

    我教你一个打百子的训练加减法的好方法。先说加法的打百子训练方法,你看着,加一,口诀就是一上一,看到没,下面这四个珠子,一个就是代表一,你在个位上,直接拔上去一个算珠,就代表一了。

    然后,一加了,你再接着就是加二,那就是二上二,看到没,刚才算珠是一,现在加上二,数珠就成三了。

    加到二,你再往下,就是加三,口诀就是三下五去二。看到没,下五,就是上面的顶珠下来一个,去二就是下面的珠子拔下去两个。算盘里的数字,是不是变成上面一个珠,下面一个珠了,上面一个珠算五,下面一个珠算一,那现在是不是六了。你一直从一加到一百,最后的数字就成了五千零五十。

    你从五千零五十,倒过来,顺着减,最后减成零。这样,加减法你就都会了。怎么样,简单吧”

    &nbs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