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我是独孤凤》分卷阅读125

    如此想着,徐子陵悄然回头,向着楼船的最高处望去。透过大开的轩窗,可以清晰独孤凤那为天地山川灵秀所钟美丽身形。

    巨鲲号三层楼船的最高处,独孤凤闭目盘坐在舱室的正中,名震天下的倚天剑平放在她的膝头。狂暴的海风席卷起三丈高巨浪冲击着楼船,却在四面大开的轩窗之上撞上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汹涌的浪涛倒卷而回,却没在舱室之中留下半滴海水。

    狂风在呼啸,巨浪在怒吼,宽大的楼船在浪涛中上下起伏,仿佛下一刻就要沉默。而独孤凤如明月一般皎洁的玉容上却是一片平静,她静静的盘坐在哪里,一股无形的静谧的气氛笼罩着整个舱室。窗轩仿佛是一道无形的界限,将狂风和波涛隔绝在窗外。整个舱室是仿佛从天地之间独立出来了一般,自己组成了一个静谧的小世界。

    独孤凤已经盘坐在这里很久了,自从巨鲲好离开港口之后,她就走进这位于巨鲲号最高处的舱室,在这舱室的中心盘膝静坐,严令任何人靠近。

    自从踏上前往与宋缺决战之地的路程开始,独孤凤的心灵就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之前因为对与宋缺决战的期待而跃动的心灵,在她踏上船的那一刻起,突然变得沉静下来,这并非简单的沉着与平静,而是在那一瞬间,她的思维突然变得深邃起来,一个更深层次的视界在她的心灵深处展开,时光在她的触觉中变得缓慢,过去一刻的欢呼雀跃的心情犹自不变,现在一刻的心灵跃动真是存在,未来一刻的心情变幻清晰可见,刹那成为了永恒,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在这一刻被打破。突然而来的觉醒,让独孤凤明悟了时光的奥妙,现在是过去的延续,未来是现在的继续,将无尽的思维触觉投注到现在,让刹那的时光在灵魂的触觉中不断延长,假如思维能够无限深入,那么最终必将将刹那化为永恒。蓦然间,独孤凤的心灵中回荡起前世的一首歌曲:“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灵觉向着现在这一刻无限延伸,思维千百倍的活跃起来。过去人生中的一幕幕如电影一般在独孤凤的脑海中回放起来,在这一时这一刻,原本模糊不清的记忆顿时鲜活起来,就像是黑白老照片突然变成了彩色照片一般,甚至就连独孤凤早已经模糊的前世记忆,也无有遗漏的回忆起来。

    前世小时候第一次磕破头,被妈妈抱在怀里的温暖。

    前世第一次犯错,被母亲责骂时的羞愧。

    前世第一次向暗恋的女孩子表白,心中的煎熬与忐忑。

    前世最后一次向心爱的女孩求爱,被接受后的惊喜与幸福。

    今生第一次清醒意识到穿越时的震惊与无奈。

    今生第一次面对女孩子月事时的悲愤与绝望。

    ……

    前世今生的记忆一幕幕浮现,又渐渐的交织在一起,最后又定格在现在。时光无法停住,但是记忆却可以永恒。生命是一段绝不会回头的历程,是由一颗颗记忆的珍珠串成的相连。每个生命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颗永不会褪色的明珠,代表着人在这天地大舞台永不放弃的努力。

    楼船在狂风暴雨中前行,独孤凤在深沉的静谧之中沉思与明悟,在人生的大多数时间里,她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两世的人生梦幻般地不真实。只有在某一刹那,她受到某种事物的引发和刺激,精神才能突然提升,粉碎了那梦幻的感觉,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直到这一刻,她才能真正的粉碎虚妄,让眼前的一切“真”了起来,成为毕生难忘的片段,亦使生命生出了意义。

