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红北歌》分卷阅读34

    “她只是琴艺好么?”安宁这会儿也不明白为何要这么问。

    “我之前听说她琴艺非凡,倒是想见见。后来寻着机会见着了,果发现她琴技高超,后来就总想再去。那一日的雅琴赏会我还瞧见你和穆季了,再后来又去过几次。尚雪姑娘其人,并不似那般,嗯,不似那般污浊,我…”齐明熠缓缓说到这里,不知下面还要怎么表达。

    “那很好啊,等她离了那个地方,希望可以好好的生活。你既然不想去北营,我去问问皇姑母,我代替你去行不行。”安宁怎么会忘记好久没见到乔瑾之了。

    “嗯,好好的生活。”齐明熠朝帘外叹了口气,又说:“你去,不合礼法的。”

    第41章 第四十节 旧雨重逢

    “玙儿如何能去?你并不属于我大齐皇族,名不正言不顺。”楚善依无奈的笑说道。

    “皇姑母,二皇姐去得,玙儿偏偏不能去。”安宁故作委屈的回答。

    “玙儿,皇姑母发现你还真不是个闲得住的主。你去,满朝文武会怎样议论?好似这大齐的天下真的要变成我楚善依一人说的算了。”

    “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反正玙儿又不准备回楚国。”安宁低下声音回道。不过她却腹诽着,难道这齐国现如今不是你说的算么?

    “玙儿是真的不打算回去了?”

    “不想回去了,那里没有玙儿的家人。”

    “呵,玙儿这样说莫不是在投合皇姑母?”楚善依来了兴致,逗趣的问道。

    “投合皇姑母?”安宁不解的抬起头,又回答说:“自然不是,真心的。”

    “好,好。”楚善依欢喜的连连点头道。

    第三日,锦云宫里一早便来了一道圣旨。

    圣旨云:“齐楚两地唇齿相依,楚国四公主楚祯玙人品雅正,久慕齐国风采,敕正一品,封‘婧柔公主’,以表两国肝胆相照,世代为好。”

    “皇姑母这假传圣旨的功夫真不是盖的。”安宁领了旨自言自语道。

    “殿下,你这是升了格啊。”夏乐马上高兴的嚷道。

    “是啊,荣熙安泰,本宫在楚国只封到正三品,这回倒是真升了格。”安宁捏了捏衣袂,随意的回答。

    “启禀殿下,二公主殿下已至锦云宫外。”殿外有宫人禀报说。

    “这样快?赶紧请进来。”

    “皇姐是来恭贺小皇妹的。”齐明熠一进殿就说道。

    “二皇姐,你消息好灵通。”安宁出门迎上去,二人相携进殿来。她又说:“快请坐吧,上茶。”

    “ 小皇妹,你与母后说了要去北营的事?”

    “是啊,二皇姐你不愿去,正好我确实在宫里也待不住。”

    “好是好,你可莫要委屈了自己才是。”

    “有什么委屈?二皇姐,我若是真去了,你可别忘记尚雪姑娘的事。她就拜托给你了,你要放在心上。”

    “不会忘记,小皇妹若是去北营,正好替我看望二皇兄和瑾之。”

    “嗯?”安宁眼睛斜了斜,心里莫名有点喜悦。

    齐明熠闲话家常后离开没多久,临浪就进殿来。

    “殿下,你是真的要去北营么?小道可随你同去,到达北营,小道就先行回离苍山,不能陪伴殿下了。”

    “怎么你回去的日子要提前?”

    “非是有意提前,是殿下的行程有变,小道只是要确保在霜降之前赶回去。”

    “噢,道长有事,那便回吧。等本宫生辰之后不是还要上山?到时自会再见。”

    “若圣旨下来,定了殿下出行的日子,小道自会知会同门,同门会有人去北营附近接应殿下。”

    “你们对本宫还真是上心。”

    “师父曾说过,殿下是翼宿,我们离苍山有保护翼宿的使命。”

    安宁闻言站起身走出殿外,朝北方望去。一直以为那人会回来,现在竟是自己去看她。不论怎样,都很让自己愉悦不是么?

    又三日后,穆季进殿就与安宁禀说:“殿下,今日朝中有消息说前废太子有一子流落民间,圣上要召他回宫。”

    “前废太子?是皇上的兄长?”

    “是啊殿下,他先前因谋危社稷,定了谋反之罪,太子位也被废。后来在宫外自尽,当年传言他宫中妃子及子女都相继自尽,无一幸免。”

    “那皇上他?”安宁向左右看了看,小声的问。

    “这些时日皇上不是都未上早朝?皇后娘娘说皇上身体虚弱,还需静养。可有些大臣颇有微词,甚至有人指出其中有诈。还好雍王殿下在京坐镇,再加上太尉常大人是站在皇后娘娘这边的,是以他们也不敢太过闹腾。”穆季躬身上前,也小声的回复着。

    安宁想起之前齐明熠所说楚善依当年做了善事,也许就是与前废太子留下的子嗣有关。可是楚善依为何要这么做呢?是为后事筹谋还是真的出自善心?不是自己要随意揣度他人,但楚善依其人身处高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没有点远见和心机是不可能的。

    “那,前废太子之子何时回宫?日子定下了么?”

