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分卷阅读15

    会帮着那边的,还有谁能困得住我们?真要闹起来,我也不是没有娘家人可依!”

    张氏是松江府人士,嫁进赵家时,家境虽然清贫,却是世代书香,如今娘家一族出了好几个读书种子,有两位已经做了官,在家乡颇有些名望。奉贤、松江相隔不远,她并不是举目无亲的人。

    不多时,煜大老爷那边传了准信过来,赵炯已经答应了他所请,定下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过,便扶灵起程南下。

    接下来的日子十分忙碌,赵炯要向皇帝打申请报告,表示亡父有遗愿,希望能叶落归根,因此想扶灵回乡安葬,随葬皇陵的荣耀只能让给他人了。皇帝非常不舍,但还是答应了他所请。赵炯立刻就开始准备车船和行李。

    而张氏与赵焯这边,则把所有大件的家具以及用不着的东西全都打包妥当,让张氏的陪嫁卢妈送到新买的宅子里安放好,另有一笔钱财,也由卢妈亲自在新宅中埋好,预备日后回京使用。卢妈一家人已被划到赵焯名下,负责看宅子,另有几房家人、丫头等,将会陪同主人南下,至于玮哥儿的乳母,果然寻个理由辞去了,米氏素来不喜她,也不曾挽留。

    八月十五的团圆饭,二房小长房、小二房是分开各自吃的。等八月十七一到,所有人就出发,登上了南下的大船。赵炯带着郡公爷的灵柩与赵煜、仆人坐一船,张氏、赵焯、米氏与两个孩子带着几个男女仆妇坐一船,其余下人带着行李又是一船,另有护卫船一艘,一行人浩浩荡荡,驶离了通州码头。

    第十一章 风雨欲来

    更新时间2014-3-9 20:01:07  字数:3380

    在船上的日子很无聊。

    赵琇坐了两三日的船,适应了颠簸的生活,看够了窗外的风景,就开始发呆了。她真的是无事可做。小哥哥赵玮还可以练练字读读书,她却只能整天窝在船舱里。八月秋风已经颇凉,她大病了一场,米氏不许她出去吹风,连在船舱里走走,也怕船上太颠,摔着了她,只许她整天待在床上。

    赵琇跟祖母和父母坐一条船,除了船工与几个侯府派过来的粗使男仆外,周围基本上都是自己人。但跟在侯府那个小院里时的日子相比,现在的生活免不了要将就些,比如侍候的人手就少了,做粗活的人不算,张氏身边的春草、秋叶除了侍候她以外,还得帮着米氏照看赵焯的饮食起居,米氏顺道管管儿子,赵琇就被丢给了乳母珍珠嫂。

    珍珠嫂性情柔婉和气,很好相处,问题是,她从出生就是家生子,长大了当丫头,出嫁了做媳妇子,做乳母,一辈子学的都是侍候人的技能,眼里看的,耳朵听的,嘴里说的,也就是身旁这一亩八分地。她不认字,也没什么大见识,哄起一般孩子还好,对赵琇这种伪萝莉来说,就显得乏味了。

    她不想再听珍珠嫂说什么“好孩子乖乖听话”、“女孩儿要斯文安静”或是赵家有多么显赫她长大了会有多么漂亮优秀的虚话,情愿去跟赵玮认字读书,但珍珠嫂却抱着她不放:“大姐儿别闹,要乖乖的,不然一会儿老夫人和二太太要恼了。”

    她叫“哥哥”,珍珠嫂又捂她的嘴,小声哄着:“别吵着哥儿了,哥儿要读书的。”

    她忍不住多嘣两个字出来:“我要跟哥哥学认字。”珍珠嫂掩口笑着哄她:“姐儿学说话学得真快哪,不过认字是男孩子学的,姐儿只要乖乖的就好。”

    赵琇忍不住要暴躁了!

    可惜米氏完全没发现女儿的暴躁,她光是照顾儿子和丈夫就累不过来了。儿子还好,乖巧听话,就是有些择席,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不佳,但时间一长,他也渐渐适应过来了。问题是丈夫赵焯,他自打踩上甲板就开始晕船,吐了好几日,睡不好吃不好,脸都瘦了两圈,面色惨白,整个人都虚脱了。张氏担心儿子,把事先备好的晕船药给他吃了试试,效果甚微,每日只能靠稀粥水和参汤撑着,婆媳二人是操碎了心。

    张氏有意等船队靠岸时,请位大夫来给儿子瞧瞧,可赵炯那边得了消息,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都在小城镇上停靠,补给些食水是没问题,大夫却未必能找到,找到了水平也高不了。张氏暗恼,要求赵炯寻个大些的城镇歇上两天,让赵焯喘口气。赵炯却打发人过来说:“多撑几日就习惯了,这晕船的毛病就是这样,若受不了停下来歇两日,二弟固然能好过些,可再出发时,还是要再犯的,那时怎么办?再歇两日么?这一路歇回去,什么时候才能到老家?入土的吉日是早就定下了的,别连累了父亲的大事!”

    他搬出了已故的郡公爷,煜大老爷也亲自过来相劝,张氏没办法,只好忍下了这口气。

    米氏心中难过得不行,私下里对丈夫哭道:“他们定是有意的!故意把我们弄回老家,就是伺机折磨你呢!”

    赵焯苍白着脸,喘着粗气安慰她:“没有的事。我长了这么大,这还是头一次坐船回南,才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他们又如何能知晓?这原是我自己不争气,怪不得别人。你别哭了,叫母亲看见了难受,孩子见着了也要担心。”

    米氏不停拭泪,却是止都止不住的:“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答应了煜大老爷。”

    赵焯叹了口气:“他想来也是好意,只是宗房势弱,没法制约大哥罢了。我回去也好,要阻止他们在给长辈下葬时胡来,母亲是一定要回去的,我自然要陪着走一趟。我只是有些后悔,不该让你和孩子也跟来受罪。”

    米氏心下温暖,嗔他:“说什么呢?你陪着母亲回南,难道我能独自留在京中享福么?也没有把孩子交给下人照看的道理。这一路上虽多有不便,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远胜似两地相思。”

    其实她是有所隐瞒的,本来张氏就属意她留在京中照顾孩子,兼看守新宅子,那毕竟是一处不小的产业,只交给下人看着有些不象话,是蒋氏私下劝她:“二叔这一去,少则三四月,多则大半年,身边少不了年轻丫头侍候着,虽是在孝期里头,但只要不弄出孩子来,谁还管得了这么多?你不跟着去,难道还要便宜了旁人不成?你们成婚几年都没通房妾室,万一他将来回到京城,添了屋里人,你可是连后悔都来不及了!”

    至于孩子,蒋氏倒是觉得无所谓,如果他们带着不方便,就暂时放在侯府养着好了,是米氏不放心,坚持要带着。蒋氏所言让她又羞又臊,但不得不说,字字句句都说到她心坎儿上了。

    米氏不敢将实话告诉丈夫,心里却又是后悔,又是庆幸,后悔的是把孩子带来,让儿子受罪了,庆幸的是自己跟了来,否则丈夫病成这样,谁能照顾呢?

    小夫妻俩甜甜蜜蜜的,张氏在舱房门口看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