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致富手册》分卷阅读64

    。”傅有粮蹲地上抓了把土看了看,说。

    傅老头点点头:“这几年,队里听说地要分到各家各户头上,就没咋费心思在上头了,瞅着好好的地就这样一点一点瘦了下来。”

    “怕啥,只要精心侍弄两年,地就肥了。”傅老太一点也不担心,想当年,那荒地都能大丰收,这些地还比不过荒地么?

    傅小雨并不太懂地是肥是瘦,听爷和爸这样一说,就想着还是帮着把土壤给改善一下,虽说这地里不能像以前的荒地和自留地一样随意就大丰收,至少要强过别人家种的粮食才行。

    趁大家伙的心思都在地里,傅小雨偷偷的挥动着小手,将手心里的雨水放出来,把自家的地都透彻的灌溉一遍,进入手心的雨水再放出来,便不是普通的雨水了,不但更能滋润万物,亦有肥沃土地的功效。

    把所有的地都灌溉一遍,又把太阳放出来晒一晒,傅小雨看着自家地里被照得亮堂堂的,一些原遗留在地里的种子都快速的吐芽长了出来,便知道差不多了,赶紧收了太阳,不然等会儿地里又可以收庄稼了,这大白天,到处都是来看地的人,别吓着他们。

    虽然集体的地都分到各家户头,原来开荒出来的和遗留下来的自留地也还归各家所用,加上原来的地,傅家有七亩四分地,咋样也够养活一家子了,更何况他们现在有两处生意,每天就有好几百块的收入,根本不必为种地发愁。

    看完了地,一家子往家去,遇到同样来看地的耿老头,两老头就聊上了。

    傅老头问:“耿老弟,那点地够种吗?要是不够,就在我家拿点去种。”

    “够了,我一老光棍,四分地还不够吗?更何况,我可不靠种地发财,我有手艺活。”耿老头得意说。

    傅老头吧嗒吧嗒抽了口烟:“成,够就成。”

    “傅老哥,你听说了吧?好多地方都通电了,我们这不知道啥时候通电?”耿老头问。

    傅老头早在儿子嘴里知道了这事,还算淡定:“既然别的地方都通了,咱这应该也就快了,听说那玩意不用烧油,自个会发光,城里人都用。”

    “岂止会发光啊,可亮堂了,有一年我去城里给一亲戚看病,他家就接了电灯,小小一个灯泡,还没拳头大,大晚上的亮起来照得屋里有只蚂蚁都能看见,又不怕风吹,要多方便就多方便。”耿老头回味起那次进城,最大的感触就是电灯,盼了多少年,终于盼到自家也能用上了,岂不激动?

    傅老头眼睛亮了起来,更多了许多的期待。

    傅小雨在旁边听着也是好不激动,过了六年摸黑的生活,终于可以通电啦,通了电,像电饭褒,电风扇,电话等电器也都陆续可以用上了,电器时代要来了!

    冀村要通电的消息一时间满天飞,各个村子的人都异常兴奋,盼望着国家供电单位的人快点到来,那明晃晃的电灯,曾是多少人的梦啊。

    傅小雨也在心里许下一个愿望,希望在六岁生日那天,能看到电灯。

    这天,傅有粮照常骑车回来取冰棍,一进到地窖里就开始笑着喊起来:“爹,娘,咱镇上通电了!”

    “啥?”一家子都欢喜起来,围着傅有粮,张雄先去把傅有粮的进货单子拿来看,一边竖起耳朵听,一边装冰棍。

    傅有粮抹了把汗说:“半个月前就在拉线了,今天终于通了电,咱供销社里可亮堂了,那灯泡,一个小小的,像个小葫芦瓜,可是一按那开关,立即就会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把屋里照得明晃晃的!”

    “三哥,镇上所有的人家都通电了吗?”傅冬月兴奋问:“咱村里啥时候来人接电?”

    这正是大家想问的,都齐刷刷看着傅有粮。

    傅有粮说:“今天我特意问了下供电所的小哥,说这两天就会往乡下来接电,快则半个月,慢则一个月,咱这也就能有电灯用了。”

    “太好了!”傅冬月欢呼起来。

    张雄看着她乐得像个小女孩一样,眼里尽是柔情,他们都老大不小了,是不是应该把事挑明了说了呢?

    傅小雨掰着手指算日子,离生日还有半个月时间了,真能赶得上吗?咳,算了,只要能通电,赶不上就赶不上吧,六年都等过来了,也不差这几个月了。

    只是傅小雨的愿望还是成了真,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像是特意来为傅家接电的一样,若大的冀镇,别的村子都没去,先来了光荣村,一伙人麻利的拉电线,立电竿,又往各家各户拉线接灯泡,装电表,紧赶慢赶,终于在傅小雨六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完工了。

    “好了,试试吧!”工作人员陶涛从梯子上下来,对握着开关的傅有粮说。

    傅有粮在供销社开过电灯,握住那小小黑黑的开关,一按,卡的一声,黑黑的屋子里立即明晃晃的,亮堂堂的,暖阳一般的灯光照在所有人的笑脸上,连毛孔都能看清。

    “哦,有电喽,有电喽!”傅小雨和四个小子在屋子里欢呼起来。

    傅冬月赶忙去吹灭桌子上的煤油灯,傅老头也把电筒给关了,一家子抬头望着那个小小的灯泡,眼晴花了也舍不得移开,家里终于有电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老家的电灯也是八几年才接上的,好落后。

    今天就只有二更,这个月估计都只有二更了,又要带娃又要码字,累晕了,休息几天,下个月再继续三更或者四更吧,为了表达歉意,派一波红包,这章评论的都送,群么么。

    第43章

    傅小雨六岁生日这天, 迎来了她人生最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一是家里通了电灯, 从此刻起告别了黑暗,迈入光明之中。

    这话其实不夸张,要知道, 以前家里的煤油灯是不会经常点的,大家吃了晚饭, 要么早早上床休息, 要么摸黑说话,要么在院里借着月光干点活,后来开始做冰棍,家里条件好了, 才开始夜夜点上那盏微弱的灯。

    这也象征着农村也开始进入电器时代, 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第二,则是傅小雨收到的生日礼物了,她的未婚夫郝兵同学不远千里给她寄回了一台收音机。

    看着面前长方形, 银色壳子的半导体收音机, 她一时间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能拥有一台收音机是这个时候家庭生活富裕程度的标杆。“听到响,才领证”是人们当时对结婚条件的描述,这个“响”指的就是收音机。

    “三转一响”是这个时代的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 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判断配偶家庭条件的重要标准。在这个年代, 各种新闻、相声、戏曲,甚至邓丽君的歌声都是从这个神秘的小匣子中发出的。

    一台收音机大概要一百五十块钱左右,这个时候的很多好东西不光是有钱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