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万里》第245章 大家烧才是真的烧

    诚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阎柔献火攻之计的第三天,风向发生了变化。

    军议散罢,阎柔撩帘出了大帐,还在纠结刘虞不采纳火攻之计的事儿。

    不知不觉便来到辕门处,阎柔抬头看着大纛旗上斗大的“刘”字,连连咂嘴。

    突然,见大纛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

    阎柔惊慌失措了。

    盖因东风改西风,顺风改了逆风,风向一变,那战局就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所以这就意味着公孙瓒若反其道而行之,用火计焚烧刘虞的大营,必胜无疑。

    这跟多少兵马无关,只要火一烧起来,必然是人心慌乱,士气急剧下降。再有公孙瓒白马义从何其精锐?刘虞手下这些养尊处优的郡国兵岂能抵挡?

    想到此处阎柔心惊胆战,本来乌桓人就不臣服,刘虞若再被杀败,这些乌桓人还不趁火打劫先占领了辽东

    更别说让公孙瓒占据各个咽喉要道,倒时候就算韩炜来援恐怕也要费尽周折,再次大动干戈攻城略地。

    放下这些都不说,不管谁胜谁负,幽州落入谁的手中,遭罪的还是幽州百姓。

    阎柔自幼被囚在番邦受苦,他明白百姓太不容易了。

    思量间,阎柔便起身往刘虞军中大帐而去,他要劝说刘虞早做打算。

    帐中刘虞斜着身子靠在帅案旁烤火,见阎柔又回来了,便问道:“公和,怎地又返回啦莫不是有事相告?”

    阎柔郑重其事的将风向改变的厉害关系又如此这般的讲了一通。

    刘虞不傻,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即刻擂鼓聚将,重新升帐军议。

    不多时,文武鱼贯而入,齐聚一堂。

    刘虞不多赘言,径直说道:“各营多备水源,谨防公孙贼子火计袭营,都速速准备去罢。”

    阎柔见状,心中安稳不少,见诸将纷纷退去,便又对刘虞说道:“主公,倘若此战败了,当退往居庸城据守,那公孙瓒麾下皆为马步军,攻城之器匮乏;居庸城之西关,亘古之险,山峰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可为天险矣。加之东连卢龙,退可守要塞;西属太行山、常山,进也可跨山击敌。可谓兵家必争之地,主公切记!”

    刘虞频频点头,牢记之后,言道:“有公和在此,吾心甚安呐。”

    “那在下先行告退,也回营安置了。”阎柔告退了。

    阎柔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公孙瓒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纵然是各营齐备水源,但恐怕不堪大用。所谓:逢战者,不虑胜,先虑败。阎柔作为军师,还是相当负责任的,连刘虞战败的退路都想的周全了。

    虽然有阎柔殚精竭虑,但各营的将校却私下讨论起来,以鲜于辅的胞弟鲜于银兄弟为首,不服气阎柔。

    鲜于银率先开口:“哥哥,那阎公和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河离的甚远,让儿郎们一桶桶的挑,要挑到何时许他一句话不当紧,可把我等折腾够呛。”

    又有悍将齐周随声附和:“二将军说的是,那阎柔不过是一个蛮夷的俘虏,竟然独受主公青睐,整日里趾高气扬,发号施令。这军师一职为何是他末将看魏攸魏长史就比这外族奴子强上许多!”

    尾敦、孙瑾、张逸、张赞等将领也都纷纷抱不平。

    鲜于辅眉头紧锁,拍案而起,呵斥众将:“尔等要作甚犯上作乱吗对军师如此出言不逊,传到主公耳中,焉能有好下场先管好你们自己吧,这取水放火之事是主公下达的将令,尔等要违抗不成”

    众将见鲜于辅发怒,纷纷低头不语。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