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侯》第四章:情义(一)

    “你过来。”平阳小侯爷声音虚浮,不如平日说话那般铿锵有力,但也是字正腔圆、清晰可闻,没失了皇家的体面。

    江宁走上前去,跪坐在薛竞华身边,偷偷端详着萧致和。见其身姿丰雅,容貌明晰,眸色深沉,神情坚毅,虽在病中仍可见其平日保养功夫。今日江宁身着华服头戴玉冠,毕竟不是富贵人家养出来的孩子,身姿气度上面与萧致和有着不小的差距。对于皇室子弟的规矩,江宁也只在书中略有见闻,此时并不知该如何言语,索性如闷葫芦一般跪着。

    “我在战场上受了伤,本意是来此休养,如今看来是好不了了。”萧致和是个说话爽快利落的,他微微坐起身,一双眼深不见底直直看着江宁,“今日叫你来,是为一件事。我想要你代我回青州,将来这侯府爵位都是你的,只有一点,好好照顾我家中孤母幼妹,不要辱没了平阳侯的名声。”

    萧致和与江宁有七八分相像之处,他在病中坚持要见江宁,江宁将他的意愿猜着了一两分,准时觉得十分大胆,便也没做理会。

    此时听萧致和这样坦荡直接的讲起来,江宁胸中犹如旱雷骤响,又像是进了神仙幻境,湘银在一旁若有若无的啜泣声将他拉回了凡间。江宁一时也说不清是个什么感情了,他将头伏在地上,端端正正的向萧致和行礼道:“谢小侯爷青眼有加,草民一介莽夫,恐担当不起小侯爷的重担。”

    “你要是真没有这个本事,唐晓也不会放你过来。”薛竞华心直口快,他和萧致和从小在一处儿长大,萧致和心中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他摆摆手让湘银出去,将江宁扶起,两人相对而坐,叹了一口气又正色道,“致和哥哥八岁那年,随我爷爷来净月城拜佛,在去佛岭的路上,经过江家村。你那时七岁,拿着根木棍在地上默书,我爷爷见你与致和有七八分像,好奇之余下车问了你几本书,你不仅书背的好,解诗也解出了新意。我们回到青州后,致和哥哥来求见我爷爷,说是要为你寻一位极好的先生教你读书习武,没想十二年后的今天真的应了致和哥哥当年的担忧。”

    难怪自己在七岁的时候会突然遇见那位好心的老爷,又是教他兵书又是让府中武师教他骑马射箭的功夫。都说世上没有白捡的便宜,原因竟是这样。江宁怔在原地,不仅是因为原来自己如今拥有的一切都是萧致和给的,更是为萧致和八岁的深谋远虑感到震惊。

    平阳小侯爷的名号,江宁不是没听过。平阳小侯爷侯并非靖祯帝之子,而是靖祯帝大哥之子萧远章的嫡子。萧远章深得靖祯帝疼爱,自幼就与各位皇子公主在皇宫中长大,很是乖顺。谁知道这萧远章长大封侯之后行为越来越放肆,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起初靖祯帝睁一眼闭一眼只当看不见,谁知道萧远章行为越来越放荡不堪,强抢民女,私放利钱,无恶不作。每天要弹劾萧远章的奏折积压在靖祯帝面前,靖祯帝实在看不下去将其拿回宗人府思过。

    如此过去了好几年,萧远章在天徽二十七年染病归天。靖祯帝也已年迈,每每回想起萧远章承欢膝下的情景,心中难免悲痛,念及他在西海战场上的功勋,将萧远章一家从宗人府中放回。

    那时萧致和年仅七岁,平阳太夫人柳氏身怀六甲无法照顾幼童。何皇后知道太子妃的母家薛家有个五岁幼儿,便做主把萧致和送去了薛家。萧致和在宗人府中出生,生于忧患,比旁人多长了一百八十个心眼。

    天徽三十年秋,靖祯帝宾天,萧致和在薛家不便为皇爷爷守丧,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