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小饭桌》分卷阅读100

    茶几和四把太师椅,都靠着西墙放着,北墙上挂着三清天尊和玉皇大帝。画像前有一供桌,桌上摆着两盆兰花。

    再往里就是寝房,也很简单,一处檀木架子床,一处衣柜,罗汉榻,小桌,铺垫,香炉等等。

    “这白云长老果然是在清修,简单,简朴。”晏殊打量一圈之后,禁不住叹道。

    赵寒烟打开衣柜翻了翻,只是几件随身衣物,又翻了其它的木柜,都是一些平常的物件,东西很少,没瞧出什么其它。

    白玉堂看出赵寒烟疑惑,问她怎么了。

    赵寒烟:“你们看这屋子,觉不觉得缺点什么?”

    “什么?”白玉堂问。

    “人气,常年在这住的话,不该就这点东西,连个碗筷灶台都没有,也没有水盆,晾衣的竹竿……这里看似像是个住人的地方,但东西都太简单了。”赵寒烟接着道,“我记得观内的道士说过,白云长老修行的时候不喜人打扰,便是紫烟道长身亡,清溪道长也不许人来找他。那他平时自己还不做饭,靠吃什么活?”

    “或许真的在修仙,不食人间烟火了。”晏殊道。

    修仙的人怎么个活法,晏殊不了解,但眼下紫烟观接连不断发生凶杀案,都足以说明事情不简单,所以现在所见的都必定反常。

    赵寒烟差点忘了,古人有很多人信修仙这种事。她自认为很充足可以怀疑的理由,在他们看来可能未必如此。

    赵寒烟就赶紧换了个说法,“我的意思是说紫烟道长说是遭了什么天雷劫,结果却只是被烧死。这个白云长老所谓的修仙,八成也是个幌子,我觉得他不常住这里。再者看草庐外的石阶宽度,可以并行走三个人,一个茅草屋而已,何必如此精修一个宽台阶?”

    晏殊点头赞同。

    白玉堂环顾屋子一周,寻找什么,目光最后停留在丹炉东边的那条腿上。“这丹炉一共有三条腿,唯独这条最光亮。”

    “是不是有机关?”赵寒烟好奇凑过来,这种东西她还是第一次见识。

    白玉堂摸了下,确定之后才对赵寒烟点头,随即他整个右手握住丹炉腿,左右扭动,咔嚓一声,向内转动了。接着传来石砖擦动的声音,大家同时往地上看,就见丹炉下方的一块石砖正在下沉。这时候白玉堂把丹炉腿扭到了头,又传来咔嚓一声,石板下沉停止。沉了大概有三尺多高,下沉的石板被铁链悬挂。往下可见有石阶通向深处,但深处黑漆漆地,倒看不太清里面有什么。

    随后叫了人来,举了火把,进洞一探究竟。

    进去之后先是半丈多高往下的甬道,有两人宽,大家都要弯腰低头往下走,一路往下大概有七八丈远,路就开阔了些,是山岩自然形成的洞,比刚才人工雕凿的通道宽敞很多,但是弯弯曲曲并不规则,人可直立行走,但要注意脚下,因为忽高忽低并不平整,斜坡向下走时还很容易滑倒,需格外小心。

    大家举着火把继续往下走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就到了一处开阔地,有光从上面射下来。看起来上头漏光的地方应该是半崖的一处断层。

    再继续往里走的时候,脚底开始湿润了,隐约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越走越开阔平坦,溪流越来越宽,最后汇聚到了一处约三丈宽左右水坑内。因为坑中的光线并不好,水潭里的水看起来黑幽幽地深不见底。

    河水边见光的地方,长了些青苔小草。

    “原来这紫烟山竟是一处腹空之地。”晏殊打量这里的环境,“与世隔绝的佳所。”

    赵寒烟看了下河水流向的方向,终应该是汇向了山底,与山外的那条小河汇合。士兵们随后发现通往山下甬道,晏殊命们先行探路。随后不久,士兵们就来回禀,甬道通向紫烟山北面的山底。

    “紫烟山的北面可是断崖,恐怕任谁也不会想到那里会有一条出山的路。”晏殊叹罢,转即见赵寒烟和白玉堂都不在自己的身边,回头搜寻,发现两人正在水潭边说什么。

    晏殊赶紧走过去,问他们有什么问题。

    “银河。”赵寒烟用她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晏殊,指了下水潭,“看看底下有什么?”

    银河,银藏于河底,原来是这个意思。

    晏殊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让人下水探查。最终果然如他们所料,士兵游上来的时候,手里抓了一把银子,还说水底层铺得全都是银元宝。

    接着有衙差来禀告,他们在山底的出洞口附近发现了尸骨,估计是有野狗闻到了味道,刨坑挖了土里的骨头出来。士兵们刚发现时,就怀疑不是普通的兽类骨头,用木棍稍微再挖了几下,竟看到了骷髅,就赶紧过来禀告。

    晏殊让他们带上工具继续挖,确认最终的骸骨数量之后再来禀告。潭底银子也如此,先打捞确认数量。

    三人随后就从山洞中出来,拎着蘑菇筐往回走。

    “发现银河的事要暂且保密,回去的时候先不提。”晏殊建议道。

    晏殊的用意大概是不想让凶手知道他们已经发现银河的秘密,或可以守株待兔拿住凶手。

    赵寒烟和白玉堂当然都明白。但赵寒烟觉得这种事瞒得过一般人,却瞒不过敏感的人,特别是做贼心虚见官家人就紧张的凶手。

    但不管是打草惊蛇也好,守株待兔也罢,都是抓捕凶手的方式。

    且等着吧。

    赵寒烟回去后,将蘑菇倒进水里,再放入面粉进轻轻揉了揉,如此比较难洗的蘑菇也会很容易洗干净。

    道观负责做饭的道士帮忙杀好了鸡,按照赵寒烟的要求拾掇干净,剁成了适宜入口的小块。

    赵寒烟从钱袋里摸了钱来给他们,不光付了鸡钱,还余下一些,算他们帮忙的工钱。

    道士们忙挥手不要,但赵寒烟坚持,他们也不好推脱,只好接下了。

    野生榛蘑和鸡肉搭配最为理想。鸡的肉香渗入蘑菇里,而蘑菇独有鲜香也会融入鸡汤里,如此互相增味,会让人吃得欲罢不能。

    野山珍只要不是太过腥土,在吃法上不需要太多调味,任何多余佐料的添加,都会影响到这种“珍味”的完整口感。所以在最大原则上地去遵从从食材的原味进行烹饪,就能完整地品尝出山珍的真正美味。

    鸡肉焯水之后,放煮肉料进锅中清炖,炖到汤汁浓香时,浮上金黄喷香鸡油之后,把上层的鸡油舀出,将焯水的榛蘑放入锅中,和刚刚盛出鸡水油混合在锅内轻轻翻炒。这种炒法其实不算是用油,也不算是无油,如此可让榛蘑在达到煸炒的效果之余不仅不会油腻,更因为没有加入其它种类的油,更可以完整得保留榛蘑和鸡肉最纯粹的香。

    待鸡肉炖得香烂的时候,就把榛蘑加入,稍微调盐,再炖上一段时间,让榛蘑的滋味完全融入到鸡汤和鸡肉中去,再一次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