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何而来》四十二、温柔殖民(完)

    公元前一千年至公元元年。

    这一千年间,“王者之星”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比起前一个一千年多出岂止百倍,这似乎预示着虫子的文明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时期。

    铜与铁的普及大大增强了虫子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仍因此呈指数级提高,以前只有极少数地区的文明掌握的铜铁冶炼技术,如今已成为大多平民百姓的家庭工具。

    与铜铁一起普及起来的还有轮子。这种被立方体誉为虫子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的东西,堪称虫子文明的推进器。它的用途是两两配以轴承,安装在载具之下,使载具能随着轮子的滚动而移动。轮子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极少,因而能降低与地面的摩擦,使载具更容易加速。

    凭借着新交通技术的普及,虫子们的脚步开始覆盖越来越多的地方,新的环境产生新的人群,新的人群孕育出新的文化,继而新的冲突,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尤如百花齐放般涌现在“王者之星”的陆地上。

    铜铁器与轮子的关系就像母子般密切。缺乏锋利的铜铁工具加工,轮子恐怕只存在于概念之中。

    轮子因钢铁器而生,同样地,轮子也催生了另一事物——道路。

    坑坑洼洼,草木丛生的地表不利于轮子的滚动,因此虫子们开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填凹铲凸,广泛地在城镇之间修建道路。轮子在泥路上走多了,就会辗出深深的辙痕,后来虫子们发现,只要按着前人留下的车辙行驶,就能放心地提升车速而不用害怕翻车,因而虫子们开始规范车轴的长度以适应辙痕的宽度,并逐步将车交给速度更快的马来负责提供动力。

    立方体最喜欢那些散发着机械调和之美的事物,它认为那是智慧的最高体现,尤其是那些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经过智慧的雕琢后,竟衍生出一种自然的和谐对称美感,仿佛它们天生就该这样。

    轮子、道路、车轴和车辙之间的关系,就是立方体所说的那种机械调和之美——尽管这种美还处于十分原始的阶段。

    四棱台的碳基生命基因库在这一千年间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据圆柱体统计,在这期间它们一共采集了一亿个个体的基因,但其中虫子的占比只有百分之一。然而,虽然虫子只占了区区百分之一,但他们却主宰了“王者之星”这一千年间的历史走向。

    在东半球上,它们采集了姬昌、姬发、姜子牙、褒姒、管仲、乐毅、范蠡、西施、伍子胥、孔丘、孟轲、李耳、庄周、墨翟、孙膑、嬴政、白起、刘邦、项羽、韩信、张良、萧何、王昭君、霍去病等……

    在西半球上,它们采集了荷马、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梭伦、阿那克萨戈拉、庇塔库斯、亚历山大、恺撒、查士丁尼、斯巴达克斯、克拉苏、冈比西斯、大流士、薛西斯、克里奥佩特拉等……

    由少数人驱动多数人,是虫子文明发展的一大特征。四棱台亦由此明白到,只需要控制了虫子中的精英,即可控制整个虫子文明。

    金属生命体日以继夜地分析着源源不断采集回来的基因,并复制出它们认为导致某个虫子异常聪明或异常强大的片段,植入到起源之地的虫子实验体中,看他们是否会因此获得相同的特质。

    为了满足庞大的实验量,起源之地在这一千年间经历了多次扩建,直到公元前一〇〇年,“起源五”亦已投入使用。起源之地从最初模拟热带和温带的生态环境,到如今寒带、丛林、沙漠、高原,生态可谓越来越丰富。

    大多数实验体在起源之地中都发展得不错,数量从最初的不足十万到现在已突破千万大关,但“起源三”却是个例外。“起源三”于公元前五〇〇年投入使用,属于寒带生态系统,实验面积为“起源二”的两倍,即40000平方千米,主要用于金属生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