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往往不可能做到。
人生下来,有后天家庭的教育影响,有亲戚朋友的影响,有身边环境的不良影响,有社会风气的影响,等等,心思龌龊了、脏了,或者歪了。这就必须把它纠正过来,故要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把它改过来,所以《中庸》说“修道之谓教”。
这个“教”是教育的教。“教”者,古字义是效法的“效”。“效”也是“学”的意思,学习的学,跟着来学,谓之教化。所以修道就是教育的目的。之所以人同一切众生、一切禽兽、一切生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有教育、有文化,可以把坏的一面修正、改过来。
这就是《中庸》开篇三句话的大义。
知道了天性之后,我们知道什么是人性。知道了人性之后,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道——以人为中心、人道为中心。知道了什么是道后,我们知道了怎么去修道——如何去明道而起行的道,就是“修道之谓教”。
名可秀可以说将“天性”和“人性”阐述得很明白了。世界观也就很清晰了。大家修道德,不是要回归到婴儿般干净的“天性”状态——这样的状态是视万物同仁的圣者才能做到,普通人要修的是人道,就是要洗涤后天沾染上的人性中的污秽,尽量回归到人性之初的本善。
简单的一句话讲,就是:少些私欲恶念,多些与人为善。
这对普通人来说,都是可以做到的。不是要你做圣人,但是要做一个善人。
这有多难呢?
与父母善,然后与兄弟姊妹善,然后与亲戚善,与朋友善,与他人善,与国善。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为善”,那么道德社会就可以建成了。
所以,名可秀不讲“至善无私”,她讲的是“去恶念,与人为善”。能做到前者的是圣人,是德行高洁的贤者,是真正不慕私利的高尚君子——一个国家不能缺少这样的道德模范。但是,不可能人人做到。而“去恶念,与人为善”,就是普通人也是可以通过修养道德做到的——并不是要你无私。
要求人们没有一点私心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符合人性——人性之初是至善,但不是无私无欲,就比如婴儿饿了要吃,这就是私,是欲,人性之初就带着。最重要的是,人性是人的性,不是草木动物的性,“人性”这两个字本身就带了“私”。
但是,要求人们做到“不以己私害他人之私”,却是可以确立的道德目标。就好比人会保命,但大多数普通人不会为了自己保命而去害他人的命——除非对方危及到自己的生命。这就要求人们能够克制私欲的泛滥,故称之修身养性。
名可秀用《中庸》的开篇三句话,确立了儒家修道的世界观。
这个世界观非常重要:
因为承认了人性的私,有私就必然有恶。有恶,就必然要有止恶的手段。这种手段,不可能是仅仅是仁。于是,国家的王道和霸道就同时产生了。治国平天下,要用王道,也要用霸道,这就顺理成章了。治国既要“形而上为道”修人心道德,也要“形而下为器”修器利国用,富足百姓生活——因为人有享受的私欲——也就顺理成章了。
你不能要求人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因为这不合人性。你也不能要求人人都过着穿麻布喝稀粥的俭朴生活啊,因为这不合人性。名可秀道,“俭以养德”,是以俭来养德,俭是修养道德的一种途径,但不能将“俭”作为人们生活的目的——这就违背人性了。司马光的错误就在于此——要求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都要节俭,以俭用来减少利益的冲突,以俭用来减少国家对财富的需求,这怎么可能呢?
名可秀确立的这个世界观,就包括了进取的意义。因为人性有私,有*,为了满足*,就必须进步——国家必须越来越富强,百姓必须越来越富足。固步自封怎么能够呢?思想封闭怎么能够呢?必须更高、更强,所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满殿响起热烈的掌声。
学子们手掌都拍痛了,却觉得还无法抒发心中的激动。
他们以前觉得疑惑的道理,觉得矛盾的道理,觉得无法判断正确取舍的道理,在名可秀解读的《中庸》面前,在名可秀确立的世界观面前,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许多学子都激动地笑起来。
原来这就是人性!
原来这就是“率性而行”,谓之“道”!
名可秀给他们确立了一句话:有私心不可耻,因为这是人性;但不能克制私心而害他人,这就可耻了,因为失去了“人之初”,失去了人性中最重要的——至善。
所以,不是“存天理,去人欲”,而是“存人性,克私欲”。
谯定一连敲了两次铜钟,才将殿内热烈的掌声平息下来。
名可秀接着讲下去。
确立了世界观,接下来就是方法论了。
那么,如何做到中庸呢?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上面那一章:
1、关于洗脸:
二程说不易是庸,也就是说不变是用。
名可秀按照这个逻辑,就打比方说:如果人们不用脸,那一万年不洗都没问题。如果人们要用脸呢?那是不是今天洗了,明天就不要洗了,以后都不要洗了?——因为不变为用嘛。
2、关于程朱和名可秀的世界观
在世界观上,程朱理学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太极中来的。那么如何认知这个太极呢?——‘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当你一旦通理,便明白了太极,自然尽知天下万物万事。
那么这个‘理’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程朱说,直接告诉你印象不深,用处不大。需要你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想……
那如何去认识这个理?——程朱说,要‘格物穷理’。
那么如何穷理?——程朱说,多读儒家经典。
咳,后面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名可秀批的就是二程没有“实践论”。
《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