    “定下了,就在下月初一。”

    “八月初一?那不就是六日后?”安宁算了算日子说。

    “启禀殿下,秦公公又来传旨,人在前殿。”夏乐进殿禀道。

    “秦大人又来传旨?莫不是礼部把北行的名单和日子定下了?”安宁下意识的问道。

    她换了宫装前去接旨,才知礼部确实定下了名单,楚善依也准了。北行的日子就定在下月初六,而回京的日子则定在九月初六。她知晓自己的生辰礼已提前至十月初六,楚善依是要自己赶回来行礼。

    时间很快便到了八月初一,宫里近日又热闹了一阵,今日辰时齐拥耀带领官员亲自去宫门外迎皇侄回宫。

    午宴依然设在宣颐阁,楚善依在席间介绍了齐智炜,其人真可谓是高大英俊,仪表堂堂。他话语不多,简单的行礼过后就入了座。

    皇后娘娘端坐于最上首,雍王及雍王妃于台阶下,面南而坐。再往下,左侧第一排依次是齐智炜,甘传凯与齐明烁,齐明熠,婧柔公主。第二排坐的分别是皇室宗亲子弟及先皇太后外戚子弟。右侧第一排是五位重臣,第二排则是其他京畿官员。

    安宁朝对面看了好几眼,发现不见御史令刘彦明,另外还有几名先前眼熟的京中官员好像也没见到。她见这宴会当中觥筹交错,其乐融融,一派祥和,似乎有些明白了。

    午宴过后,她回到锦云宫,看见礼部差人又送了些北行物品进来。

    “殿下殿下,镇北大营今早捎来了一卷布帛。”夏乐笑着进殿说。

    “布帛?捎来锦云宫的?”安宁转脸问道。

    “是捎给殿下的。”夏乐说完将成卷的一小块布帛呈上来。

    安宁接在眼前瞧瞧,手掌中是一根麻绳拴成卷的雪青色棉布。她缓缓扯开麻绳,见棉布上用小篆书着几行字,这有点难住她了。

    “夏乐,你给本宫读一读。”安宁两指一揉,故作随意的将棉布扬在头顶。

    “是,殿下。”夏乐站立着接过,从头至尾看完,偷偷的观察了主子的脸色,却并不出声。

    须臾后安宁微抬起头,面露狐疑的问道:“怎地不读?”

    夏乐抬起头瞧瞧主子,过片时才拧着眉出声:

    “战色仓怳逆水日/夏树残红雨歇迟/夜寒风疾孤鸟鸣/南云异客素茶时

    殷殷垂念”

    安宁闻罢,逐字在心中又默念一遍,心里某处蓦然有些酸涩与不忍,担忧与不安。短短数言,不仅道出了紧张的战事和痛失亲人的悲苦,还有着身处异乡的愁绪万千。最重要的是对方那一份清净淡然又记挂于心的情谊。

    “殿下,这…莫不是乔大人捎来的?”过了许久,夏乐终于憋不住的问道。

    “不要多问。”安宁站起身,拿回对方手中的棉布说:“下去吧。”

    夏乐踌躇着还想再说什么,又望了望对方的脸色,退了出去。

    这一夜,细雨竟连绵整夜不曾止息。

    几日后,夏日骄阳下,朝廷的遣队在皇宫外排列的整整齐齐,楚善依带领着齐智炜与齐明熠等人将安宁送至宫门外。

    “玙儿,这一次辛苦你了。此事办成,是大功一件,若是你真不想回楚国,也方便将来在此立足。有皇姑母在,往后定会替你筹谋规划。”楚善依一脸温和,执着安宁的手柔柔的说。

    她心知楚善依是真的很疼爱自己,平日里依着顺着,现在还要为自己铺路。她心里煦暖一片,低下头应道:“皇姑母,你对玙儿真好。”

    楚善依抚了抚她的头发,虽是看着她的脸,却是想起了她的母亲,低低叹了一口气。最后怜惜的说:“玙儿,便启程去,皇姑母等你平安归来。”

    “嗯,皇姑母在京城保重身体。”

    “小皇妹,不要担心我们。你交托给我的事,我会办的。”齐明熠也说着。

    “皇兄,”安宁转过头对齐智炜说:“皇妹走了。”

    “好,皇兄也在京城等你,万事小心。”齐智炜笑了笑说。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