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万里》第479章 东郡太守辛毗

    建武殿上,韩炜决议要主动出击了,这一战韩炜依旧要亲自随军,留赵云、沮授守住邺城,他自领诸将开往济南。

    出发前,沮授又建议道:“殿下,东郡虽被曹操迁了百姓,但百姓留恋故土,致使流民依然众多,需尽快任命太守一职,安置民生,此举也可保住人心所向。”

    韩炜点点头,接着说的:“德祖,你去安置吧!除了军粮之外,再多准备些粮食,以安东郡民心。”

    杨修插手应命道:“喏。”

    韩炜接着说道:“至于东郡太守一职嘛……”说着,韩炜环视群臣,把目光落在了辛毗身上。

    遂开口道:“佐治,你可愿往东郡毕竟是进军青州、兖州的扼要,若不派重臣前往,孤心难安。”

    辛毗出班拱手施礼:“臣愿为殿下分忧。”

    也不是辛毗发自内心愿意去东郡,毕竟东郡太守跟冀州从事差的太多了,按现在话说这是从省里去市里,再加上东郡残破不堪,着实没什么意义。

    打动他的是韩炜所言“重臣”二字,有意无意的能听到韩炜嘴里说出来,这就够了。只要将东郡治理好,日后辛毗的仕途可是一片光明。

    现在谁都知道,新任丞相贾诩正在肃清扶汉派在朝中的势力,一旦结束的话,那各州的大员都会被提拔进入朝廷。

    试问文官武将谁不想去长安做个天子近臣呢更何况很有可能扶保新君,成为开国功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何况为官者士农工商,当官之人更是首当其冲,因为奔波起来收益最大。

    这个节骨眼儿,韩炜点名辛毗出任东郡太守,更是要全力以赴。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韩炜再次起兵出发,他写了手书给辛毗,让他带给马超、韩凉,辛毗接令之后直奔东郡。

    几日后,辛毗抵达东郡,见过韩凉等人,带来了韩炜的命令,还有特别给马超的锦盒。

    辛毗恭敬的朝韩凉施礼,而后对韩凉言道:“大公子,此乃殿下手书,请过目!”

    韩凉阅览文字的速度自然很快,一目十行看过之后,又交给诸葛亮,说道:“辛使君不辞辛劳带来粮食,可是解了燃眉之急。凉待东郡百姓,谢过使君啦!”

    辛毗急忙扶住韩凉,连连说道:“大公子请起,请起。这都是毗分内之事,何谈辛劳呢”

    韩凉又将治理东郡的案牍移交给辛毗,也做了详细的解说。

    辛毗仔细端详韩凉的一举一动,心中暗暗赞叹:像,像极了。

    辛毗这里说的“像”是一语双关,一来说相貌像韩炜,二来说韩凉优雅的言行举止像荀彧。

    初次见面,辛毗就对韩凉充满了好印象,他觉得世子之位非韩凉莫属了。

    首先,韩凉为嫡长子,不是韩治一半贵霜血统可比的,从正统性来讲,韩治可不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其次,韩凉治政的本事可谓尽得荀彧真传,身边还有诸葛亮辅助,这也是韩治不能比的。

    交接手续完毕,韩凉才说道:“父王有令,让豫州部许定大都督进军兖州配合我军,务必牵制兖州兵力,让其不能驰援青州曹操所部。孔明,你有何见解”

    诸葛亮将书信收好,笑道:“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便好。曹操新任曹仁为兖州牧,曹仁倨傲,向来小觑我等,所以暂时不需要任何筹谋。就是寻常的用兵,如此拖下去,曹仁必定心中急躁,我等静观其变,在做他图。”

    辛毗点点头,这“拖”字决,与自己不谋而合,不由得对诸葛亮刮目相看,言道:“人言卧龙神机妙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使君谬赞了!神机妙算,亮不敢当。”诸葛亮频频摇头道。

    此时马超已经看过了锦盒中的韩炜给自己的密信,他看了看太史慈,示意借一步说话。

    太史慈心领神会跟马超而走。

    来到无人之处,马超才对他说说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