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轻海线越不过的冬》第85章 深海里的秘密

    论文里只提了一些它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物前景,但在当时并没有在任何一出大洋里发现它的足迹。

    尽管如此,在当时的学术界依旧引起了轩然大波,专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有人说既然在各大洋里都没发现它的足迹,或许可以往无人之境探一探。

    当然这只是当时的一种说法。

    陈潇也留意到了这一点,她回想了一下,滨海的海岸原是没有这么长。

    既然这批生物丢失,而现在的医药市场还是国内外的海洋学都停滞不少,那么说明兰曼还没有被发现。

    照着这个思路,如果它们喜欢生活在深海又是在滨海不见的,那很有可能还在这。既然发现的地方不再,会不会去到了一出两处环境差不多的地方。

    它们只在晚上的特定时间出现在浅滩,其余时间都在海底一千米外的地方活动。

    1000米,人类的极限是113米!

    受过专业训练的潜水员可以轻松下到海下40米,水压有39个大气压,相当于趟在地上,身上压了4286个成年男人。

    水下100米,带鱼最喜欢徘徊的水域。

    113米,2006年一个法国人创造的徒手潜水记录。

    到了海下200米后离开了光合作用带。

    厚度到1000米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将会急剧变化。1000米外,进入深海层,看不到任何阳光,海底成幽兰的墨色。

    兰曼生活在这里,终年不见光,如果有一天,人类有幸到1000米的深海,将会看到一团一团带着蓝光的生物,它们就是天然的照明设备。

    她记得当时国内率先传出发现兰曼的踪迹,一时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全国关注,央视的报道也一再提过这一重大发展。

    经过两年的观察和跟踪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为了攻克深海的阻力想了很多办法,一共耗费了六七年的时间找到一小部分。

    她记得那时候爸爸一两年才能回来一次,没多待又回了这。

    后来她长到四岁多的时候和妈妈来过这一趟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