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霸主》第074章:千层浪!

    公司拿到了采购合同,那固然是一件好事儿,但接下来的工作反而是越发繁忙。

    首先是从nasa那边离职加入epat的工程师们逐渐入职,加上猎头公司、公司员工做的内部推荐,预计在新年到来之后,公司的雇员人数可以突破120,其中技术人员至少100以上。

    但如果光是这样,肯定远远不够,对于公司下一步的业务需求而言,这些都杯水车薪!

    作为公司首席执行官,章昭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远比其它人更大,搁在以往,他绝对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还可以做的这个地步。

    巨大地压力之下,人的成长速度绝对可以突破自我。

    仅仅五天时间,在专门的融资咨询机构帮助下,章昭就拿出了epat的融资计划书,作为商业航天公司,注定是要走一条跟传统航天类军工巨头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对于此时epat而言,类似“天使投资”之类的流程,其实就完全没意义了。

    在电子号火箭的早期概念研究阶段,全都是章昭自己掏钱,或者是来自斯坦福大学、张教授的资助,甚至还有苏馆长投资。

    再往后,电子号探空火箭下线,并且成功发射。

    一战成名,顺利拿下mini火箭大奖赛的200万美元大奖,这笔钱足以帮助公司渡过难关,甚至也免了pre-a轮投资,如果真要问这一轮的投资人有哪些,大概也就是那些用奖金入股的早期研发人员了。

    毫不客气的说,前两轮“投资”操作并不规范,毕竟那时候的公司本来也不算正规。

    可现在不一样了,公司结构日趋完善,来自nasa的《2003年度探空火箭采购合同》意味着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并且还能迅速上量,甚至自己就拥有造血和盈利能力,这一点跟常规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也正是因此,章昭才有底气给公司爆出1.5亿美元的估值。

    这绝对不是异想天开,区区1.5亿美元的价格听起来稍微是有些吓人,但仔细想想,光是2003年的探空火箭订单总额就达到4130万之多,那公司为什么就不能估价1.5亿美元

    实际上看,如果不是因为最近这些年的全球航空航天产业整体疲软,资本信心不足,公司的估值绝对还不仅仅只是这么一丁点儿。

    所以说,此刻的章昭还真是挺羡慕老马和老贝两位!

    人家两都是身家上亿的大佬,而且在创业融资这一块已经非常熟悉,光是冲着他们两人的名气,各大投资机构恐怕都得打破脑袋去送钱吧。

    人比人,真的.....

    罢了,还是老老实实地脚踏实地最好,看着手上这份商业计划书,章昭其实还挺有信心。

    如果换位思考,章昭自己是硅谷创业投资机构的大佬,而且对航天比较感兴趣,那自然会充分地调研整个行业。

    到那个时候,包括蓝色起源的老贝、space x的老马,这两位创业巨牛的动作肯定是会被投资人/机构所关注,既然他们都押宝航天产业,那是否意味着该行业确实很有前途呢

    回头再仔细一调查,发现这两位原来都还是自己掏钱往公司里面砸,

    我去,那还了得!

    有了对比之后,再看这家epat公司,此刻居然都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线,而且还拿到nasa的合同,实现了稳定盈利。

    扪心自问,到底有什么理由拒绝投资,难道因为担小不敢进入航天领域

    当然,这些都只是章昭跟融资咨询机构的预估,其实并不具备参考性。

    未来也只有真正接触这些投资方,那时候才能得出最终结果,没有真正把资金融到手之前,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而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发源地,硅谷的一举一动都时刻牵动着整个美国的神经,作为重生者,章昭很清楚互联网的巨大威力,因此也是第一时间联系了门户网站,有偿发表了《震惊!硅谷创业公司勇夺57枚nasa火箭生产订单!》的新闻。

    目标确实很炫目,要论吸引眼球的能力,甚至连向来苛刻的美国媒体人也自愧不如。

    好歹是源自国内自媒体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