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村养个蜃》第五章 三花乡大集

    三花乡每逢农历带五的日期,就有大集,也就是初五、十五、二十五。

    一个月总有三次,就是常说的集市,只不过在三花乡附近,这是规模最大的。

    近些年来,乡亲们自家的摊位,在集市上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专业的小商贩,他们每天都追赶这集市的脚步,从这个乡到那个镇,从这个村到那个村。

    这些人中,有专门卖衣服的,有专门卖小零食的,有专门卖灶具的,还有专门卖化肥农药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只要是家庭生活所需,在这样的地方,都能找到。

    赵远利用敖圆的口水,把乡亲们的核桃树都治好之后,对未来一直没什么头绪。

    敖圆更是个不靠谱的,动不动就鄙视一下赵远的主意是异想天开。

    正好十五了,赵远决定到大集上来考察一下市场,找找灵感。

    同行的还有陈悦和秦春梅。

    秦春梅是打毛衣的毛线不够了,她要赶在入秋之前,把全家人的毛衣都打出来,山里冷的早,这个事儿耽误不得。

    陈悦则是洗面奶用完了,从槽沟村回城一趟很麻烦,她懒得跑,就准备到集市上凑合买一支暂时用着。

    三个人,借了村主任李伟国的农用三轮车代步,赵远去找位置停车,两个女人先去逛,仨人约定了汇合地点,便散开了。

    三花乡的大集,规模在附近最大。

    因为这边身处秦岭山脉之中,唯有三花乡的主街道与京兆府向东入南阳的国道相通,交通是附近所有乡镇最方便的。

    每次大集,三花乡长达五里的主街道两侧,都会被占得满满当当。

    赵远从北边的入口进入,这里集中的是卖衣服的,棚子搭起来遮天蔽日,人挨人人挤人,天气本就热,气味尤其不好闻。

    想想在这儿做买卖,一天下来就只能呼吸这样的空气,赵远有点接受不了。

    继续往前,很快就是卖小零食的地段了,这边油炸的各种串串最受欢迎,价格便宜,气味诱人,但赵远看看油锅里已经成了深褐色,几乎与黑色无异的食用油,还是敬而远之吧!

    宁可吃馒头就咸菜!

    再往前,是扳凿斧锯、补锅的、箍桶的、磨刀的、理发的,这是手艺人和各色工具的地界。

    这碗饭吃不了,赵远继续向前,又是几家做小吃的,米皮、泡馍、油泼面。

    大锅熬的羊油聚在锅边,中间是翻涌的羊肉汤,味道充斥鼻腔,引得人不由自主就想走过去喝一碗。

    好多人害怕羊肉的膻味,但秦岭中放养的山羊,是没有膻味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赵远全国各地出差,除了同样盛产牛羊的蒙府和疆府没去过,不知道当地的羊怎么样,其它地方的羊肉,吃起来确实膻味浓厚,而且鲜味不足!

    唯有秦岭当中,家乡的羊肉,吃起来最是鲜美不膻!

    再往前去,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粮食的、卖针头线脑的、卖玩具的……

    赵远有些失望,似乎所有东西,这里都有人卖,想要在这儿找到个稳当的生意,也不容易。

    或许是人太多,在卖毛线的地方没有见到秦春梅,在卖日化用品的地方也没见到陈悦。

    眼看着出了三花乡主街的范围,集市要走到头了,前方传来一阵大型牲口特有的粪尿味。

    赵远眼前一亮,他有心从养殖业入手,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观察一下各种牲口的价格。

    几步赶过去,只见几根树棍支起个类似大门门框的东西,里面就是隐隐约约的牲口和人影。

    大门那里,正有养殖户牵着羊往外走。

    &nbs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