    在生命中寻找感动,在感动中获取力量,这就是大宗师之后的道路所在。

    独孤凤悄然睁开眼睛,她的眼眸依然清亮如水,只是此刻却深邃的不可测度。

    独孤凤的目光越过窗户,穿过重重的浪涛,投注向无尽的远方。强大而圆满的灵觉透过一种秘不可测的玄妙方式,查知道在遥远的南方,宋缺正不断接近着决战的战场。

    在独孤凤目力无法企及方向,一道宽阔的大河之上,正有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扁舟之上,宋师道立于船尾摇橹掌舵,目光却落在面向前方河道盘膝打坐,雄峙如山的宋缺背影。此时临近杨梅时节,淅淅沥沥的春雨绵绵而下,雨滴落到宋缺头上半尺许处,立即似被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牵引般,自然而然避过他飘飞一旁,没半滴落在他身上。

    在蒙蒙的细雨里,河水两岸的绿柳变成模糊不清的轮廓,不论小舟如何在河面抛掷颠簸;宋缺仍坐得稳如泰山,不晃半下。名震天下的天刀平放膝上,以双手轻握,感受到宋缺“舍刀之外,再无他物”的境界。

    宋缺的心境平静如水,宋师道的心情却如陡峭弯曲的河道,起伏不平。此战宋缺拒绝了宋阀等人的护送,只令宋师道陪伴前往。宋缺行事高深莫测,一言一行皆有深意,此番决战只带宋师道前往,宋阀诸人虽然觉得不妥,却碍于宋缺的无上威望,并没有反对。

    宋家山城到钱塘江一路有水路相通,自出了宋家山城之后,宋缺便在船头闭目静坐,任由宋师道操舟前行,直到如今行程已过大半,宋缺仍然不发一言。

    宋缺与独孤凤此战,在宋师道看来实是吉凶难料。

    宋师道没有和独孤凤交过手,亦没有真正与父亲对战过,他完全设法分辨他们二者间谁高谁低,对于他来说,两人均像深不可测的渊海,无从捉摸把握其深浅。

    宋师道出身于宋家,自小耳闻目睹的就是父亲英明神武的形象,二十年间,更是亲眼见证了父亲的天刀斩下一个个强大对手,早在心目中树立起了父亲的无敌形象。所以无论如何,宋师道对父亲没有半点担心,却对仅仅有几面之缘的独孤凤担忧不已。纵然知道独孤凤是天下无双的绝代剑客,是武林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旷世奇才,单单从战绩上说比父亲还要更胜一筹,也无法改变宋师道的这种想法。

    想起当年初见独孤凤时的惊艳,那惊鸿的一瞥,触电一般的感觉,让他至今如历历在目。想当时,他还未如何接近她而苦恼,更为她鲜卑胡人的血统而苦恼,却没想到不久之后,自己就失去了追求她的机会与资格。她的美丽与才华如太阳一般耀眼,让人不能直视,她就像真正的凤凰一般,只在九天之上翱翔,从来不屑于回头俯视地上。然而就是这份骄傲,这份距离,却让他越来越难以自拔!

    ps:对这一战期待太高,一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卡文了。今天开始恢复更新,这章先试试手,烘托一下决战气氛。

    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中有月月还明

    轻舟顺流而下,在宋师道的操作一下,如在飞鱼一般,在水面上急速掠过,将一条条帆船抛在身后。

    一路疾行,水势越来越缓,水面也越来越宽阔,在第二日清晨的时候,这条支流终于走到了尽头,汇进了滔滔的东流的钱塘江中。

    当小船越过支流,划入钱塘江流之中的时候,一直闭目静坐的宋缺突然睁开眼睛,如宝石一般眼眸闪亮生辉、神采奕奕,没有半分赶路的疲态。他的神态从容,俯视悠悠河水在眼前流过,忽然微笑道;“师道对长江有什么感觉?”

