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霸主》第071章:反腐机构在哪里!

    有别于传统的卫星产业,立方星或许说微小卫星产业而言,普遍都得益于微机械、微电子、甚至是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航天产业界可以将卫星造的越来越小。

    纵观全球范围之内,除了不断完善重型平台之外,卫星小型化也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那些动辄好几吨的重型卫星来说,体积庞大、功能完善,其优势已经不用多说,但造价昂贵,风险太大等问题,这些弊病也一直是无法解决。

    时间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情况才终于有了突破。

    英国萨里大学在卫星研究领域,最先引领“体重”在百公斤量级的小卫星技术快速发展,有效地降低了科研界针对太空进行研究探索的成本,那是一次重大地突破。

    回头看,那时候的微机械、微电子技术都还未完全成熟,百公斤级小卫星其实并不能达到最佳平衡。

    于是,又等到二十年过去!

    伴随着微电子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之后,新技术更加成熟,卫星体积、重量再次缩小地机会终于来了。

    说来也有趣,真正着手推动卫星进一步小型化的力量,其实章昭都还挺熟悉。

    除了nasa之外,教育界的主要推手包括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汤肯尼,之前在章昭研发电子号探空火箭时,这位就曾经提供过技术咨询帮助,不过仅限于火箭载荷舱的设计领域而已。

    真正让章昭对这位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教授刮目相看,那还是之前飞院的丁校长来斯坦福工程院谈院校合作,当时就是汤肯尼拍板,由他做出最终决定。

    双方一致决定,大家可以在微小卫星产业展开有限合作,做到既能推进微小卫星产业发展,同时还规避美国政府禁令。

    在微小卫星产业方兴未艾时,产业界之间通力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其实远大于竞争!

    而这位汤肯尼教授到底有什么研究成果,居然让他在斯坦福大学有这么大话语权,那就要从微小卫星产业划分标准的问题说起。

    传统来看,按照卫星整备质量来划分等级,普遍可以分成:小型卫星500-1000kg、微小卫星100-500kg、微型卫星10-100kg、纳卫星1-10kg....

    搁在八十年代,按照整备质量来划分卫星种类,那是肯定没问题的。

    但现在不行,随着微机电技术、新材料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微小卫星可以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缩减重量。

    于是,传统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需要。

    也就是这种情况下,汤肯尼教授提出了新的标准,在微小卫星领域,应该按照卫星体积大小来划分并衡量。

    如此一来,立方星的说法就走上历史舞台。

    立方星以“u”来划分,1u指一个标准单元,体积为10厘米x10厘米x10厘米,平均重约1千克,所以立方星一般都是1u倍数的卫星。

    具体怎么衡量呢.....

    比如一个20厘米x20厘米x50厘米的立方星,经过核算之后,2x2x5等于20,于是它就属于标准的20u立方星。

    能够重新定义卫星大小划分,并且还迅速被全球各国航天界所认可,光是这一点,汤肯尼教授的影响力就足以傲视同行,也正是因此,人家才能在斯坦福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如此,章昭才有足够地信心去趟立方星产业这个浑水,毕竟他手里的资源确实令人羡慕。

    赫德当然也知道这些情况,所以这时候他才会帮衬着,也希望epat万一能够脱颖而出,若是能够在小型运载火箭市场打响名声,那他就真的发了。

    于是,也悄悄地透露了一个消息。

    “关于立方星产业,目前确实还比较有前途,站在nasa的角度,也一直想要大力发展这边,但现实状况又不允许。在nasa内部也有很多研究中心、实验室、各种项目都要争取经费,能哭闹、会宣传首先会拿走很大一部分,每年真正留给新上马研究项目的资金,其实已经......”

    有关nasa的科研经费这块,光是从数额上来说,其实每年也就削减几亿美元罢了,相比百亿美元级别的国会拨款总量而言,那真的不算多。

    但是,计算拨款额度肯定不能只算具体数额,更多还需要把通货膨胀所造成的货币贬值率计算在一起,那这样算下来,每年的经费削减至少应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