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第四百三十二章:胡将走末路

    形势的发展果如秦晋所料,晋州、泌州、汾州三地太守纷纷易帜归唐,请罪的表文很快也送到了秦晋那里,请他转呈天子。秦晋看着这三分表文,写的自然是花团锦簇,但在他看来,根本就不是给天子看的,而是给自己看的,所为就是保住太守的官位,不被诛联而已。

    此战裴敬于曲山口大败蔡希德,一竟反守反击之全功,,秦晋对他此次的表现十分满意。神武军自此以后再没有任可以轻视,这是他们来到河东道以后打的第一场全面胜仗。

    “使君,晋泌汾三地太守归唐,神武军可辖河东六郡,咱们从长安离开之时,又何曾想过有今日……”

    裴敬经过了初时的兴奋之后反而发起了感慨,他当真未想过,被权臣排挤出京师,灰溜溜的到地方上居然也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看着满脸感慨的裴敬,秦晋笑吟吟不语,裴敬有自顾自道:

    “安贼造反之日开始,满朝上下连高相公都算在内,有哪个曾一口气收复了河东六郡”

    感慨之后,继之以膨胀的信心。

    “仅仅六郡就满足了”

    面对信心膨胀的裴敬,秦晋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

    “嗯,六郡自然不够,使君早晚要光复河东道十八郡!”

    不过他看到秦晋的表情似乎不以为然便楞了一下,继而又失声道:“难道,难道使君的目标是范阳”

    裴敬的心思很敏捷,一下子就猜到了秦晋的终极目标。

    厅中的空气在瞬间好像凝固了一般,裴敬只觉得口舌发干,胸口好像有一团火在不断的腾起。秦晋点了点头,对裴敬的揣测表示同意,然后又紧走了几步来到巨大的地图前,指着幽州方向的位置。

    “范阳乃安贼老巢,虽然已经在洛阳建国称帝,但他麾下精锐皆来自幽州,只要咱们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范阳,安贼军心必然大乱,届时就是一举荡平叛乱的大好时机。”

    秦晋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把裴敬听的热血沸腾,如果大功告成,他们这些人于唐朝而言,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再造之功。

    不过,在裴敬激动不已之时,秦晋又适时的泼了一盆冷水。

    “克服范阳并非难事,神武军真正的阻力不在外而在内!”

    这句话说的有点模棱两可,但意思却再明显不过,裴敬自然熟悉唐朝内部的情况,权臣们包括天子在内,怎么可能让神武军独得再造之功呢

    有些话不必明言,点到即可,裴敬哪能甘心背后有人掣肘,但又无可奈何。

    “放眼满朝上下,还能有安贼一战的人吗”

    秦晋轻声道:

    “如何没有”

    反问的同时,他的手指向了南方,那自然是潼关的方向。

    裴敬愣住了,他明白,秦晋所指的南方不正是高相公吗!

    的确,高相公无论在资历或是能力都是朝中公认首屈一指的人物。想通了其中的关节,胸中的兴奋之火,竟在瞬间熄灭了。

    而且他马上又想到了更严重的问题,“狡兔死,走狗烹!”一旦安贼彻底覆灭,当今天子一定不会忘了当初的兵变之祸,到那时就该秋后算账了。

    裴敬越想越觉得脑后嗖嗖直冒凉风,明明打了胜仗是一件应该高兴的事,可是与秦晋几句对话之后,竟惊觉叛贼肃清之日,很有可能就是他们倒霉之时。

    一阵气苦之后,裴敬颓然的跌坐在座榻之上,不知该说什么好。

    见裴敬情绪大起大落,热情似乎受到了重挫,秦晋这才返回身来,笑着说道:

    “无远虑,必有近忧。预判了结局,未必是坏事!”

    “不是坏事,难道还是好事”

    面对裴敬的沮丧,秦晋肃容而立。

    “定乱功臣,哪个敢随意诛杀”

    裴敬更加郁闷,他才不相信定乱功臣会成为大臣的护身符,恰恰相反,它只会成为一道催命符。

    然而,直觉告诉裴敬,秦使君似乎在眼下并无计较此事的心思,可既然如此又何来远虑近忧之说呢

    正在裴敬暗自揣测间,亲随来报:

    “使君,襄陵县令薛成己求见!”

    秦晋等这个人已经很久了,于是一挥袍袖,让裴敬稍安勿躁。

    “速请入见!”

    片刻功夫,一个大约三十岁上下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在定睛看清楚秦晋的样貌后不禁有些吃惊,然后赶紧下拜。

    “有罪之人薛成己拜见使君!”

    秦晋见状,赶忙离席上前将薛成己搀扶了起来,又将他让到左手边的座榻之上,与此同时已有仆人端来了刚刚煮好的茶汤。

    “薛兄忍辱负重,保全一县父老,何罪之有啊”

    这番话里的开脱之意很是明显,薛成己面色微红,虽不推辞却连声道:“不敢,不敢……惭愧,惭愧……”

    看着诚惶诚恐又斯文有礼的薛成己,裴敬忽然有些明白了秦晋的意图……

    ……

    晋城,蔡希德于九死一生中逃了回来,嫡系部众在曲山口一战中十损七八,在惊吓与愤怒中,他胸口的患处急剧加重,整个人都已经卧床不起。

    但即便如此,他仍旧没有放弃反击的念头,秦晋那竖子的神武军之所以能把他打败,凭借的不是堂堂正正的实力,而是阴谋诡计,如果他一早就不计代价以填命战术将绛县城一举拿下,又岂会又今日之惨败呢说到底还是低估了神武军,轻视了秦晋其人。

    轻敌而败仗,是蔡希德痛定思痛总结的根本原因,虽然后悔却是木已成舟,难以挽回,现在只能据现有实力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