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万里》第3朔21章 朔水坞大营

    过完年,上班了,恢复更新!

    ………………………………………………

    张绣率军拔营,退至朔水坞堡,等待韩炜援军到来。刘封负伤,坐镇大营,关平率军继续挑战。张绣固守不出,免战高悬。关平也无可奈何。

    朔水是上郡最大的河流,河流稀少、短小,支流众多。然则,上郡丘陵众多,且多有风沙。行军打仗之时,水源便至关重要。

    当年,匈奴放牧于朔水,这最清澈的流域,正被张绣占领。张绣屯兵上郡,驱逐去卑所部匈奴,建立起朔水坞,掌握了上郡最重要的水源。

    朔水坞内水草丰沛,树木茂盛,又依红石谷之地貌而建,可谓据险而守,乃为上郡一处扼要。

    经过张绣数年经营,此地也成为了军事要塞。

    刘备入并州之后,直逼上郡,徐庶深明韬略,智计卓绝;关、张二将万夫莫敌,又有去卑归附,上郡诸多匈奴守将纷纷不战而降,故而使刘备稳固了根基。

    看刘备来势汹汹,张绣不得已将本阵大营迁移到了朔水坞,此处兵卒们渔猎为生,自然也是不愁粮草。只等韩炜驰援到来,以成合围刘备之势。

    朔水大营内,张绣跟徐荣看着地形图,磋商军议,议罢二人闲谈起来。

    徐荣,也是韩炜看重的名将。虽然武力不足,但统兵有方,堪称良将。董卓麾下吕布、华雄、李傕、郭汜四大将领,名震天下。接下来便是徐荣了,可谓董卓军士气之所在。

    只是他当年拥兵自重,屡次攻打京畿要地,让刘协提心吊胆,故而被记恨,欲除之而后快。

    那时的韩炜并没有实力提拔徐荣,只好一直被羁押在大理昭狱中。直到韩炜掌权,才再次启用徐荣,并让他辅助张绣以治上郡。

    徐荣颇为感慨道:“唉,若不是伯锦当年为愚兄说情,恐怕我这下半辈子就要孤独老死在狱中了。”

    张绣连连摆手,笑道:“兄长莫要谢我!兄,统兵之才当世罕有,承蒙武成公器重,是他让我先去狱中探望,与兄诉说情理,为的就是要启用兄长。不是武成公看轻兄长,兄长当知,当年兄之罪状乃依附董卓,天子拿住不放,一直想要问死罪与兄,还是武成公里外斡旋,才保下了兄长。”

    徐荣恍然大悟,细细思之董卓的党羽,跟朝廷或者说韩炜正面对抗的,除了吕布以外,几乎尽数被夷了三族,唯有他硕果仅存。

    若说怨恨韩炜,那倒也不至于。

    牢狱之灾吗徐荣回忆了一番,根本没有。他本以为大理昭狱伙食好,有酒有肉的,原来这都是韩炜一手安排的,这让徐荣万分感念。最实际的还是韩炜救了他徐荣的命。

    徐荣心中悸动,五味杂陈,叹道:“哎呀!若非贤弟点醒,我还执迷不悟,怨恨武成公。唉,今番武成公若来朔水坞,理应当面请罪。”

    张绣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放下朔水坞内二将忆苦思甜不说,单说二将军关羽关云长。

    关羽奉军师徐庶之命,跨山击之。入白于山,过清涧,而后突袭朔水坞。

    前部五百匈奴兵探路,关羽自领一千校刀手紧随其后。又有主薄王甫,军司马赵累左右两厢拱卫。

    一千人马轻装上阵,在山地间行进,昼夜兼程,披星戴月,不敢半点耽搁。

    赵累看了看气喘吁吁的将士们,来在关羽切近,言道:“将军,且歇一程吧!儿郎们受不住了。”

    王甫一介儒生,早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脸色苍白,也是进言道:“将军,在下……实在是……”

    不等王甫说完,关羽气定神闲,丝毫没有疲乏之意,一抚美髯,定睛观瞧四下环境,冷静说道:“传令,就地歇息。半个时辰之后,继续行军。”

    休整过后,继续行军。少时,一队斥候返回,径直面见关羽。

    这斥候屯将单膝跪地,禀报道:“将军,朔水坞大营之内,戒备森严,敌主将张绣坐镇中军。”

    关羽丹凤眼眯缝着,抚须问道:“徐荣可曾出营?”

    “回将军,徐荣亦在营中。”

    “嗯?可曾看的真切?”关羽一皱眉,问道。

    “末将亲眼所见,那张绣与徐荣操练士气,绝不会错。”斥候屯将肯定道。

    关羽一挥手,说道:“再探再报!”

    那斥候屯将插手应命,带着斥候队消失在山间。

    此时,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