    宋师道不知父亲为何突然问起这个问题,不由自主的想起因长江而与独孤凤的几次相遇,一时百感交集,轻叹一口气,道:“一言难尽。”

    宋缺豁然起身,负手而立,俯视着滔滔东去的江水,油然道:“长江就像一条大龙,从远酉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倾泻而来,横过中土,自西而东的奔流出大洋,孕育成南方的文明繁华之境。与黄河相比,大江多出几分俏秀温柔。江、淮、河、济谓之‘四比,大江多出几分俏秀温柔。江、淮、河、济谓之‘四渎’,都是流入大海的河道。天下第一大河称语的得主虽是黄河,但我独钟情大江,在很多方面是大河无法比拟的。”

    宋师道是知道父亲年轻时曾经独身完成过探索大江源头的壮举,但此时却完全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来父亲为何忽然说起长江来。

    宋缺续道:“我曾为探索大江源头,沿江西进,见过许多冰川。那处群山连绵,白

    雪皑皑,庞大无比的雪块在阳光下溶解,沿冰崖四处陷下,形成千百计的小瀑布,聚成

    河.往东奔流,其势极其壮观,非是亲眼目睹,不敢相信。”

    宋师道听得心怀壮阔,道:“有机会定要前去一览。”

    宋缺淡淡一笑,继续道;“人说三峡峡谷与黄河相同、既有雄伟险峻的瞿塘峡、秀丽幽深的巫峡和川流不息的西陵峡,为长江之最,这只是无知者言。大河的周围奇景。在前段金沙江内的虎跳峡,长达十数里,连续冲谈一切,雪浪翻飞,水雾朦胧,两岸雪封千里,冰川垂挂、云缭雾绕,峡谷纵深万丈,几疑远世,才是长江之最。”

    宋师道听着父亲的描述,回忆起数次经过三峡的情景,顿时悠然神往,露出赞同的神色。

    宋缺的语调渐缓,略显低沉,淡淡道:“我的船就在那里沉掉,当我抵巴蜀转乘客船,于一明月当空的晚夜,在舱板遇上清惠,我从未试过主动和任何美丽的女性说话,可是那晚却情不自禁以一首诗作开场白,令我永恒地拥有一段美丽伤情、当我以为淡忘时却比任何时

    间更深刻的回忆。”

    宋师道心中剧震,他虽然隐隐听说父亲和慈航静斋的斋主有所关系,但是今天听到父亲亲口讲述他与梵清惠的初见,心中震撼的同时,亦升起感同身受的情感,不由的回想起初见独孤凤的一瞬间。他能想象到,父亲的心情也必然如他一般。

    宋缺唇角逸出一丝温柔的笑意,目注着悠悠的江水、唇角逸出一丝温柔的笑意,

    目光融人河水,像重演当年情景的轻吟道:“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宋师道听的悠然神往,赞叹道;“因景生情,因情写景,情景交融,背后又隐含人事

    变迁的深意,没可能有更切合当时情况的诗了!”顿了顿,又叹道:“父亲才思过人,我是远远的不如了!”

    宋缺往他望来,双目奇光大盛,道:“说来你或许不相信,我第一眼看到她,便肯

    定她是从慈航静斋来的弟子,踏足尘世进行师门指定的入世修行,那时陈朝尚未被杨坚

    消灭,清惠晓得我是岭南宋家的新一代,遂问我南北朝盛衰的情况。”

    宋师道心中一动,隐隐感觉到父亲的向他讲起这段故事的用意。

    宋缺收回目光,转头望向东方灿烂的朝霞,长声道;“当时杨坚刚受美其名的所谓‘禅让’,成为北朝之主,此人在军事上是罕见的人材,由登上帝位至大举南征,中间相隔九年之久,准备充足,计划周详,无论在政治上或军事上均远超南朝陈叔宝那个昏君。可是其为人有一大缺点,就是独断多疑,不肯信人,终导致魔门有机可乘,令杨广登台,败尽家当。我向她分析南弱北强的关键,在于定富足,南方之所以能长期们安,皆因南方土资源丰富,可惜治者无能、贫富不均,致土地严重,良田均集中到土豪权贵手上,贪污**官豪勾结.封略

    山湖、妨民害治,令百姓流田野,民不聊生。反之杨坚则自强不息,高下一目了然。”

    宋师道从小到大的数十年中,很少听到父亲如此深入的谈论政治见解,顿时用心倾听起来。他知道坚持汉统是父亲一贯的信念,而慈航静斋向来支持胡汉合一,北人南统,与父亲有着巨大的分歧,这只怕是当年父亲和梵清惠不能走到一起的最大原因。

    果然,宋缺继续的道:“她是回到民族融和的大问题上,北方在杨坚登上宝座之际,乱我中土入侵的北方早出和同化,合而成一个新的民族,既有北塞外族又不离我汉统根源深

    厚、广博优美的文化。兼汉族长期对抗塞外各族,养成刻苦悍勇的民风。于忧思而死于安乐的写照,即使杨坚失败,南方北方,以北统南,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路向。”

    宋师道眉头微皱道;“未必如此吧?”

