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分卷阅读98

    只是,这从沈家要香去讨好别人,未免做得也太不地道了,让沈缙心中很是鄙夷。而且,这种事杨玄珪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做,竟差遣自己的小侄女去要,真是无耻到一定境界了。

    身为乐坊乐师,杨玄珪与人打交道的功夫还是一流的,隔日,沈缙与他的弘农杨氏一行十分顺利,他虽人品不怎么样,但那一手琵琶弹得是真好。杨慎衿很看好他,当下收他做府中乐师。沈缙则旁敲侧击,将含嘉仓一事与杨慎衿提了提,杨慎衿也是个妙人,闻弦歌知雅意,当下默允了此事。

    沈缙回来后与沈绥谈起此事,沈绥笑道:

    “杨慎衿对含嘉仓早就有所垂涎,不然以他那清高孤傲的个性,我怎么能将杨玄珪塞到他身边?”

    阿姊,接下来如何?沈缙问。今天她去杨府,其实还是很不自在的。她是商人,虽早已习惯应酬,但杨玄珪此人她实在是看不起,多在一起半刻,都浑身难受,她难受了一天,回来后一直臭着脸,怨怪阿姊给了她一个苦差事。

    “你卯卯姐那里的徐先生很会挑人,找了台院的侍御史王义忠,弹劾奏表已经写好了,就等明日上奏圣人,弹劾贺兰易雄。弹劾成功后,你卯卯姐差不多就可以将杨玉环领走了。”

    领走?杨玉环去了公主府,做侍女?沈缙问。

    “这我就不知道了。”沈绥笑了。

    沈缙一头雾水地看着自家姐姐。

    “杨玉环,这小姑娘可不简单啊。”沈绥的笑意敛去,眼中隐有忧色。

    不过很快,她就又笑了,道:

    “你阿姊我啊,最近啥事都不想考虑,我就等着将莲婢迎进门。”

    沈缙噗的一声笑了出来,指着沈绥道:阿姊,你这叫相思丧志、见色忘义!

    “小丫头,你皮痒了吧!”

    姐妹俩顿时闹作一团。

    作者有话要说:  别急别急,婚总会结的,也就最近几章的事了,我总得把之前的事铺垫好。

    第一百零二章

    “秦公!秦公留步啊!”

    五月初三, 朝参刚下, 秦臻正脚步匆匆前往大理寺, 半道上却被人喊住了。他不用回身也知道是谁在喊他, 那便是贺兰易雄的同胞兄长,同样在朝为官的贺兰易阳。那贺兰哲, 便是他的儿子。他没有他胞弟八面玲珑,官职也不高, 不过从五品下, 将将刚能入朝的地步, 就职太仆寺,官职上牧监。说白了, 就是替皇家养马的马倌。

    就在方才的朝参之上, 御史台台院侍御史王义忠,弹劾含嘉仓出纳使贺兰易雄,强占公粮, 贪墨钱财,吞并田产, 欺压良民等等数项罪名。紧接着, 诸多大臣出列支持弹劾, 就连圣人自己甚至都说也曾听多人对他提起此事。圣人虽未暴怒,面色却很阴沉,让人当场拿了贺兰易雄,压入大理寺监牢接受调查。当时,贺兰易阳的面色就苍白到了极点, 他有预感,他们贺兰家要完蛋了。

    “秦公,请秦公高抬贵手,救救舍弟。”贺兰易阳官帽都跑歪了,跌跌撞撞赶到秦臻面前,纳头便拜。

    “我大理寺审天下案,令弟也不例外。他若无辜,自会还他一个清白。”秦臻面无表情地淡淡说道。

    贺兰易阳一听这话,心头便凉了半截,忙再道:

    “我贺兰家从则天圣人起便立足于朝,代代勤恳,衷心可表,请秦公千万看在当年您长安赴考时的那顿孔门食的份上,手下留情啊!”

    秦臻一听这话,愕然片刻,随后失笑。也不再理会那贺兰易阳,拂袖而去。

    贺兰易阳面色青一阵白一阵,最后变得灰败。恰逢明珪从他身旁路过,不由鄙夷地瞧了他一眼,摇摇头,也离去了。

    秦臻现在位列三品,一生传奇,是当世名臣。他出身清贫,早年外号“秦鱼郎”,银壶典当才有读书本钱。如此一个穷苦书生,能够入长安赶考,靠得是谁?现在一些朝中老人心中清楚,只是那人的名字现在提不得了。秦臻其实与贺兰家并无半点瓜葛,唯一扯得上关系的,就是当年秦臻在考场之中,曾吃过一餐考场提供的午食,一般俗称为“孔门食”,因为考场考生都是孔门弟子,因赶考会聚一堂。而当年负责制作分派午食的,便是贺兰易阳与贺兰易雄的父亲,贺兰家的老家主,当时他任职光禄寺太官署。

