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第七十章 蜡染(3)

    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

    每一个几何图案都是有不同的寓意,比如圆圈代表粮仓,小点点代表天上的星星等等。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蜡染制作比较复杂。先把白色底布铺平在木板上,再将黄蜡放入金属容器里用小火溶化,用蜡刀蘸上蜡汁在底布上绘制图案。

    蜡染使用的蜡刀很特别,其结构有点像一支蘸水钢笔。其笔杆用竹棍做成,称为“刀把”,笔尖是三片犁铧形的铜片,称为“刀片”。

    铜片之间留有缝隙,用以储藏蜡汁。持握蜡刀的方法与平常我们握笔写字大相径庭。我们握笔写字时总是笔杆几乎垂直,笔头稍稍后倾,笔尖向下;而握蜡刀则是刀把大幅度前倾直至超过45度角,刀片后倾几乎置于腕下。

    作画时,对于那些长的直线,蜡刀只能随着手腕作纵向运动,而横向和其他运动则仅能用来点缀一些小短横和绘制圆形。若横向直线较长,就得将手臂直至整个身体调转方向,或者将底布调转方向。

    在整个绘制过程中,蜡汁必须保持合适的温度。温度过低蜡汁就会凝固,温度过高则蜡汁容易变黑甚至起火。

    苗族蜡染的图案一般是规则的几何图形,如直线、方形、棱形、丁字形、之字形、圆形等,也有少数花鸟日月山水人物等图案的作品问世。

    绘好图案后,将布放入染缸浸泡数小时,再捞出放到清水中涮洗以除去多余的染料,然后放入水锅里将蜡煮化,再放到清水里漂洗。这样,绘画时着蜡的地方因染料无法附着而成为白色,原先空白的地方则被染浸上了颜色。

    染料一般为黑色或蓝色,因此染出的成品就是黑白相间的图案。有的又在白底上再缀上红黄等色,使其图案更加精美。

    苗族传统的蜡染布主要用来缝制妇女们天天穿用的百褶裙,偶尔也有用来做上衣和挎包的。出现的花鸟日月山水人物等写意作品主要作为艺术品赠送亲友或出售,很受人们的欢迎。

    湖南地区的苗族和土家族,擅长蜡染的制作与应用。他们主要居住在湘西十家族自治州各县市,以及晃县和麻阳县。

    湘西方言苗族的蜡染历史久远,文字记载中的蜡染虽然很少,但历史总是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它的痕迹。

    如龙山县的“靛坊”这一地名,说明在历史上这里盛产蜡染所需的重要原料——蓝靛,并且还汇集了众多的染布坊,形成了一个大的产业。

    20世纪50-70年代,湘西各地有几百家染坊。在历史上,除了龙山县的“靛坊”大量种植蓝靛外,湘西的各乡苗寨栽种蓝萆都十分普遍,其产量也很可观。

    每年3月,与种甘蔗一样均采用扦插种植,6月至10月采枝茎和叶子,放入盛有清水的池中泡烂,然后除去枝叶.倒入石灰水,只需一个昼夜,池底即生成蓝黑色的糊状物成——蓝靛。

    湘西地区,除就地取材染制各种色布外,蜡染是一种独特的、传统防染技法。湘西蜡染多采用家织的土棉布,较少采用麻布和丝布。

    以薄木板镂空为花纹,即图形雕成空心花孔,用来做蜡染花模。然后,压在白布上灌蜡汁入花纹内。待冷却,再将花板解开,取受蜡之布投入染缸中浸色。

    其染液采用当地一种蓝靛染液进行浸染,未被蜡液覆盖之布,一染即上色,被蜡溶液盖住的花型则安然无事。染后,将布热煮使蜡脱去,花型则显露出来。此种染效好,苗乡人民多自雕花模。

    花纹主要是花、鸟、虫、蝶和几何图形,用来印染床单、被面、枕巾,帐沿、门帘,适用美观。方法二,将盛有蜂蜡的金属盆置于木炭火上熔化,等蜡液表面泛起淡淡青烟时,即可进行蜡绘。

    蜡绘是采用特制的铜蜡刀,蘸上熔化的蜡液,在布上绘制图案。蜡绘图案后,即可进行染色。染色时需先“发缸”,缸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石从水、酒糟、老缸液进行发缸。

    数天后,染液由蓝黑色转为绿黄色时即可染色。如果要得到较深的蓝色时,要近十次才能得到。如果要少量红色,黄色时,则采用椿树皮和黄栀子树皮捣碎后,取其汁液染绘即可。

    在染色过程中,凡绘有蜂蜡处,布纤维被密封,染液渗不进去,但在染色翻动过程中,由于布面折皱,蜂蜡形成裂缝,这些裂缝变化丰富,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染液浸入后,即染成誉之为“蜡染灵魂”的冰裂纹,这种冰裂纹变化自然,人工无法模仿,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染色完成后,在沸水中褪蜡,原来绘有蜂蜡的地方则呈现出白色花纹,最后漂洗除去碱性和浮色,晾干,蜡染完成。湘西蜡染图案,传承与融合了世代流传的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意识及传统造型,形成了湘西蜡染特有的风格。

    在湖南,凤凰地区被称为蜡染之乡。凤凰蜡染艺术历史悠久,蜡染花布纯美典雅、原始古朴,是凤凰民间工艺品中的精晶。凤凰蜡染分为两类;一为土家族蜡染;二为苗族蜡染。

    土家蜡染常用“吉祥兽”图案。这是由虎头、鱼脊鱼尾、兽身、穿山甲脚复合组成的一个艺术形象。与湘西苗族的“龙凤龟”一样,也是采用了意象复合的造型手法。

    这种图案多见于门帘、桌布帐沿等用品上。土家族蜡染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艺术风格奇特。湘西苗族蜡染常用“龙凤龟”图案,多应用于桌布、围裙、包巾之上。

    它足由龙、风、龟三种不同形象组合而成。与汉民族的“龙”是由九种不同的动物组合生成一样,它是由龙头、龟身、凤尾组成,并且一寓意深刻。

    “龙”寓意苗族男子像龙一样威猛雄壮,“凤”寓意苗家女子像凤凰一样美丽的人,“龟”寓意苗族人民像龟一样健康长寿。苗族蜡染采用土布,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之美,色彩以冷色调为主。

    凤凰蜡染,通常是根据生活需要来设计,如壁挂、屏风、被面、桌罩、门帘、枕头、衣物等,成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韵味。

    凤凰县禾库一带苗族男女老少喜欢使用蓝白蜡染,原料主要是蜂蜡或枫腔、白布、蓝靛等。绘制时,用铜蜡刀蘸液,在白布上点绘图案,后在蓝靛缸浸染,经沸水煮去蜡质,即呈现出蓝白分明、花纹如绘的图案。

    贵州蜡染图案的题材主要来自对自然环境中物象的模仿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记录和表达。从贵州蜡染纹饰题材的归类上看,主要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自然纹样中又可分为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

    自然纹样中的植物纹有菊花、莲花、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