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小饭桌》分卷阅读255

    大臣们,“包拯,朕最后给你一次机会,你可还有自证清白的话要说?”

    一时间所有暗瞟而来的目光都齐聚在包拯身上。

    “臣,没有。”包拯顿了很久,才说出后面的两个字。

    众官员们听包拯都没有异议了,都露出‘尘埃落定’的表情,放松了下来,只等皇帝下旨处死包拯。

    赵祯却半晌没说话,他随后在众人安静的屏息中悠悠的喝了口茶,再悠悠地叹了口气。给足了时间之后,赵祯失去耐心。

    “真再没人提出异议了?”

    十名大臣中,除了晏殊和宋庭空,其九人的心声,大概都在表述赵祯用吃茶拖延时间,是舍不得包拯的表现,但由不得他了。

    这些大臣逼得一个皇帝只能选择他们提供的那条路,心里竟个个有几分得意。好像这根本就不是议事,只是君臣之间的博弈一般,只论胜负。

    赵寒烟听到这些心声后,真为赵祯心酸一回,难不得他越来越腹黑了,原来是环境所迫。

    当她抬头去看,刚好对上赵祯投射过来的责备她的小眼神儿。

    赵寒烟忙动唇,糯糯地送出一声:“圣上,小人有异议。”

    宋庭空和晏殊等人目立刻齐刷刷地看向赵寒烟。

    “你是谁?”宋庭空打量赵寒烟。

    晏殊道:“开封府的捕快,也是厨子。”

    “圣上与我们这些臣子说话,还容不得你个没品级的小捕快插嘴。”柳如才嫌弃瞪着赵寒烟,呵斥她没规矩,“好大的胆子!”

    “小人也是人。”赵寒烟还是声音小小的,但丝毫没被柳如才的厉声呵斥吓到。

    晏殊眯起眼睛,看了眼赵寒烟,转而去看赵祯的反应。

    “朕想起来了,朕刚刚问的确实是‘人’,你有什么话便说吧。”赵祯勉强道。

    “小人想说三件简单事:一包大人无辜;二庞太师没死;三幕后主使最后确定在宋大人和晏大人二人之中。”

    “你知不知你在说什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污蔑朝廷命官可是大罪。怀疑猜测不行,要证据的。”晏殊严肃地盯着赵寒烟的眼。

    “多谢晏大人提醒,”赵寒烟偏偏任性道,“那第一件事,不如就讲讲我刚冒出的一个猜测,双生子冒名顶替?”

    第126章

    “双生子?”晏殊万般不解,正欲问赵寒烟何意,但话音早已经被其他大臣们的质问声盖住。

    此时此刻,几名位高权重的官员们根本听不到什么双生子的话,满脑子都是庞太师没死这件大事。官员们个个地位都不低,原本端着,气派沉稳,忽听这个消息后,都稳不住了,七嘴八舌质问起来,让包拯和赵寒烟痛快解释这到底怎么回事。

    场面很乱,只有晏殊和宋庭空再没有出言,保持着沉默。当然最为沉默的还要数坐在上首位的赵祯,由着低下闹哄哄,他冷脸看着没吭声最后到底是赵祯身边的大太监一声呵斥之下,场面才算素净了下来。

    不过也不算太安静,几位尚书一个接一个排队讲话,义愤填膺,恳请皇帝立刻责令包拯解释清楚。

    “莫非是故意让庞太师诈死,来戏弄我们?堂堂朝廷大员,竟干出这等儿戏之事,可耻至极!”兵部尚书红着脸气愤不已,转而恭敬对太傅拱手,请他老人家说句公道话。

    付太傅翘着花白胡子,连连点头应承,全然不赞同包拯的违信之举,认为他这般做是给朝廷抹黑。

    “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付老太傅当年在西北做军师,智抗敌军之时,三十六计用尽,哪一招不是使诈?不管是战场厮杀,还是朝中尔虞我诈,但凡争斗,都是如此。兵不厌诈,才好出奇制胜。”包拯反驳后,不忘耍赖一句,“再者那罪犯斩首之时,包某可从未说过他就是庞太师。不过是围观的众人以为是他,说到底,诸位大人听到的不过都是些传言和猜测罢了。”

    付太傅被说得哑口无言,瞪圆眼看包拯。兵部尚书则因憋着愤怒,气红了脸,转即请皇帝做主,他觉得包拯是在强词夺理。即便庞太师没死,但他这招‘不否认’骗了大家,骗了皇帝,那也算是欺君之罪。

    “朕知道。”赵祯淡淡道。

    一句话,几位大臣被噎得不知说什么好,都沉默了,公堂内再一次陷入安静。

    “那庞太师现在何处?”宋庭空接着问,“莫非包大人早就察觉庞太师无辜,故而由此计谋,若只是为抓忘忧阁,却为何瞒着我们?”

    “诸位大人稍等,包某这就派人去接。”包拯命展昭带人去接庞太师,至于忘忧阁的事,包拯则交给了赵寒烟来讲。

    “包大人本人在此,却想让诸位位居一二品的大人们,去听你们开封府一个没品级的捕快乱说?”柳如才觉得可笑,让包拯不要拖延时间。

    “他是我们开封府新招来的厨子,也是捕快,可察颜观心,能耐异于常人。”

    “呵,更好笑了,还是个厨子哈哈哈……”

    赵祯听柳如才笑话自己的堂妹,非常不爽,表情立刻阴沉几分,还特意瞪了一眼柳如才。

    柳如才还在全身心地攻击包拯,并没有注意到皇帝这边脸色变了。付太傅久经官场,最会察言观色,轻咳一声,提醒他可怜的外甥注意。柳如才这才意识到什么,忙收敛举动,谨慎站好。

    “罢了,谁解释都一样,你说吧。”柳如才立刻改了态度,对赵寒烟道。

    “近几年忘忧阁的忽然声名鹊起,留下了很多江湖传说,而今几乎已经到了谈之色变的地步。

    江湖事最瞒不过江湖人。这位是江湖上颇颇有盛名的少侠锦毛鼠白玉堂,他在江湖交友甚广,其四位义兄在江湖上也一样名气响当当,并且朋友众多,但连他们这些身在江湖之中的人,都从来不曾真正见过忘忧阁或忘忧阁的杀手,所听皆是传说。

    所以我怀疑根本就没有什么忘忧阁,就算有,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组织,在江湖上根本不值得一提。”

    “若如你所言,忘忧阁不存在,外面那些说法又从何而来?”

    “雁过留痕道理,想必诸位大人都知道。且不说数千杀手的忘忧阁了,就是几十人数的镖局,每□□食住行,样样都会留下痕迹。再有江湖人办事,处处需要人脉和消息。只要有人在江湖上混,就不会瞒过那些耳目消息灵通的老江湖人。

    凭什么忘忧阁怎么会如此厉害?上千杀手,却会没半个人知道他们的真实存在?

    这就要说到某位幕后主使,为了让传说听起来真实些,编造故事,忽悠世人。这方面我和白少侠也已经调查过,不管是江湖上还是百姓中,所有听说有关忘忧阁的人,最终追溯到的就是说书人。说书人讲的人多了,讲的时间久了,大家自然而然就信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