    宋缺微笑道:“确实未必如此,不过此言虽然不太好听,却不得不承认她的看法高瞻远瞩,深具至理。而我则指出若现时出现北方的不是杨坚而是另一个昏君,南方嗣出若现时出现北方的不是杨坚而是另一个昏君,南方嗣位者不是腐朽透顶的陈后主,历史会否改写?说到底,天下一统固然是大势所趋,但是谁统一谁,始终是个此盛彼衰的问题,我宋缺从不肯承认历史的发展有其不可逆改的必然性,政治、武功和手段是决定历史的直接因素。目下的南北对峙,在某一程度上是当年形势的重现,我要以事实证明给所有人看,历史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宋师道愈来愈清楚父亲和梵清惠的分歧,皆因立场角度有异,是信念的本质冲突。这与他和独孤凤之间的问题何其相似。他身为宋阀的继承人,独孤凤身为北地阀门的代表,两人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宋缺突然回头,虎目注视着宋师道,沉声道:“现在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宋师道心中一沉,暗叹一声,迎向宋缺锐利的仿佛能够刺透肺腑目光,道:“父亲是要我放下?”

    宋缺注视了宋师道半晌,见他的眼中没有丝毫的犹豫退缩之意,不禁摇了摇头,哑然失笑道:“即未曾得,何来放下?勿以普通的心念之争来判断我和清惠的关系。年青时的梵清惠美至令人难以相信,即使眼睁降瞧着,仍不信凡间有此人物,让我确实萌生爱意。但是清惠并非凡俗女子,她的毕生已投入到以剑道修天道之中,世间的种种,男女情爱也好,天下道统也好,都不过是修行中的历练,故而我和她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任何结果?”

    宋师道猛地一颤,心中升起苦涩的味道,道:“我明白哩!事实上父亲所追求的,与清惠斋主修行的目标没有分别,间主对无上刀道的探索和追求,与她坚持修行的情况同出一辙。”

    宋缺微微摇头,又转过身去,淡淡的道:“我虽然没有见过独孤凤,但是也知道她与清惠一样,都是以剑道求天道的奇女子。但是她的剑道和清惠有着根本的不同,她并不视凡尘为一场梦幻,她的剑道承载着她的生命历程,并不着意于生死的超越,只是全力的将生命升华到一个浓烈的高峰。我特别提醒独孤凤已臻因情造势,以意胜力的剑道至高境界,无论你想要做什么,都要先有与她并立的资格。”

    宋师道想起独孤凤那前无古人的修行速度,苦笑无语。

    宋缺目注前方,神思悠远,显然正陷进对往事毫无保留的缅思深处。

    旭日跃出地平线,一缕缕朝阳缓缓降散落,江面之上波光潋滟,金鳞阵阵,令人疑幻似真。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刀神剑一相逢

    第二百六十三章

    满月升离海平面,斜照钱塘江。

    汹涌的海潮乘着永不停息的海风,从遥远的海面猛扑而来,声如雷霆,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犹如万马奔统,轰鸣着拍向堤岸。

    汹涌的海潮之中,泊着一叶轻舟。江潮西去,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撞击上河床沙坎,掀起数丈高浪涛,当真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然而,无论着浪涛如何的汹涌,轻舟平稳如山,排山倒海而来的浪涛在经过那薄薄的轻舟之时,竟然如被驯服的绵羊一般,带着平静温顺的味道。

    独孤凤独立轻舟之上,悠然的看着潮来潮去。她背后是一轮初升的满月,仿佛神佛头顶的光晕一般,给她带来一种恒古而神圣的味道,从远海而来的信风吹拂起她的衣袖,衣抉飘飞,飘飘欲仙,使她看起来仿佛就要离开尘世一般。

    独孤凤心情平静的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