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为师谢谢你的理解。”
意气风发、心满意足的无名直起腰,轻轻揽住玉燕的肩膀,和女孩一起看着这片树林和眼前的浓雾:
“我在五十年前来到此处,那时候,孤燕山还没有这些怨气死雾。”
“世道不好,民生多艰,连这荒山野岭也不能幸免,逐渐被怨气笼罩。”
“既然我在此处创立长春宗,那么哪怕长春宗永远只有我们三个人,孤燕山也是我们的宗门道场,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
“我感觉的到,这座山正在死去。”
“江湖人如游鱼居于江海之中,不在意出身却在意宗门,我们的宗门扎根于此,那么心归处即是故乡。”
“这是我们的家,我没办法眼睁睁看着这座山就这么毁了。”
“从今天晚上开始,我会让你姐姐和你一起为山中阴魂超度,希望能还孤燕山一个清净。”
“孤燕山清净,我死也瞑目了。”
玉燕没有拒绝师父有些亲密的举动,这在往常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师傅说完,玉燕平静答道:
“弟子自当全力以赴。”
“不过师父肯定也知道,孤燕山要是想清净,超度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再超度也只是扬汤止沸而已。”
无名饶有兴味的看着这个早熟的弟子:
“哦?那你说该怎么办?”
玉燕面带浅笑,小小的孩童,却忽然有了几分睥睨天下的气概。
“欲一山净先天下净,度死人不如度活人。”
“与其做山中隐士,弟子宁当天下帚。”
无名师父哑然失笑。
这个孩子岁数不大,志愿却不小:
“好啊,燕子,果然是初生牛犊,小小年纪就有大图谋。”
玉燕听师父这么说也不多分辨,甜甜笑道:
“跟师父说了这许多我都饿了,回去吃饭吧,超度也得等吃饱喝足啊!”
一路无话。
无名师父不会知道,今天玉燕说的话,会在未来一语成箴。
她更不会知道,这个巧笑嫣然的孩子,一世所到之处,都将掀起或明或暗的腥风血雨。
玉燕这把扫帚上,绑的是尖锐的利刃;清扫的,是天下生灵的血浆肉糜。
作者有话要说: “三岁看老”,是一句俚语,全句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意思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将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未来。
☆、当局者迷关心则乱心结尽去其乐融融
玉孤发现,妹妹玉燕变了。
玉孤最明显的感觉是玉燕变得开朗了。
虽然妹妹以前也常以笑颜示人,但是玉孤知道,玉燕的个性其实非常内向、冷漠。
除了面对自己的时候,玉燕其他所有的笑容几乎都只是一种掩饰和应酬。
而且玉孤知道,妹妹上山以来更加的封闭自己了,有的时候连她这个当姐姐的都不知道妹妹在想什么。
出生到现在,姐妹之间第一次有了说不清楚的距离感。
随着年纪渐长,玉孤渐知人事。
她隐约的知道:妹妹对自己的感情,并不单纯只是姐妹之情。
玉孤自己也对妹妹有着说不清楚的感觉,只是可能她这方面比较迟钝、是以看上去好像没有妹妹对她那么强烈罢了。
(以上为玉孤视角的陈述。)
(玉孤不知道,她对妹妹的感觉其实也很强烈,只是她自己一直没意识到罢了。)
(这个天然呆的家伙。)
和洛明堂的那一夜,渐渐让玉孤对妹妹产生了愧疚,这愧疚像人体内的癌细胞一样在玉孤心中一天天扩散增加,让玉孤无地自容。
看着妹妹不快的样子,她想去安慰又觉得心虚。
这种矛盾的感情困扰着玉孤,让玉孤自己也很苦恼。
随着某些意识的觉醒,玉孤虽然还小,但是也已经对那种事渐渐了解起来。
玉孤常常觉得自己背叛了玉燕。
同时她心里也对洛明堂也越来越愤怒,除了夜晚无法避免的见面,她不想再和李明堂有任何的亲密接触。
还好洛明堂也没有再来纠缠她行欲乐双运道。
妹妹变得开朗还不是最让玉孤开心的。
最让玉孤开心的是:妹妹重新开始对她亲热起来。
小姐妹之间的隔膜消失了,再次回到曾经的亲密无间状态。
就像当初玉燕曾经说过的一样,她们姐妹二人对双方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没了任何一方,剩下那个人的世界都不会再完整。
来自于妹妹的那份失而复得的依赖和亲密,才真的让玉孤安心。
“妹妹还需要我,”玉孤想:“真好。”
对玉孤来说,被妹妹需要,一直都是自己存在的唯一意义。
跟师傅把话说开、跟玉孤重归于好之后,玉燕也更加用心的向无名师父学习。
两个玉儿学的内容并不一样。
无名师父对玉孤不用说是毫无保留的了,但是教授玉燕的内容则以武技、医道还有非杀伤性法术为主。
玉燕和师父早就说好了,当然没意见,该怎么学怎么学。
反倒是玉孤心里有点不舒服。
她当然知道师父为什么不肯教玉燕那些能够致人死命的法术:自己妹妹的个性她了解,她也觉得师父做的对。
但是玉孤心里还是怪怪的。
这一天玉孤终于受不了了,她把玉燕叫到了偏僻之处。
玉孤说话有点吞吞吐吐:
“妹妹,师父这样子,你…你心里…”
玉燕被姐姐单独叫到一边,还以为是姐姐想说点什么亲热的体己话儿,心花怒放的就来了,小脸蛋儿红扑扑的。
没想到玉孤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
说好的表白呢?
我听错了吗?
玉燕接受不来这么大的落差,所以她一时有点没反应过来,听的莫名其妙:
“师父她怎么了?”
玉孤不知道该如何措词才好,急的抓耳挠腮:
“就是,就是,她教我的跟教你的…不太一样,你生气不生气?”
玉燕这才知道姐姐的意思。
虽然有点失望,但她还是挺开心姐姐能惦记自己:
《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