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清河地主》分卷阅读176

    花生比较重要。

    张鹤悻悻然,道:“我、我来哄哄她吧!”

    夏纪娘将小花生交给张鹤,小花生毫不留情地挥着小拳头砸在她的胸口,她佯装受伤,道:“纪娘,我被她打了!”

    夏纪娘抿着嘴一笑,道:“该!”

    张鹤也咧嘴笑了,一边哄小花生,一边抱着她往外走,道:“我带你去瞧瞧新农器!”

    夏纪娘也跟了上去,不过脱粒机对她而言已经很是熟悉,毕竟每天都见到张鹤在捣鼓,只是它是如何运作的,还是第一次见识到。

    “这要如何脱谷?”夏纪娘十分好奇。

    “纪娘,你踩下面的那块板。”

    夏纪娘有一丝犹豫,不过还是提起裙摆轻轻地踩在上面,只见她面前的滚筒开始旋转起来。她略惊奇,又踩了几脚,发现脚下的木板不仅会随着她的松开而恢复位置,且根本无需她用多大劲,便能使得滚筒越转越快。

    “届时便拿着稻穗在上面放着,谷粒便会从上面被打落。不过纪娘你要小心,不能去碰它,否则手指都会断掉的。”张鹤提醒道。

    夏纪娘收回脚,又看了张鹤一眼,道:“那你还不将花生抱远一些,万一不小心……怎么办?”

    “你看她不哭了!”张鹤惊奇地发现这一事实,只见小花生扭着头去看那旋转的滚筒,也是十分好奇。

    “呀呀呀!”小花生配合地回应道。

    夏纪娘笑了笑,问道:“二郎决定给这农器起什么名了?”

    “前有风谷机,今自然是脱谷机。”张鹤并不打算用后世的脚踏式脱粒机为名,毕竟起这么复杂,百姓也难记住。

    “倒是好记。”夏纪娘与张鹤心有灵犀,她道,“如今有了脱谷机,对我们而言是好事呀!”

    “为何只是对我是好事?”张鹤问。

    “有了它,我们便无需雇佣太多的人帮忙收割,一些人家没了这份活,又怎会认为是好事呢?”

    有了脚踏式脱粒机,在脱粒上面便大大地增加了效率,不仅能让人轻松一些,而且谷粒的损失也会大大地减少,本来需要人工半个月才能完成的脱粒工作或许只需几天便能完成了,这对于部分需要找活干的人家而言自然不是甚么好事。

    张鹤笑了笑,道:“可农器的进步能减少百姓的幸苦,让他们在农事上更加积极,整体而言,百姓的日子都只会好,而不会差。”担心夏纪娘听不懂或是怀疑她,她也不能用“生产水平”这样的词汇来跟她说明白。

    “是我多虑了。”夏纪娘道。

    尽管张鹤研究出了脱粒机,可依旧需要雇工帮忙,毕竟她种了一百亩稻,脱粒机也不能高强度运作下去。

    当她将脱粒机搬到田边教雇工如何使用时,不少村名闻讯赶来,听说张鹤琢磨出了一台“脱谷机”无需再用力地掼稻草以脱粒,他们都十分感兴趣。

    张鹤也是第一次用脱粒机脱粒,一束稻草放在滚筒上滚几遍,谷粒便脱去了九成,只有一些零散的谷粒依旧顽强地留在稻杆上。随着她的演示,周围发出了一阵阵惊叹声,更有人好奇地想伸手去碰滚筒。

    张鹤警告道:“你们若是想要断手断脚,尽管放上去。”登时便吓得他们缩回了手,不敢去碰。

    张鹤又仔细地叮嘱了那些雇工,告诉他们用一段时间便得停下来,还教了他们如何将装谷粒的木斗拆卸……

    而她的脱粒机之名一夜便传遍了清河村,每日都有人到她的田中围观它是如何运作的,更是有些人家已经按捺不住,旁敲侧击地找她借脱粒机,他们的理由倒是简单:“我家雇不起人帮忙,若是有这农器,便能省下许多功夫了……”

    脱粒机是第一次派上用场,张鹤无法保证是否会出什么问题。且每一日用完后她都需要雇工搬回去给她检修,她便暂时无法出借,为此许多人都十分遗憾。

    随着脱粒机的运用,而张鹤也有意将稻谷的石数控制,众人便发现张鹤的一百亩田,共产了四百石谷,平均每亩已经达到了四石!有些人将此归功于脱粒机减少了稻谷的损失,也有些人则一如既往地认为是张鹤的谷种的缘故。

    不管他们是何种想法,都是张鹤的目的之一,她并没有像往常那般将产量控制在三石五斗,一来是为了让众人意识到脱粒机的重要性,二来也是为了日后她无需再将一部分的粮食藏进系统中。

    只要她慢慢地让产量增加,来找她买谷种的人便会一直源源不断。她的目的自然不在于赚钱,而是为了让防止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后,优质常规稻的产量下降。

    只要她的优质常规稻一直都对外输送,再从四石慢慢地增加至四石五斗、五石……甚至是七八石,只要她还活着,或是系统仍旧存在,几十年内要做到让家家户户都有余粮自然不成问题。

    她也不去考虑她身死后的问题,毕竟生产水平提高后,粮食的产量自然就能增加,且有土豆和红薯,百姓温饱已不成问题。至于朝廷赋税那方面的事情,便不是她能控制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文还没那么快完结啦_(:3」∠)_而且预存文为了确保不断更要存够字数才会开。

    第112章

    主事

    连着下了六天的大雨后,

    天气终于见晴,

    只是下过雨后既闷热又潮湿。张鹤在正屋前的院子里搭了木架再种了些爬藤植物让它们遮出了一块纳凉的廊庑,

    以及将秋千吊椅也遮住,

    以便她们平日里在此荡秋千。

    不过自从她造出了“脱谷机”与提升了稻谷的产量后,到访的人便更多了。以前来的都是求教土豆种植方法的商贾,

    或是农户,而如今找她买谷种的与借“脱谷机”甚至是买“脱谷机”的人都有。

    张鹤与夏纪娘都担心随着到访的人变多,

    张鹤见的人也多了,

    便会增加别人发现她是女儿身的几率。每逢此时张鹤便有些记挂石青与邱三,

    毕竟她完全可以将这样的事交给他们去做。

    石青在四月的调令文书下来后,便去了江州当录事参军。江州是中州,

    录事参军也不过正八品,

    比他之前的从九品县尉升了一品三阶。若他在任期间也能有如此政绩,三年后该是调往上县为县令,再三年或七年才会调入中央的衙门。

    在石青临别前,

    张鹤与他洗尘,还送了他一本抄录的土豆种植书册与一袋土豆。石青问她道:“清安便不曾想过为此书立名吗?”

    “不过是一些心得,

    不值得命名。”张鹤道。

    石青笑着摇了摇头,

    道:“清安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试种、栽培、传习于世人,

    不若便叫它《土豆传习录》,待我到江州后,定要在江州引种,再命人抄录此书传于后世,让众人知道这是清安的所为,

    便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