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村养个蜃》第二十三章 发展计划

    赵远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村里联系不便,也不知道爸妈有没有准备自己的饭。

    中午那碗四星级的臊子面已经在路上被颠没了。

    如今的国道上有不少收费站,有些运营的大货车专门走乡县小路绕道,搞得路面坑洼不平,再加上渭阴这里除了市区一线建在河谷地区比较平坦,出了市区就在山里,公路高高低低十分难走。

    本来直线距离没多少,可真的到地方,往往就要半天一天的时间,就这都还没出渭阴市的地界。

    赵远一路上都挺惆怅。

    建设家乡,嘴上喊喊很容易,实际做起来,困难真是大的令人绝望。

    首先交通受限制,其次电力水利设施全都十分落后,无论农业工业,想要在槽沟村进行发展,都是不现实的。

    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这时候只有选择第三产业才有出路,也就是服务业。

    但把实际情况落在槽沟村的身上,第三产业一样基本看不到希望。

    单从渭阴到槽沟村里,路上就要花去四五个小时,谁没事了往这里跑

    再加上槽沟村也没有什么特别能吸引人的地方,连人都没有,你去服务谁谈何第三产业

    现实如此,不能责怪年轻人们出外打工,进了城就不想再回家。

    槽沟村想要发展,绝不是一两个人的努力就可以的。

    赵远坐在车上想了一路,他自己不愿再离开家乡了,若想让家乡有所变化,唯一的方法也就是抓住畜牧业,依靠敖圆这一有利条件,尽快获得一些金钱上的收入,然后投入到电力、水利以及道路设施等基础建设上。

    只有这些基础建设跟上了,才有条件去考虑未来的发展。

    至于最终选择一二三中的哪条产业路线去执行,赵远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三产业。

    如今随着国家五一、十一两个节日七天假期的政策执行多年,全国各地的旅游经济不断扩大,正是一个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时机。

    相较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先天上就有污染小、耗能低、成本投入小等种种优势。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想要发展旅游业的地方,自身需要有能够吸引游客的条件,再之后则是能够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可以为游客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

    槽沟村地处秦岭大山,旅游资源绝对不缺,附近的山岭开辟出来,还有许多小溪小河,再加上地方风味食品农家乐,开展一下钓鱼活动,甚至可以结合未来的畜牧业对外开放参观。

    旅游资源是绝对足够的,需要忧虑的是村里的年轻人进城打工,留守的乡亲根本撑不起接待服务的局面。

    除此之外,最大的限制条件就是如今的公路问题。

    相较于沿海各府,京兆府的经济发展实在落后,府内的高速公路网甚至还没有联通每个地市,村村通工程推进多年,依旧有许多村子的条件比槽沟村更差。

    整体环境对于个别地区的发展制约,已经非常显著。

    但关于这个问题,赵远是真的没办法。

    他能做的,顶多也就是尽量改善槽沟村自身的素质。

    就这样,回到家的时候却见院门大开,里面昏黄的电灯光芒,夹杂着寒暄的人声,远远就传了出来。

    赵远加紧两步,到了院门,往里一瞧,顿时大喜!

    生意上门了!

    院里坐着三个不认识的男人,各自牵着牲口不撒手,父亲赵裕德陪着这些人说话。

    看那一个个儿愁眉苦脸的样子,都不用细查那些牲口,就知道这是来给赵远送“钱”的!

    “我回来了!”赵远心情大好。

    赵裕德瞅瞅他,便对三个牵着牲口来的介绍:“这就是俺家赵远。”

    说完,赵裕德背着手回屋去了。

    &n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