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武侠游记》第二十六章 意图二

    如果把全真七子在武功上做一个排名,丘处机必然是高居榜首。但若只以修道德,法统道理上而言,丘处机却不及马钰,而谭处端在全真七子中却只在马钰之下。

    是以谭处端也隐隐感觉到杨慕玄的这种状态,知道杨慕玄绝非表面上表现出的无害。便道:“我观杨师侄藏神于内,深谙道家至虚极,静守笃的境地。”

    杨慕玄接道:“至虚极,静守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谭处端不语,马钰也只是捻须而笑。

    他两人说的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篇,说的就是人自得灵性灵机,便能体悟“道”的秉性常则,就有博大宽容的心态,可以包容一切,如此才能做到廓然大公,治理天下,与天合德。从而与“道”符合,终身无虞。通过“致虚”、“守静”到极致的修养功夫,人们达到与万物通体融合、平等观照的大智慧,即与“道”合一的境界,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道德五千言在场中人都不陌生,里面蕴含了大道至理。但是就像千人看佛,佛有千面,千人观道,道有千条。全真七子在至虚极,静守笃这句话中,看到的却不同。

    马钰看到的是道法,谭处端看到的是人生。丘处机则心道:“天人相合吗那可是师父才到达的境界。难道杨师侄的功夫这么高了”他看到的却是武功。

    不能说孰对孰错,也分不出孰高孰低,不过是角度不同,心中执念不同罢了。

    杨慕玄直接道:“劳动诸位真人法驾,弟子诚惶诚恐,弟子今日是为三事而来。”

    丘处机笑道:“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倒是直白。”

    马钰道:“心之所动,即为缘由,师侄不必多礼,但讲无妨。”

    杨慕玄道:“弟子今次是初出江湖,下山之时家师特意手书一封,命弟子前来拜会诸位真人,聆听真人教诲。”

    马钰笑道:“艮良子道兄太客气了,杨师侄你聪慧天成,又何须贫道多言。”

    他又继续说道:“不过贫道痴长几岁,替师侄敲敲边鼓还是可以的。”

    杨慕玄上前拜谢,随即又道:“第二,三件事却是为弟子私心而来。”

    “有公就有私,就如天地有阴阳两仪,正是天道至理,师侄但说无妨。”

    “第二件事,是弟子观衡山派和铁掌帮之间必有一战,衡山派并不想妄动干戈,是以真若有那一天,希望诸位真人能出面主持公道。”

    全真教此时是中原第一大教,武林泰山北斗般的存在,若有江湖纷争找全真教调停自然是应有之意。

    所以马钰道:“这是应行之事,不过贫道知道现任铁掌帮帮主上官剑南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断不会是胡作非为之人啊。”

    上官剑南原是韩世忠部下的将领。秦桧当权后岳飞遭害,韩世忠被削除兵权,落职闲住。他部下的官兵大半也是解甲归田。上官剑南愤恨奸臣当道,领着一批兄弟在荆襄一带落草,后来入了铁掌帮。不久老帮主去世,他接任帮主之位。这铁掌帮本来只是个小小帮会,经他力加整顿,多行侠义之事,两湖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