    这样一点可怜的关系,贺兰易阳也有面皮拿出来提,明珪都替他臊得慌。

    贺兰家,一年不如一年了。此家人本身品性就有问题,学识修养都不够格,当年出过一个贺兰敏之,已经足够骇人听闻,此后更是一代不如一代。说白了,贺兰家其实就是皇室的家奴,养养马,做做饭,顶多能算个账,做个管家,已经很了不起了。他们依靠着与则天圣人的那点姻亲关系,横行跋扈到今日,已然无人再会庇护。他们却愚蠢到不知收敛自保,依旧我行我素,乃至变本加厉,那便是欠收拾了。

    如今,贺兰家最有出息的贺兰易雄倒台,贺兰家的支柱倒了,怕是,再无翻身之日了。

    其实,贺兰易雄的这个案子没什么好查的,御史台与大理寺联合办案,很快证据全部搜罗完毕,贺兰易雄下狱后第三日便呈给了圣人。谁都知道王义忠弹劾的所有罪状尽数属实,一条也没有冤枉贺兰易雄。在这个节骨眼上,圣人要收拾贺兰家,也是有理由的。

    原本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大爱管这些事。但最近,他耳边总有人议论起贺兰易雄贪墨粮草、欺压良民一事,听闻坊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贺兰家早已引起公愤,圣人不由上了心。再加上近段日子,吐蕃之乱暂时平息,圣人意在河东境内流亡的高句丽残部,以及蠢蠢欲动的新罗。似乎有肃清朝内乱局,再度发兵的意图,因而含嘉仓就容不得这个蛀虫再留下去了,否则行军大后方的粮草出了问题,将影响国之大计。

    沈绥也正是因为看出了圣人的意图,才敢于在这个节点之上,让李瑾月运作,将贺兰易雄铲除。虽然在她的计划之中,铲除贺兰易雄本来不必这么着急,但因着杨氏叔姪的事突发,才不得不提前。不过也因此,沈绥稍微调整了部署计划,在弹劾成功之后,很快便有大量的举荐之书上奏圣人,纷纷举荐弘农杨氏杨三郎代替贺兰易雄。

    这是张说运作的结果,他作为文人领袖,便是一呼百应。当然,杨三郎本也实至名归,圣人早有此意,于是顺势而下,杨慎衿很快便暂时代理含嘉仓出纳使一职,只等中书门下的正式任命下达。

    但沈绥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圣人的这个暂缓正式任命,很是意味深长。沈绥除去贺兰氏,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是贺兰氏与武惠妃暗中勾结之故。贺兰家本就是武氏外戚,与武氏亲密,自然与武惠妃脱不开干系。虽然武惠妃从未表明自己与贺兰氏的关系,但明眼人都有所猜测。这一次贺兰氏倒台,武惠妃看似并无任何动作,但却可透过圣人的反常举动,窥出一二。但圣人也有他的考虑,此事由不得武惠妃插手,她是聪明女人,心里很清楚。沈绥知道,这只是时间问题,圣人的这个拖延,其实是一个警告。

    此外,杨玄珪也正式成为弘农郡公府中的乐师以及幕僚,搬入弘农郡公府邸长住。也因此,杨玄珪彻底不管,或者说他根本管不了自己的侄女杨玉环了。因为他自己攀龙附凤的交换筹码,就是出手了自己侄女的所有权,杨玉环从此以后脱离了他的控制。

    就在五月初六,杨玉环已经正式被沈绥送入晋国公主府保护起来,不过这些日子,李瑾月因为看守圣杯并不在府中,杨玉环的安置问题,由徐玠接手,听闻现在暂时以客人的身份养在府中。

    徐玠到底是李瑾月的心腹,虽然李瑾月从未与她提过沈绥的身份,她却能猜出一二。李瑾月对沈绥态度的转变,她虽初始有些愕然不适,但却很快有所觉一般,接受了下来。根据外界的理解,沈绥与李瑾月不和,天津桥一事后,两人表面上讲和言好,但内里势同水火。

    可实际上,李瑾月与沈绥的关系却极其密切,谁也想不到,沈绥已经成了李瑾月的谋士。现在,沈绥在外,徐玠在内,这一外一内两大军师,成了李瑾月极其强大的助力。两位军师虽无直接交流,却配合得极好,仿佛心有灵犀一般。

    五月初七,沈绥早间上大理寺当值,协助处理贺兰易雄一案的后续事务,刚近午,漏壶滴答,她正埋头文书、聚精会神,冷不防被人一把从位子上拉了起来,一抬头,便看到秦臻。

    “秦公?这是作何?”沈绥惊诧问道。

    “你赶紧回家去,明日就要大婚的人,怎么还来这个地方。”秦臻一边说着,一边将沈绥往外拖。

    沈绥哭笑不得,只得道:

    “秦公,就差一点了,我写完这一篇就了了,不然成婚我也心有不安啊。”

    秦臻唇角下别,抿出一口气,然后抬手招呼边上两个文书吏道:

    “去传膳来。”

