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第八十章 花丝镶嵌(6)

    在宫廷时代,焊接花丝都是拿一个吹筒对着煤油灯,鼻子吸气嘴吹气,用自己的气息控制火头儿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常常吹到头晕眼花,被煤油灯熏得一脸黑。延续到了今天,有了燃气吹火工具之后,皇宫里的老传统才开始与时俱进。

    “掐丝”工艺是舶来品,在中国我们叫做“花丝”,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拔成细丝,编结成型,是制作饰品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它成就了巧夺天宫的饰品和传统的宫廷艺术“花丝镶嵌”。

    各部件层层相压,环环相扣,经过巧手编织,撒焊药焊连成器。最后,在花丝间嵌入打磨亮滑的玉石、宝石、珍珠,使其散射出夺目光彩,这就是“金丝镶嵌”。这门出自宫廷的非遗“绝活”,因其用料贵重,历史悠久,属“燕京八绝”之一。而上述步骤,只是其繁复工艺中的一瞥。

    物由人制,东方哲学中万物皆有灵性,这是一种可以与人相感应的“气”,气的强弱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花丝镶嵌,是曾经活跃于紫禁城深处的记忆,如今皇家不在,金丝软带流落民间,然而,“它更加需要传承,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的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淑美由衷地说。

    90年代后期,工美行业日渐衰落,后继乏人,自感有义务肩负起传承的重担,便成立了工作室。成立初期,由于没客源,一度陷入困境,做作品要成本,工作室要房租,带徒弟还得给工资。

    为了能让工作室持续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花丝镶嵌,只好自己跑市场,一大半精力都耗费在搞经营上了。

    由于经历了时代上的特殊时期,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被取消,便再也没有地方学习传统工艺美术了。如今,整个工美行业正面临着一个断层,很多传统技艺都濒临灭绝的风险。

    在大多数的工美行业中,五六十岁已经是退休年龄,可在“燕京八绝”里,四十岁算年轻人,五六十岁的才是主力军。象牙雕刻,最年轻的师傅47岁;雕漆,7个大师平均年龄55岁,工作室里的员工都是退休返聘的老工人;花丝镶嵌艺人,绝大多数50岁以上。过不了几年,技术好的师傅也都要回家养老了。

    在传统缺失的今天,培养传人的工作已迫在眉睫,但学手艺太苦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孩子都吃不了那个苦。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花丝镶嵌,来求学的人并不少,但是程淑美却只收了一个徒弟,她的儿子。

    “并非不想外传手艺,而是花丝镶嵌需要并非一年两年来成就的,或者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而这些年轻人,大多怀着猎奇的心理。我希望学这门技艺的人,能把花丝镶嵌做一辈子,能把这门技艺一代代地传下去。”

    何青,北京方元老细金文化传播公司创始人,珠宝设计师。源于对花丝工艺的热爱,从2000年至今花丝工艺作品几百万件,使得大量花丝精品得以保留。并将现代时尚元素与花丝工艺结合,搭配出来的首饰新颖独特,富有设计感。

    2000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得知北京最大的北京通县花丝厂倒闭,即将把所有花丝镶嵌的首饰及摆件的库存毁掉,回化成原料用来抵债,于是几乎动用了当时所有的家产,近300万元将所有库存收购。这样的行为似乎有点疯狂。

    随着中国对传统工艺不断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花丝镶嵌于2008年被国际教科文组织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2012年9月又中国政府举办的中德文化交流年上。何青珍藏的十件花丝镶嵌摆件被北京市政府选中,代表中国政府参展。

    何青现在更像是一位掐丝工艺的宣传者,抓住各种机会向每一位遇到的人讲述掐丝工艺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她也试图帮助培养掐丝工艺传人,遗憾的是,和所有的非遗文化一样,年轻人都不甘忍受学习的寂寞,一一离去。

    何青有个小小的掐丝博物馆,里面摆着上千件自己收集的各类掐丝工艺品。如今每次遇到珠宝展,她都要拿一部分掐丝工艺品去参展,让更多人了解掐丝工艺。何青目前最大的心愿是,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让掐丝工艺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曾一度陷入失传窘境的花丝镶嵌工艺,2008年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终于迎来复苏契机。作为一门带有浓厚皇家色彩的宫廷技艺,花丝镶嵌在新时代又该如何焕发新彩呢

    花丝镶嵌工艺,又叫细金工艺,为“燕京八绝”之首。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金银错工艺。

    后经历代改良发展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尤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而且还常搭配点翠工艺,取得金碧辉煌的效果。

    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和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是明代花丝镶嵌首饰对中国传统首饰的最重要贡献,它改变了中国汉族传统首饰重纹饰轻宝石的传统。清代宝石资源逐渐枯竭,因此常采用点翠和烧蓝来替代宝石的位置。

    现存的明万历皇帝的金翼善皇冠,代表着这项工艺曾经达到的高度——这顶皇冠由0.2毫米的细金丝编织出花纹,高度达24厘米却薄如轻纱,重仅826克,缀有游龙戏珠图案,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一个接头也无,可谓真正的“天衣无缝”。

    花丝镶嵌工艺常被简单称之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工艺的结合,然而这门宫廷技艺具体操作起来,其中的繁复和精细就不是几个字能概括的了。

    step1.拔丝如发

    花丝镶嵌的基础是花丝。原材料采用的是金、银、铜等贵金属。花丝拉制前,要先将贵金属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后,才能开始正式的手工拉丝。

    专用的手工拉丝工具称为拉丝板,上面由粗到细排列着四五十个不同直径的眼孔。眼孔一般用合金和钻石制成,最小的孔比头发丝还要细。

    在将粗丝拉细的过程中,必须由大到小依次通过每个眼孔,不能跳过,有时需要经过十几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细丝。最初拉制的金属丝表面粗糙,要费很大力气,经过几次拉制后才逐渐变得细。

    从拉丝板中拉出来的单根丝表面是光滑的,这在行内被称为“素丝”,经过一定的加工,搓制成为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花丝”之名由此而来。

    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更复杂的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分别应用于各类产品的创作。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