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侠传》第一章:山雨欲来风满楼(一)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龙潭夜坐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此乃明人王阳明的一首《又重游开先寺题壁》。

    话说明正德十五年正月三十日,王阳明到开先寺,刻石记功。记功碑上称颂武宗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阳明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

    在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王阳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爱这个地方。这年三月,他又一次来到开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多味的人生。感慨之余,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

    这王阳明名为守仁,这王守仁可谓大明的传奇人物,最为神奇的地方不过于其在手无重兵的情况之下,平定了宁王朱宸濠之叛乱,其功绩和传奇哪怕在历史上观之,亦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究其这次成功平叛的缘由,实在是不好下定论。若是从佛家的理论来看,但凡成就一件大事都是各种因缘际会汇聚而成,古人也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慨。这万人的因缘际会便是成就了那一将之功,王守仁正是那千古一将。

    话说在正德四年除夕,这正是一个百家欢聚的时候,那皇宫里的皇帝朱厚照接到了一个消息,消息说江西宁王朱宸濠派遣奸细到了京城打探消息,这正德皇帝明武宗对政事向来是虽然小事不管,但其对于大事倒也不含糊。

    所以对于此事,其掌权宦官刘瑾对此事不敢有半点大意,立即号令锦衣卫全部出动。得到了消息的锦衣卫立刻秘密出动。时锦衣卫指挥使为徐正,此人行事方正,溜须拍马之事从来不屑,其刀法高强,正德帝朱厚照极为欣赏,提为锦衣卫指挥使。

    徐正接到命令,为了不打草惊蛇,即刻下令所有锦衣卫之人先化整为零赶去奸细的所在地城南的水园酒楼。时间一到便化零为整。

    那是下午时分,锦衣卫指挥使徐正和手下白俊,罗显原,许梦存四人在大街上悠哉悠哉地走着。徐正对那三人其中的一人白俊发问:“白俊,你说我们得到的这个消息是否可靠”

    徐正想知道这宁王的奸细赶来京城的消息刘瑾是怎么知道的,此事要说先找到也是锦衣卫先知,二来前几次都有这等消息,但行事无果。

    白俊道:“听说是昨天晚上有一个人亲自赶到了皇宫之中,就是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皇上,皇上才特意让刘瑾负责查清此事。”

    罗显原不解道:“此人居然可以见到皇宫里的皇上,皇宫里的守卫何等森严,看来此人的武功肯定是不弱的。”

    许梦存道:“不仅如此,要知道皇上居然没有怪罪此人,还听了此人的话,其后还将此人放走了,由此可见,此人的身份更是我们这些人料想不到的。”

    这三人都是徐正的得力手下,平时徐正对三人的武功多有指点,且徐正向来作风正派,这些年里一改往日人们对锦衣卫的非论。这三人一向佩服徐正,为其命是从,在徐正的影响下,锦衣卫人人团结,办事极为干练有率。

    徐正想了想道:“既然是这样,大家就要用心了,这次可不要让这奸细逃走了。”想起前几次的相同之事的一无所获,徐正心里不由一阵恼火。

    徐正向来对刘瑾十分不满,这刘瑾本是一个太监,刘瑾在先帝明孝宗在位时,就在侍奉太子朱厚照,刘瑾千方百计地讨好太子,当时只有十多岁的太子自然对刘瑾颇有好感。刘瑾之所以对朱厚照如此,是因为他知道太子将来登基即位,他这个日夜服侍的太监就是大功臣了,权势与富贵可是唾手可得的。

    其后事情发展也正如刘瑾所预料那般,先帝去世,其子朱厚照顺利登基为帝,刘瑾成为了当朝实力最大的权臣,炙手可热势绝伦,朝廷中文武大臣对其无不巴结讨好。

    然徐正和刘瑾的关系一直以来就不好,全是因为这徐正没有和其他人一般对刘瑾阿谀奉承,而是对自己的锦衣卫指挥使的事情恪尽职守,有时候一些事情只要不是皇上下令,徐正甚至敢于公然抗命刘瑾。

    徐正如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