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秦王》第二十四章 大兴殿上的博弈

    “圣上,臣夏伯颜有话要说。开皇十九年,崔氏毒害秦王俊一事,先帝早有定论。那崔氏怀恶毒之心,德行有亏。杨浩乃崔氏所出,不可不防。”

    “那杨浩于去年,也就是开皇二十年,入国子寺读书,半年后重病不起,退学直至现在。前几日才复回国子寺受教,然臣观其所作答卷,粗陋不堪,几无堂正之言。不修学,何以立身;不修学,更何以立德。才学不显,德行不彰。恐非宜封爵之举!望陛下三思。臣顿首以拜!”

    这番话说完,一旁的国子寺祭酒曾文忠听得眼皮微跳,瞥了下属一眼。

    他有些讶异,自己手下的博士学官会站出来说话。在他的印象中,夏伯颜应当属于那种内敛、不爱交际的苦研学问的人啊,更何况是在面圣的时候,如此分明的表达立场。

    “这背后不会有什么人吧……”曾文忠心中立刻机警起来。

    果然,皇帝杨广面无表情听完夏伯颜的话,转头对着他问道:“曾卿,国子寺是你负责的,夏博士所言,你有什么想法”

    曾文忠轻咳一声,脑中迅速思索着,表面却缓缓说道:“咳咳,圣上明鉴,杨浩自去年入学,可圈可点。如今久病之身,怕是不能完全恢复精力,有些疏漏在所难免。臣认为,不可操之过急。”

    杨广点头不语,看不出这位帝王的真实想法。

    夏伯颜似了听了先前虞世基的话,心里充满了底气,当即接道:“曾祭酒言之有理!但是据臣所知,杨浩这几日在国子寺,颇有精神,似乎正是跟封舍人的公子有过冲突,将人推下水去。”

    杨广笑了笑,看了下首的封德彝,问道:“哦封伦,果有此事”

    封德彝恭敬回话:“回圣上,臣亦不知详细情形。想必是犬子顽劣好动,臣定当严加管教!不过倒是听说,前些时日杨浩与许国公、楚国公的子侄们,小有争执,却不知为何。”

    杨广闻言哦了一声,装作惊讶的样子,看向杨素和宇文述:“竟有此等事,可查明原委”

    宇文述重重咳了几声:“此事误会,老陈孙女如意顽劣而已,并不曾冲突——”

    杨素也跟着说:“圣上,许国公所言确凿,此皆是孩童玩闹引起,杨浩并无过错。哈哈,说起来,正是因为虞侍郎家里的一株葡萄,圣上可求问虞侍郎。”

    虞侍郎见杨素提到他,只好站出来说明了一下当时的情况。

    杨广听得哈哈大笑:“有趣有趣,原来是这样!如意这丫头,皇后也很喜欢。许国公,你让她多来宫里玩,莫要再去摘虞卿家里的葡萄啦,皇宫里有的是,哈哈哈——”

    宇文述拱手谢恩。

    倒是虞世基稍有些尴尬,唯唯以对。

    这时,下首武将中一人站起,朗声道:“圣上,臣觉得秦王嫡子杨浩自身并无罪责,已快成年,却没有封爵,这不符合常理法度,理应授爵。”

    杨广擦了擦笑出的眼泪,望向说话之人,原来是右武卫将军刘升。

    “此事吾已有计较,再看看杨浩表现吧!”杨广最后说道,算是给这个话题做了结尾。

    众大臣称喏,各自退下。

    杨广看着大臣们退下,在内官的引导下,来到大兴殿侧殿。

    侧殿中一个魁梧的中年将军,翻身倒地:“圣上万岁,臣崔弘度复旨。”

    杨广上前一步,拉起崔弘度:“崔卿免礼,北地突厥情势如何”

    崔弘度说:“圣上放心,启民部众自归顺以来,安分守己,对我朝甚是恭敬,已无大碍。”

    杨广笑着说:“崔卿功劳,吾记在心里。方才殿上众臣之语,崔卿可曾听到”

    崔弘度说:“有听到一些。”

    “崔卿意下如何”

    “臣不敢妄言,听从圣上旨意!”

    杨广笑说:“再过些时日,朕想将杨浩派去洛口,崔卿觉得合适吗”

    崔弘度突然听到皇帝如此询问,来不及思索,当下拱手道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