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大清第一纨绔》分卷阅读60

    使劲拿眼睛去瞪胤祚:旁人说了就说了,您老人家要不要这么实诚的一五一十说出来啊!就算您说的人不怕,也体谅体谅我们这些听的人的心情吧!

    胤祚不理他,他就是故意的!

    咱们自己的人都还饿着肚子呢,拿粮食去喂这些白眼狼,不是那啥是什么?

    去他妈的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能吃吗?

    康熙脸上倒看不出喜怒,斥道:“少喝凉茶。”

    末了又责道:“朕过几日就要见他,你这会子将他腿打断了,岂不是让底下的人为难?”

    胤祚哦了一声:“那等皇阿玛您见过了,儿子再去好了!”

    康熙不置可否,梁九功将头埋得更低了——老奴什么都没听到。

    那边父子两个却又聊上了,道:“听海拉逊说,你这会儿又迷上听戏了?”

    一说听戏,胤祚来了劲儿,道:“最近京里来了个南戏班子,与京里现有的戏班子都不同,扮相没那么夸张,都朝俊里打扮,唱腔更是清丽婉转,缠绵悱恻,端的是动人——听着这个,儿子连梦里都要香甜几分!”

    敢情还是来睡觉来了!

    “好,正好出来没事,朕一会也陪你去听一出。”

    胤祚笑道:“皇阿玛放心,铁定不会让您失望!啊对了,皇阿玛可有什么爱听的段子,儿子让他们提前备着,现如今儿子说话可好使了!”

    梁九功又白了他一眼:九门提督都斩了,小爷您说话能不好使吗?

    康熙道:“就听你平日听的便可。”

    胤祚笑道:“那就不用特别准备了,只要我去,他们一准唱我爱听的。”

    梁九功连白眼都没力气翻了:小爷您在外面这么嚣张跋扈、风光无限的,告诉给万岁爷真的好吗?

    “等听完了戏就随朕回园子,这几天就先别出门了。”

    胤祚不满道:“为什么啊?”

    康熙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你说为什么呢?

    ——

    不出康熙所料,果然第二天一早,他就收到无数弹劾胤祚的折子。

    平日里怎么胡闹都好,谁让您老人家来头大呢,这大清朝的人说难听了,都是您家的奴才,爱咋地咋地吧!可那是外国使臣啊,关系到国家形象,被您在大街上一顿暴打,还扬言要打断人家两条腿,这也闹的太不像话了吧!

    康熙目光向下一扫,底下的大臣大致分成了两拨,一拨眼观鼻鼻观心,假装自己根本不存在,一拨义愤填膺的恳请惩戒胤祚。

    至于有资格上朝的几个儿子,老四老八,一个万年寒冰,一个万年暖阳,等闲别想在他们脸上看什么出别的表情。老大幸灾乐祸的看热闹,老五想替胤祚说话又插不上嘴,太子摇头叹息,一脸无能为力之色。

    “胤礽。”康熙点名道:“你说说,此事该如何处理才好?”

    胤礽犹豫了一下,道:“依儿子之见,六弟也就是小孩子心性,未必有什么恶意,不如皇阿玛拘着他抄几日书,待那高丽使臣走了,再放他出来就没事了。”

    底下众臣纷纷摇头,果然皇上对六阿哥太过宠溺,看把个太子为难的,一句重话没有,只要让那位爷别再继续揍人家就心满意足了。

    小孩子心性?都十八岁了还小孩子心性呢?换了别的阿哥,十八岁儿子都生了好几个了!

    康熙又问:“胤禛,依你之见呢?”

    胤禛上前一步,依旧是面无表情道:“依儿臣之见,既然那崔永浩与人有了纠纷,自然该去顺天府报案,如何决断,自然有顺天府尹做主。区区小事,实在不值得拿到朝堂之上来说。”

    一年近七旬的老臣夏永年上前,沙哑着嗓子道:“四阿哥不会是在说笑吧,顺天府尹有几个胆子呢,敢处置六阿哥?”

    夏永年自顺治时期就在朝为官,康熙登基、除鳌拜、平三藩都是立了功的,并不担心康熙会因为他和皇子呛声就责罚他。

    胤禛讶然道:“咦?怎么这事儿还和六弟有关吗?”

    夏永年气的直喘气,这都说了老半天了,你是真没听见呢,还是假没听见?

    只听胤禛继续道:“如果真和六弟有关,那自然就不是顺天府能处理的了。不过,夏大人亲眼看见六弟打人了?或者亲耳听见他吩咐人打人了?”

    夏永年道:“老臣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自然有人看见了!”

    胤禛淡淡道:“原来是人云亦云。夏大人如此急公好义,还真是令人佩服!不过本王还是要说一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夏大人身为国家重臣,这种听风就是雨的事儿,还是少做。”

    “你……”

    胤禛淡淡道:“夏大人你同崔永浩相熟吧?不妨转告他一声,按我大清律令呢,他若是果真被人打了,不妨去顺天府报个案。虽然他是外臣,但是高丽是我大清属国,他也勉强算我大清臣民,顺天府不会置之不理的。若是顺天府查明,此事的确和六弟有关,夏大人你再在这朝堂之上嚷嚷也不迟。”

    夏永年怒道:“四阿哥好口才!老臣却要问一问四阿哥,四阿哥您这样一味徇私,难道就不管国家大义,不顾两国邦交了吗?”

    “两国邦交,不代表要崇洋媚外。”胤禛冷冷道:“胤禛再不顾大局,也没到大人您这样,事情还没弄清楚,便想将罪名扣在自家百姓身上的地步!这件事是老六做的倒也罢了,如若不是,大人您为了所谓的邦交,是不是要不管青红皂白,先将我朝子民拿下再说!我倒要问问你,你做的到底是哪朝的官!”

    老臣气的浑身颤抖:“你……你……”

    胤禛冷喝道:“我看你是老糊涂了,连话都说不清楚,还做个什么官儿!”

    身在圆明园那百年,胤禛最恨的事莫过于此,幸好他此刻还不是皇帝,若他是皇帝,这些人,只怕一个都休想全须全尾的出去。

    胤禩抬头,诧异的看了胤禛一眼,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位四哥锋芒毕露的模样,其威势,竟似不下于康熙。

    “罢了!”康熙挥挥手:“此事容后再议。”

    被胤禛这么一顶,也没人敢继续出头,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所谓“容后再议”,哪还会有什么日后?

    ——

    “……皇上创开海道,运米拯救东国,以生海筮之民,饥者以饱,流者以还。目前二麦熟稔可以接济,八路生灵全活无算……”

    两日后,康熙在畅春园见了高丽使臣崔永浩,听着对方感激涕零的念着国主李焞的亲笔奏书,心里却半点触动也无,自然也不会写什么《海运赈济朝鲜记》留给后世了。

    略略赏了几件东西,不咸不淡的几句话就将他打发出门。

    崔永浩愤愤出门,他家国主亲手所写的奏书,态度谦卑又诚恳,他念着念着都快要被感动的哭了,可这大清上下居然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