    然后他扭头看着沈绥道:

    “给你一顿饭的时间,写完赶紧走。”

    “多谢秦公成全。”沈绥夸张一揖,然后笑呵呵地回了位置,提笔开始写。

    屋内安静下来,沈绥专心致志写她的陈情文书,秦臻就盘膝坐在边上看着她。看着看着,秦臻的思绪渐渐飘远了。

    他回想起了当年初见沈绥时的场景,那个时候沈绥还是个十六岁的毛头小子,唇红齿白,俊美无匹,比如今的模样,成熟不足,但张扬有余。如今十一年过去了,这孩子是真的长大了,竟然要成婚了。

    午膳传来了,沈绥边吃边写,秦臻这一面吃,一面有感而发,道:

    “我记得,那是开元六年春。那时我任职御史台,还是个从五品的侍御史。那年冬天内子病了,一直拖到开春都不好,我怕她就这样走了,每日都求诊问药,一筹莫展。及至后来,竟怀疑是邪崇作祟,不得不求道问佛,出入各大寺庙道场。几日来不思饮食,日渐消瘦,也不知自己身上带病。去了青云观内,请求观主道长相看,却不曾想,晕倒在观内,醒来后,便见到了你。也多亏碰上了你和颦娘,不然我和内子,早就魂归西天了。”

    沈绥听他忽的提起往事,心中微微发酸,面上却笑了,道:

    “当年世伯您可真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对夫人情深义重,羡煞多少痴心女子啊。”

    “你这小子,都要成婚的人了,没个正行。”秦臻笑骂她,“你十六岁时的那个模样,真像那花骨朵似的,嫩到了极点,半点没有男子该有的样态。我见你,恍若见了魏晋那时的男子,涂脂抹粉,熏香沐浴。”

    “哈哈哈,那您是说,我现在皮肤粗糙了吗?”沈绥乐了。

    “谁说你皮肤,我是说你那性子。”秦臻要被她气死了,“那么娇嫩一个娃娃,行止跳脱,也没个章法,心里口里好似含了一团火,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喷出来,灼到别人。现在倒成熟了,人也稳重了。”

    “我那时是那样吗?”沈绥嘀咕道。

    “你啊,最会装了,表面上嘻嘻哈哈,心里头其实不知在想些什么,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道行还浅。”秦臻气鼓鼓地道。

    “是是是,您说的是,晚生班门弄斧,让秦公见笑了。”沈绥立马认怂。

    “哼!”秦臻鼻子里哼了一下,内心却叹息一声,现在的沈绥却已经让他看不透了。

    沈绥吃完了午食,也写完了表文,吹干墨迹,撤走餐盘,她敛衽起身。

    秦臻走到她面前,替她正了正官帽,道:“今夜早点休息,明日有个好状态,将新娘子迎进门。到时候,我去吃你喜酒。”

    沈绥郑重点头,鼻间隐隐发酸。

    “去吧。”

    沈绥依言出了门,刚跨出门槛,她顿了顿,回身,向秦臻郑重地深深一揖。拜完,转身离去。秦臻负手站在门内,望着沈绥向自己的那一拜,高大的身躯隐在阴影中,默然不语。那双目渊沉似潭,皱纹深刻的眼角,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沈绥大步向外。外公,孙儿大婚,不能请您上位,磕头奉茶,是大不孝。您请放心,孙儿早晚有一日查明真相,与您相认。到那时,孙儿想听您说说娘的故事。

    她跨出大理寺官署大门时,金乌当头,层云也无,光照普世万千。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开始写大婚,咳,你们懂得。

    另,唐代,女子在长辈面前的自称与男子没什么区别,父母面前称“儿”,祖辈面前称“孙儿”。外祖父母面前,也不必刻意强调“外”这个概念,显得亲近。

    第一百零三章

    五月初八, 沈府迎亲大婚日。或许是沈缙的错觉, 她仿佛觉得整个洛阳城在这一日都变得不一样了。忙乱与喜庆弥漫在空气里, 所有人的面上都好像带着笑容。

    莲婢姐姐要和阿姊成婚了, 此后会和她们一直生活在一起。沈缙高兴之余,也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回荡在胸怀之中。或许是经历的苦难太多, 幸福来得太不容易,反倒显得难以接受了。胡思乱想只是片刻的, 她很快就把那些抛在脑后, 加入了沈府繁忙穿梭的人群行列之中。

    她行动不便, 谁也没打算让她帮忙干活。但是沈缙总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才好,央了蓝鸲推她去沈府的前院, 她要去看看刚搭起来的青庐布置得如何了。

    正是未初已过, 婚礼将在黄昏举行。沈绥正在沐浴,准备换新郎喜服,不多时她就要准备率队出发了。虽然张府就在沈府所在思恭坊对面的归义坊内, 路程很短,但中途诸般礼仪繁琐, 很是耽误时间, 沈绥与媒人商量后, 将迎亲队伍出发的时间定在了申初时分。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