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

    ps:感谢书友“王艺”、“智者无为”、“刁先生”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可摄政就不一样了,李沐本身已是亲王,如果摄政,那就是名至实归的摄政王。

    无论军、政,那就是一把抓。

    做为皇帝,等于成了一个傀儡。

    皇权旁落,受制于人。

    做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如何能忍受这样的屈辱

    可房玄龄带来李沐的话,苏定方八万大军已至潼关。

    这表示东西两路,三十万人形成了对长安的夹击。

    这与胡族南侵不同,李沐身为皇族,是前太子承嗣。

    李世民得位不正,事情虽然过去十六年,可一代人的影响却没有消失。

    也就是说,李沐就算被李世民定为叛逆,在民间,甚至在朝堂之上,许多人还是同情或者拥戴他的,因为李沐有着大义。

    而这大义,恰恰是李世民欠缺的——太上皇遗诏。

    如果李世民不承认太上皇遗诏,那就是背父逆子。

    这个时代以孝行天下,天子一旦背上这恶名,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轻则下罪己诏,重则可能帝位换人。

    可如果承认太上皇遗诏,那么等于将帝位拱手让人。

    这更是李世民不能接受的。

    当然,李世民可以两条都不选,走出第三条路——靠手中的实力说话。

    “两位爱卿是希望朕答应李沐的要求吗”李世民眼神阴狠地看着面前的房玄龄、李道宗。

    房玄龄抬起头肃容道:“启奏陛下,若依了李沐的条件,等于助长了李沐的气焰和势力,如此一来,君不君,臣不臣,国将不国。故臣恳请陛下,断然拒绝李沐的要求。只是鉴于现状,臣以为真暴发战争,确实与我不利,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转过头去,看着李道宗道:“江夏郡王又以为如何”

    李道宗看着李世民狰狞的脸色,心中暗叹,这种情况下,若赞同和谈,就等于作死了。

    “臣以为司徒所言有理,臣附议。”

    李世民听了,微微点头,然后击案道,“朕决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城外叛军誓死一战。令鄂国公、突国公统领南衙禁军,布防东、西城门。再令扬州张士贵、李袭誉、常何三部人马,立即南攻苏州,行围魏救赵之计,迫使苏定方大军南返救援苏州。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李道宗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一齐拜伏在地,称颂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稍作犹豫,继续道:“如今国事繁重,需要郡策郡力,共克时坚。朕以为仅靠太尉一人,恐怕难免会顾此失彼。故将兵部诸般事务托于司徒,玄龄可愿意于朕分忧”

    房玄龄哽咽道:“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兵部,自唐始,其实已经不是真正谋划战事的部门。

    它的主要职能,还是对中下级军官的任免,和对粮草、军器、兵饷的调度、发放和赏赐。

    大致上说,基本就是大唐所有军队的行政、后勤总部。

    李世民将兵部托付给房玄龄,用意无非有二,一是遏制长孙无忌独揽大权,二是分担长孙无忌的工作强度。

    毕竟,将所有事都集中到长孙无忌身上,就算是神仙,也没有那么多精力。

    李世民转向李道宗,“承范,你我虽是君臣,也是兄弟,朕想由你权知北衙禁军提督事,暂领卫戍宫禁之职,你可愿意”

    内忧外患之际,让宗室中人领禁苑防务,此乃题中之意。

    “臣遵旨。”

    做完这些决定,李世民轻吁一口气。

    正如长孙无忌所说,城内可战之兵高达六十万,守住长安应该不难。

    只要等各州勤王之师到达长安。

    李沐就只能退回江南。

    到时,朕养精蓄锐,再与你决一生死。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