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染金戈》分卷阅读70

    艺一直不错,至少比我强。”

    卢正秋笑道:“那是烧糊的那些都没有端给你吃。”

    “你也有将饭烧糊的时候么?”

    “当然了,我像是生来就会烧饭的人吗?”

    卢冬青一怔,很快摇头道:“全然不像,我刚刚识得你的时候,总觉得你像块冰,又冷又高傲的。”

    “那现在呢?”卢正秋随口追问,“该不会热情似火了吧。”

    “现在仍是冷的,却像水,冷得清凉温柔。”

    卢正秋瞧见他郑重的神色,不由得微微惊讶,很快露出笑意:“你这孩子,还没吃糖呢,嘴巴就这么甜。喏,差不多可以出锅了。”

    “已经熟了么?”

    “变成这种颜色,就是熟了,再烧就该烧干了。”

    卢正秋一面说着,一面将空碗递过去。

    可他的手递到半途,却被对方握住了,十指牢牢地扣着他的手背,钻进他的指缝。

    “冬青……?”他诧异地抬起头。

    卢冬青也呆然地愣在原地,直到两人身后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哟,怎么味道这么香?有肉吃吗?”

    第67章离合有常(四)

    这擂鼓般的嗓音和大喇喇的语气,不用看也知道来者是安启明。

    他毫不客气地闯入厨房,翕动鼻翼,发出像犬类一般的嗅声:“这是腊肉的味道吧,难怪这么香!”

    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任兰,她彬彬有礼地站在门边,双手合十在胸口,低头道:“实在不好意思,本来打算回来后马上给你们烧饭的。没想到你们已经烧好了。”

    初来乍到的两人并未觉察出气氛有异,卢冬青的手已经从师父手背上拿开,捧着碗,专心地把锅中的菜肉往碗里盛。

    卢正秋则转向二人,面带笑意道:“我们不仅烧好了饭,还烧了许多,二位想必忙碌了一个上午,不如一起来吃吧。”

    “这……”任兰面带犹豫,“不会叨扰你们休息吧?”

    “怎么会。”

    “那我们就不客气啦,”安启明一个健步跳到卢冬青身旁,用手肘戳他,“没想到你手艺还不错嘛。”

    卢冬青看了一眼碗中的饭菜,又抬头望了一眼师父的背影,终于扬起嘴角,露出笑意。

    四人围席而坐,一边进食一边交谈,熟络得好似的一家人似的,房间中的饭桌很小,筷子时不时地撞在一处,发出清脆的声响。

    卢冬青的筷子不意间和安启明的撞在一起,“抱歉。”他立刻缩回手,递上一个歉意的眼神。

    安启明却在他肩上一拍:“哎,你怎么这么客气啊,当初百羽同我吃饭的时候,都是从我碗里抢肉的。”

    说到一半,他自己也觉察到气氛不对,把后面的话吞回肚子里,默默地低下了头。

    卢正秋问道:“百羽姑娘还没有醒么?”

    安启明哀声叹气,任兰也跟着摇了摇头。她转向卢冬青,问道:“待会儿你要不要同我去看看她?”

    卢冬青怔了一下,随即听到师父的催促声:“再过几日,我们就该启程辞别了,趁这几日功夫,不妨多去看看她吧。”

    卢冬青点头应下,又道:“那师父你在房间里等着我,回来后我为你煎药。”

    饭后,卢冬青随任兰先行离去,安启明也打算走,却被留在房间里的卢正秋喊住了。

    “启明,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安启明回过头,道:“正秋师父有何吩咐,小辈一定照办,”一边说一边挤眉弄眼,“是不是有什么小秘密,不能告诉冬青,才找我代劳啊?”

    经过前几日生死一役,两人之间已形成熟络的默契,开起玩笑也比旁人更加肆无忌惮些。卢正秋笑道:“秘密倒谈不上,只是想让你帮忙调查一件事。”

    “何事?”

    “我想知道羽山族中,历来被关入幽沼囚笼的罪人的身份,不知是否有迹可循。”

    安启明面露诧色:“有倒是有,被关入幽沼的族人一定身犯重罪,历代族长都会将罪案记录在册。不过,正秋师父为何会对这个感兴趣?”

    卢正秋道:“因为我在幽沼中瞧见了奇怪的东西。”

    *

    黄昏时分,卢正秋从案牍库中走出,独自往幽谷的方向走去。

    时值深秋,山谷中的冷风灌入脖颈,连吸进鼻子的空气都裹着凉意。

    他的神色依旧从容,他早已习惯与寒冷为伴,就算秋风也难以奈何他,夕阳在他身后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覆盖在暗沉的大地上,显得分外鬼魅。

    鬼魅的不仅是影子,还有耳畔隐约响起的低吟声。

    上一次他被押送到此处,深陷囹吾,急火攻心,没有余力留意周遭的情形,这一次,他总算能听得真切,那些忽远忽近,飘渺难追的声音,吟诵着岳百羽一度道出口的字句。

    ——身既死兮,魂魄长留。

    是谁人的魂魄还滞留于此?

    百羽将他们当做故去族人的魂魄,然而卢正秋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辞藻比幽荧神所告知他的一切更加古老,怕是来自更加遥远的过去。

    比幽荧神更早的年代,那一定是神州的伊始。

    那时,烛照与幽荧在天地间缠斗不止,引得大地洪水滔天,是烛照神麾下一位名为禹的小卒挺身而出,退治洪水,才使得神州上的凡人免于灭顶之灾,在众神离开神州后,得以继续繁衍生息。如今的禹国,便是由他与凡人女子诞下的后代建立的。

    然而,在禹的伟业建立之前,还有一位神明被人遗忘了。

    他的名字叫做鲧,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关于他的记载却留存甚少,人们只记得他擅自窃取天界的宝物息壤,不仅没能建立功勋,反倒令洪水更加肆虐泛滥。

    作为惩罚,他被关进幽沼,饱受折磨,最终没能与众神一道重返天界,反而葬身于凡世俗尘之中。

    关押鲧的地方,便是卢正秋脚下的羽山。

    此时此刻,卢正秋已来到牢笼前。

    狭窄的洞口处,生锈的栅栏门半敞着,挂在墙边的镣锁还垂在地上,只消目光触到那冷冽粗糙的表面,便能回忆起它搭在肩上的沉重分量,以及拇指关节脱开的疼痛。

    任何一个被关押过的人,都绝不会喜欢这个地方。

    但卢正秋还是踏了进去。

    他重新踏入牢笼,当然不是为了缅怀被囚禁的滋味。他是来调查的,他要寻找的东西,就在这洞穴更深处的墙壁上。

    借着洞口漏入的微光,他在冰冷的石壁上摸索。在被囚禁的时候,他曾瞥到过一个陌生的图案,线条繁复,不像是自然造物,而像是有人特地镌刻在石头上的。无奈当时他手脚被拘,洞穴里的光线又分外晦暗,实在难以确认。

    这一次,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图案。

    图案像是用尖锐的锥头刻上去的,凹槽之中还涂有一些黑色的泥灰,经年日久,颜色早已褪去,只能用手指摸出斑驳的凹痕。

    凹痕陈旧粗糙,沟壑中苔藓堆积,想来有相当久远的历史,若是在曝在外面的阳光和风雨下,恐怕早就被自然的刀斧磨平了,但在阴湿寒冷的山洞里,竟奇迹般地完整留存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