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来,剑出鞘》第四十一章 枯荣

    那个叫皈依的和尚,来时一场雪,去时一场雪,天清地白,这世间肮脏不堪的,都被盖住了,如同涤荡。段元亨迟迟没有进门,州主府前门可罗雀,他极目远眺,没准这小和尚真能修出正果来,段元亨转身,看见老爹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正顺着之前他所视的方向张望。

    段千鸿耐人寻味道:“这小和尚不简单啊,有那么点佛陀转世的味道,这趟修行若是没有死在路上,多半能修成正果。伏虎庙的那两个秃驴可不会随便收徒弟,出家人最怕沾染因果,尤其是悟了禅的得道高僧,更不会自找麻烦。”

    段元亨问道:“你和羊角山的那两个高僧很熟”

    谁知段千鸿翻了翻白眼,转身离开,留下句:“在老子眼皮子底下,能不熟”

    ————

    伏虎庙前那尊佛陀雕像依旧伫立,一个笑面和尚拿着块抹布擦拭着雕像,嘴里嘟嘟囔囔自言自语。这些年他每日都会清理雕像,不让雕像积上灰尘,平日里连脏衣都懒得清洗,都是使唤那个听话师侄,却唯独对块石头上心。

    比他年长些的和尚从庙里头走出来,捏着一串木制佛珠,说道:“皈依已经上路了,不知他将来会走通天大道,还是曲折小径。”

    欢喜和尚看着雕像,停下手头的动作道:“当初师父收我俩为徒,就曾断言你我的命数,师兄你一心向佛,心无旁羁,注定走的是顺畅的通天大道,将来若是机缘到了,便可立地成佛。而我呢,杂念太多,修行不专,又守不住德行戒律,大有弯路要走。师父还说这两条路本质并无差别,只是风景不同罢了,一往无前,都是通往极乐,无须强求。佛是公平的,他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都是最适合的路。就如我,给我条畅通无阻的阳关道,我或许一辈子都在原地踏步。”

    思量和尚难得的笑了笑,对着似乎每天都在开心的师弟道:“师父就说你比我悟性高,不怕走弯路,换做是我,可能一去就回不了头了。”换了个话题又道:“段家那个年轻人有龙相,气运也够,就是福薄了些,能活过二十五岁,便是另一番命格。”

    欢喜只是呵呵一笑,继续擦拭着雕像。

    ————

    州主府的湖园水榭到了冬季又是一番美景,皑皑白雪铺盖湖岸,落在树上,树枝压弯了腰。湖面波光粼粼,时有鱼儿吐水,清涟可见照影。湖中亭榭巧夺天工,好似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一对爷孙站在可通向湖心的长廊里,似是在欣赏美景。年过七旬的老人一头灰白,面容清癯,略有病态,杵着木拐倔强着要看清湖面风光,一旁的年轻女子只能无奈的搀扶。她身着一袭雪白羔裘,内里一件淡粉色襦裙,明珠生晕,美玉莹光,明眸胜星华,倾城之貌,婀娜绝俗。

    亭亭玉立的前朝公主李归故担忧道:“爷爷,自从您来了恒州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还是快些回舍下歇息吧,外头寒,大夫说您不宜受凉。”

    老人只是淡笑回道:“大夫可还说要多活动筋骨呢。”

    女子瘪了瘪嘴,还想再说什么,只见性格执拗的老人又道:“归故啊,我知道你心疼,不打紧的,当年在京城,我隆冬单衣骑猎,百步穿杨无人能及,只是现在老了些,看不出当年的影子了。”

    “咳咳,其实爷爷每次和你说些陈年旧事,不是吹嘘炫耀,只是身边都没个人听,我怕时间长了,自己都忘了。”

    襄德王李道扬老态龙钟,指了指那湖,问道:“你觉着这座湖园美吗。”

    李归故理所应当的点了点头,从小在大漠长大,不是烈日就是风沙,哪有什么美景可言,莫说是一片湖泊,就是一口水井,便是全部的风景了。

    李道扬追忆道:“咱们家的皇宫里,也有几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