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镖师》第五十六章 回家成亲(56)

    亲人之间,虽远隔千里万里,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灵感应,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亲情,感召着上苍。

    左二把辞别师傅师兄后,马不停蹄,日夜赶路。他多么想神马驭风,两肋生翅,四蹄生风,心上生云,一下子扑回家乡,回到亲人身边。

    那颗归家的心啊,是多么热切,他的一双眼睛,每时每刻都在遥望着故乡,思念着亲人,真正叫望眼欲穿!

    两天后,他站在七盘关上,远眺四望。马上就要出四川了。他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一边看一边走,山上一片苍黛,随着绵延山势驰向远方;山下河水解冻,唱着活活的歌儿奔向远方。浓浓的春意已在松山巉岩下暗暗涌动,柳树杨树已透显鹅黄,一轮太阳展开明媚的笑脸看着这个多灾多难而又充满温暖与希望的人间。

    不管苍生如何艰难,世道如何诡秘,四季依然轮回如故,人们还是要活下去,人们还是要创造生活,创造美好的一切,你不看,又一个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已经款款向人们走来。

    左二把依照师傅所嘱,取道阳平关,过秦岭,赴宝鸡。一天没吃东西的他,身上又累又乏。

    到宝鸡后,他要了羊肉泡馍,狼吞虎咽,两碗下肚,身上才舒服了些。

    稍作歇息,便骑马上路。

    日当正午时,他过咸阳,至临潼,到了风陵渡。

    站在黄河边上,面对滔滔河水,家乡的气息近在咫尺,亲人的呼吸似乎就在眼前,清晰可辨。

    如果沿着黄河东岸,他可就近回乡,可师傅非要他绕道赴京,一定是别有用意。

    那就遵从师命吧。

    左二把扯起缰绳,沿着黄河东岸狂奔。耳边是风声、马蹄声,水涛声,满眼洪荒,不远处,有扶风而起的炊烟,有炊烟就有人家,就有人间烟火。

    哦,看见了,勤劳的人们已经在耕耘劳作,他们扶犁撒种,播种下一年的希望,也是难得的好景致!

    三五日已过,再走二三十里路,就到京城了。

    故人踏故地。

    记忆一下溢满心间。

    别有一番滚味在心头。

    当年的楚兆坤等义气兄弟们哪里去了他们那一番热血春秋变了没有老父亲是不是还在老铺里等他回来,他苍老了多少京城那一溏浑水是否依然如故

    盘算来盘算去,左二把决定先休息休息,拾掇一下自己,然后再进京城。毕竟,他对京城满怀感慨,满怀惆怅,满怀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热望情感,不得不表现出深深的敬畏感与仪式感。

    这样想着,左二把策马来到一个叫康庄的小镇。适逢赶集,人们川流不息,叫卖声不断,所有的叫卖声都梳理在人烟辐辏里。

    他无心转悠,徘徊煎熬到黄昏来临。

    乘夜色掩映,他钻进一家山西面食馆。

    “客官,要吃饭”

    “对,伙计,来一大碗手擀面,浇足卤汁!”

    “好嘞,您稍候。”

    左二把美美地饱吃了一大碗手擀面。“这是母亲做的手擀面吗小时候,吃一碗母亲亲手做的手擀面,出出溜溜,连汤带面,吃下肚,那是多大一份幸福哪!此次回到家,是不是第一件事就要来一碗母亲的手擀面”

    “对。一定是。”

    左二把自问自答。

    “二把,出去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添衣加裳,娘就不说了。关键是要吃好,喝好。一般,原汤化原食,吃一碗面后,你记住,要喝他一碗汤。”

    离家越近,左二把就越想母亲,越想她教导叮嘱过他的点点滴滴。

    “伙计,来一碗面汤。”

    想起母亲的话,左二把吃完面,就还要了一碗面汤。

    “客官,一看你就是个会活的人,就是个注重养生的人。”

    小伙计端来面汤,满面笑容对左二把说。

    “面汤也是格外香甜。”

    左二把不好意思说出母亲说过的话,原汤化原食,他只是赞不绝口面汤香。

    “不妨收拾收拾一下自己的身首。不论如何,总有给自己,给人,一种新气象,新感觉,让人家对自己有个好印象。”

    吃饱喝足出来,左二把折足到一家剃头铺,将身首拾掇了一番。

    看着铜镜中的自己,精神焕发,比当年的左二把长高了,长壮了,成熟了,老练了,俨然一幅处事老练、沉稳大方的男子汉气派,如果没有熟人辨认,如果不仔细看,还真一下子认不出他就是当年练功天桥,路遇不平,拔刀相助,惹祸京城,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左二把呢。

    长大,总叫人感动!

    成熟,总叫人兴奋!

    “天哪,这是我吗这真的是我左二把吗我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了。我的眼睛是看着我的心吗我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