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天命》第一五八章 旧例

    第一五八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的就是老人吃的盐和走过的路多了,总能迅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可不是什么姿势水平的问题了,而是单纯的人生经验足够丰富。

    只见忠叔在略一沉吟之后,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老仆刚刚想到一个洪熙年的旧事,当年擢升灵璧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不过仍灵璧县之事,此旧例,或许可以拿来一用。

    停顿了一下,忠叔加重了语气:些许火药,不过是小事而已,这仕途畅通,才是真正的大事。

    听了这种旧事,杨尚荆眼睛就是一亮,如果能升官儿的同时兼着黄岩县的县令,那才叫赞呢,所以他不由得问道:这事如何去做?

    也不过‘民意’二字罢了,只消辖下乡民士子去请愿,少爷这边再使些力气,总归是能留下的。忠叔笑了笑,胸有成竹,有了这般功绩,再有民意相邀,上面也定然会顺水推舟。

    杨尚荆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只怕被调入京师,给个清水衙门的闲职挂起来,最后找个由头下到诏狱里面,王振没有这等脑子,这金英可还在内廷呢。

    当时为了出京,他可是一拳砸死了金英的顶级家奴,金英不趁着这个机会整他一下,那都对不起他这个内廷二把手的身份,而一旦进了诏狱,那可真是羊入虎口,谁开口都救不了他,落下一个被自杀的结局应该是最好的。

    少爷无虑也。忠叔笑着摇摇头,内阁诸公又不是泥捏的,又岂能看着少爷入了火坑?况且少爷在外立了这般的功勋,定然是要好好讲究一番的,陛下新开了银矿,想必也要好生缓和一下内廷外朝的矛盾。

    稍稍停顿了一下,忠叔露出了一个成竹在胸的笑容:自老太爷仙逝,如今外朝之中,能打的文官也就剩下兵部尚书王骥一人,偏生他还有站在内廷那边的往事,便是前日里在朝堂上给了内廷一刀,也终究不能完全被外朝诸公所信,而文官领军自洪熙年起,已成惯例,加之前日里福建参议竺渊剿贼不成,死于贼手,这外朝可是很缺领兵的文官的。

    宋以前,其实文臣武将的区别也没那么大,尤其是上层,基本都是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狠角色,毕竟那会儿能做到一州主官的,都不是什么怂货,基本都是大家族的精英,唐末一堆的节度使更是各个行政军事一把抓,所以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就来了个矫枉过正,以至于搞出来一个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被北面的邻居吊起来,打的嗷嗷叫。

    然而吧,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是贵族思维的传统,所以哪怕是到了朱元璋的立国,也没恢复宋以前的风貌,反而进一步分割元朝的行中书省,三司并立不说,朝堂上一通权谋下去,文臣勋贵之间直接擦起了火花,而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想着在斗争中取得上风,将所有权利隐隐地抓在自己的手里。

    洪熙朝以来,三杨内阁一直在推的文臣监军,实际上就是一种很明显的表现。

    杨尚荆听了这话,慢慢地点了点头,思考了一番之后,顺着忠叔的话往下说:加之戬这身份,家中大人又有都指挥使的官衔世袭,由戬这边入手,也不会平白恶了勋贵武将那边,外朝文武通力之下,莫说一个金英,便是陛下也不好力推此事。况且如今徐珵已抵福建,京中投靠内廷之人虽然不少,能看懂局势的却也不多。

    一拳砸在了桌子上,杨尚荆咬着牙说道:也好,戬这便给浙江三司上书,细说这新式练兵之法,备言黄岩县巡检司新招弓手之能力。

    忠叔眼睛一亮,点头说道:却是好事,老仆这几日正是得闲,也好去那乡间转上一转,和乡贤富户好生聊上一聊。

    民意嘛,还是要从乡贤那里找的,否则一帮泥腿子连话都说不利索,递不上去状子,直接往台州府府衙前面一跪,台州府的那位知府还不得被吓傻了?毕竟非法上访这事儿吧,被告的人心惊胆战,受理的人心忙意乱。

    朴素的情感表达很感人,但过犹不及,太朴素的情感表达,伤人——原始人结亲的时候不就是一棒子砸晕了捆回家,然后就啪啪啪啪嘛!

    杨尚荆这边刚刚研好了墨,就看见穿着一身巡检司弓手服色的杨二走了进来,他前日里刚被杨尚荆赐了一个名唤作杨勤,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往上面拔高了一大截,这会儿一头的汗水,顺着鬓角额头往下淌,整个人带着一股子热风:少爷,码头那边来了一条南京过来的船,说是奉了魏国公家公子的命令,来给少爷送东西了。

    杨尚荆眉头一挑,脸上就出现了喜意:这徐尚庸办事,倒也是妥帖,不愧是南京勋贵里面数得上号的人物,走,随少爷我去看看!

    这批货大概有多少?一边儿往外走着,杨尚荆一边问杨勤。

    杨勤也没沉吟,直接回答道:这个倒是问过了,那船家说少了走一次不太够本,这一次运来的就是两千斤上下,另外还有些南京的土特产,说是给少爷尝尝鲜。

    两千斤也不算少了,再多了只怕就要坏事了,好在他也就是在县衙里面发发福利,有个千儿八百斤就足够了,硝石这东西反应并不剧烈,从午时开始用,一个时辰多一点儿的时间也用不了多少,三班六房的图个凉快,他想要在黄岩县这儿留任的打算,也能够更进一步。

    近日里可有家里的消息么?杨尚荆一边儿计算着消耗量,一边儿问道。

    杨勤愣了一下,摇了摇头:这倒是没有,不过家里的人和船,估摸着也就这两天的功夫就到了,南边儿那山上的工地,小的前日里去看过了,前殿还差了很多,倒是这后面的丹房,已经是挖好了的。

    丹房挖好了就好了呗?反正家里来的这几个,就没有一个正经的道士,念经啥的那是一窍不通,所以杨尚荆明面上不以为意,心里却在怒吼着两个字——火药!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