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分卷阅读565

    直安安静静地在背后做事,让别人出风头,今日却一反常态地绕着场子转,原来是表现给未来婆婆看的呀?

    不过赵琇也能理解方太太的想法,方仁珠嫁去尚家,将来就是长媳了,虽然尚太傅一脉并非宗长,但长媳要承担的责任总是要重一些。方仁珠是小女儿,从小就不是当成长媳、宗妇来培养的,就算不为在未来婆婆面前刷好感,让她多熟悉一些庶务也没有坏处。

    赵琇笑着对张氏说:“我猜想,等她们母女去了济宁,方太太一定会手把手教导方五姑娘的管家技能。过得几年她们回到京城,方五姑娘就已经是一把管家的好手了。”

    张氏微笑着摸了摸孙女的脸:“其实象她这么大的小姑娘,这个年纪开始学习管家,也就差不多了。我们家是因为我身体不好,才叫你小小年纪就开始接手家务,这些年委屈你了吧?”

    赵琇笑道:“这有什么委屈的?我管着家,想要做什么事都方便,底下人想要怠慢我也不可能。我心里舒服着呢,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祖孙俩正说话,赵玮过来了。张氏有些惊讶:“你不是到书馆去瞧工程进度了么?还说要忙到晚饭前,怎的这时候就回来了?”

    赵玮忙忙接过冬霜送过来的茶,喝了大半杯去,才笑着回答道:“今儿在西馆遇见一个人,陪他一道出去吃了顿饭,就提前回来了。祖母和妹妹猜一猜,我遇见的是谁?”

    赵琇笑骂:“卖什么关子?你在外头会遇见什么人,祖母与我在家如何能知晓?”

    赵玮不好意思了,只得照实回答:“是尚琼。”

    张氏与赵琇都疑惑了:“尚琼不是上西山修书去了么?几时回京城来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来访

    尚琼原本确实是去了西山别院修书,图的是那边清静。可是不巧,近日天气越发炎热,京中达官贵人有不少都去了西山,其中亦有认识尚琼的人,知道他在西山住着,不免要上门拜访,因此尚琼想在那里躲清静的意图是失败了。

    如果仅仅如此,倒还不至于让他搬回城里来。毕竟友人上门拜访也不是天天来的,打过招呼,他又能得清静了。可惜更不巧的是,尚家西山别院的邻居,原属于一位高官所有,后者在谋逆案中倒台,家产充公,前些时候内务府拍卖了一批抄没的房产,这处小宅子也在其中,被别人拍走了。近日新邻居正在改造小宅子,每日工匠进出,敲敲打打的,没一刻安静。尚琼撑了两日受不住,只能搬回城里。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回到家里住,而是住到了自己在什刹海边的私宅。这座二进的精致小院是他十八岁的生辰礼物,是他亲祖母赐给他的,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收拾,这还是头一回入住。既清静,又凉快,还没几个人知道,正好让他得享安宁。因此尚琼搬回城中后,就一直住在那里。这处小宅距离明知书馆的地址很近,尚琼从前与书香人家子弟交往时,跟易家兄弟中的兄长结识了,听说他二人如今在明知书馆的西馆抄书,便特地过去看望,这才恰巧碰上了前去查看书馆工程进度的赵玮。

    赵玮与尚琼从前也曾见过面,只是没有深交。今日见面,就着书馆的话题聊了半日,两人顿时觉得相见恨晚。赵玮从前曾听妹妹赵琇提过,尚琼才学极佳。只是碍于面容有瑕,才不能参加科举。不过那时候他也就是听听而已,直到如今深入接触到本人,方才知道对方的才学比自己强出许多。

    赵玮对祖母张氏与妹妹赵琇感叹道:“见了尚琼此人,我才知道什么叫老天不公。若他是个才学平庸之人,不能科举也就罢了,没什么好可惜的。天下间比他更怀才不遇的人也不是没有。可偏偏他有这样的才华。却只能埋没,怎叫人不为他惋惜呢?他不能科举,又不是他本身的错。只是生来如此罢了。”

    张氏听了也感叹:“确实可惜。虽然以他的家世,由恩荫入仕也未为不可,只是终究比不得科举正途,将来也没法入阁。”

    赵琇则有些不以为然:“恩荫入仕又如何?考得进士功名的人。有几个能入阁拜相的?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会担心被埋没的。况且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也不仅仅是从他能做多大的官来衡量。我瞧尚琼本人挺有志气的,这么年轻就说要修书。若真让他写出一本大作来,人人夸奖,流芳百世。这样的成就难道就比科举做官差?能做官的人多了去了,没有实打实的政绩,也不过是碌碌无为之辈。可士林中的学问大家。却始终能得到所有人的尊重。这么说起来,又能说谁比谁强?”

    张氏笑了:“你这丫头平时爱胡说。今日的话倒有些道理。”

    赵玮也笑道:“妹妹如今越发超脱了,这话确实说得不错。只是世人都以功名为重,尚琼生于书香名家,叔伯兄弟子侄全都是科举入仕,独他一人无法下场,为此不知受了多少委屈。我等外人见了,自然要为他打抱不平。但他本人倒是看得很开,我听他说话的语气,志存高远,并不以功名利禄为重。如今他还年轻,能不能写出一本好书来,我不知道,但以他的才学,总有一日能有所成就的,到时候兴许还真能流芳百世呢。”

    赵琇抿嘴一笑:“既然哥哥如此推崇这位尚大公子的才学,不如多与他结交结交,平日读书时遇到什么疑问,若是不好常去打搅几位大家的,索性问他得了。尚琼家学渊缘,学问一定比哥哥好。再说,就算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他背后还有一位尚太傅呢。”

    张氏忍不住戳了孙女的脑门一记:“你这算盘倒打得精,你哥哥在外头交朋友,难道是为其中的好处去的?尚太傅是今上的帝师,难不成还要来教导你哥哥一个秀才?少出馊主意。方才我才骂了丘家老太太机关算尽,反误了自家名声,你可别学了她,坏了你哥哥的名声。”说完了她又转向孙子赵玮:“你既然与尚公子投缘,多与他来往也是好的,若功课上有什么不懂的,向他请教也行,只别太麻烦人家。受了别人的好处,将来也要记得报答。再则,咱们家的书馆虽还未完工,收集的书本倒多,其中也颇有可读的。若其中有尚家公子感兴趣的,你只管借给他瞧,千万别小气。”

    赵玮笑道:“祖母放心,孙儿领会得。今日他就借了几本书回去,我叫易家兄弟记下了书名。这些书本不该出借,但眼下还未开馆,他又是爱书之人,想来无妨,我就松了口。等书馆正式开馆,就要请他到馆里来看书了。横竖西馆并不对外开放,他就坐在那里,也不愁会有人来打搅的。”

    赵玮对妹妹的主意其实颇为心动。他虽认识不少学问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